全球社區網

05月1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跨越生命藩籬 踐行真正的關懷

跨越生命藩籬 踐行真正的關懷

E-mail 列印
來自松山區、信義區、南港區的慈濟榮譽董事共二一二位,2013年3月22日來到慈濟臺中醫院及臺中靜思堂參訪。榮譽董事緣起於,證嚴法師為感恩捐款滿百萬元臺幣的社會大 德們,布施成就慈濟志業,特地頒發慈濟榮譽董事聘書。他們有的是實業家,有的是市井小民、甚或是家境清貧的人,因一念善心,分毫累積成善款奉獻愛心,幫助世間的苦難人。

證嚴法師對於貧、富之詮釋,「貧」有「貧中之貧」及「貧中之富」;而「富」亦有「富中之貧」與「富中之富」的區別,其關鍵即在於一念心。證嚴法師曾說:「一念之間,在富中 的人,就可以更富有,即是『富中之富』,身外的財產已經很多,再加上富有愛心,就是無形的心靈財富,這才是真的有福人生。而貧者也知道自己有助人的力量,願意在不影響生活 的範圍內付出少許,持續培養善念。」期許人人都能成為人間菩薩,造福人群。

◎守護偏鄉 醫心醫病

早上九點半,慈濟臺中醫院大廳已經洋溢著幸福的鋼琴樂音,病患們與家屬坐在小圓桌聆聽演奏,榮董們禮佛問訊後,分六隊參訪,解說的慈濟志工李壽香告訴大家,這裡是「看健康 的好所在」,更是預防治療的醫學重鎮,「人多、力大、福就大,期盼人人能以佛為師,以法為藥,以僧為友,共同來發心付出助人。」

李壽香說明醫生的往診、醫院的衛教、社區的個案關懷,選擇在潭子建院,目的是可以服務偏遠地方、山區,包括東勢、石岡、苗栗、豐原、太平、大里。上人希望每個人,包括醫院 志工,給予病患愛的膚慰,就像佛陀一樣,走到需要的人的身邊,缺衣就給他保暖的衣物,缺藥就給他醫藥,除了身體的病痛外,主要還要治療心靈上的病痛。

◎付出愛心 改變他人生命

簡守信院長表示:「我們希望把愛與關懷,能夠在醫療的行為中讓大家來感受到。」他先以一則溫馨的影片來告訴大家,時間讓所有事物流轉,直到什麼都不剩,人要去省思什麼事情 是我們最重要的?

簡院長說:「回憶、記憶對我們是很重要的,當一個人沒有記憶、回憶時,這就是老人失智症,有很多人不是老人失智症,卻孤孤單單的一個人生活,因為現代人習慣築起一道道的 牆,跟週邊的人隔絕,把自己困在裡面。」

簡院長認為,人不可以這樣孤獨生存在社會上,唯有跟社會其他人有連結,才是一個完整的我,所以為什麼不走出來呢?「在慈濟世界,可以看見很多個案走出來後,改變很多的事 情。」他分享:「社會中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苦難,假如我們只在醫院裡,只看來門診的病人,是無法看到更深入、更需要關懷的苦難人,當有更多人來一起發揮愛心,這個世界是可 以改變的。」

◎慈濟醫療人文 關懷為本

菲律賓有位十三年未踏出家門的年輕人,眼睛患有飛蚊症、手臂受傷,藉著他生病的事情,醫院派車將他接出來治療,表達關懷;醫院的工務部還花三小時幫他修理電視,把他與外界 唯一的溝通媒介連繫起來,希望他感受到慈濟人的愛。簡院長分享:「希望藉由我們的付出,能讓受苦的人改變更多。將心比心,我們能不給病患一點點實際上他可以感受到的關懷 嗎?慈濟在做的,就是將醫療人文導向『真正的關懷』。」

簡院長說明:「醫院裡有很多高科技,但醫療本質是關懷,慈善本質也是關懷,而且是持續的關懷,慈濟還有社區志工,二者合一時,可以互相接力、更深入。」志工鄒少遊說:「佛 教有言:『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醫生不只膚慰身體健康,還要膚慰心靈健康,這就是慈濟的醫療人文,以『菩薩的心』來照顧病人。」

簡院長分享社區個案關懷,一位兩年內連續失去丈夫、兒子、女兒的母親,其生命的改變,原本不願住院的兒子,因人醫會、慈濟臺中醫院及志工的持續關心、到家往診,最後在心蓮 病房度過最後的日子,安穩地走了;而這位母親在志工的長期陪伴下,參與香積志工,度過不可自拔的傷痛,如今臉上充滿笑容。「我們可以看到阿嬤的生命改變了,她可以勇敢面對 未來的人生,還出來呼籲病人要提早發現、早點出來治療。」簡院長感動說著。

簡院長並分享一個快樂方程式,人能不能快樂,跟體質、消費行為、投入(Voluntary Action)有密切的關係,體質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人應多多貢獻投入在「志工 服務」。

吳健三先生與夫人,當初對證嚴法師呼籲大家響應竹筒歲月的精神,每日一善,涓滴成就善事,感到很敬佩,印象很深刻,而發心布施助人。今天是他第一次參加慈濟活動,感到非常 愉悅、感動。吳健三說:「醫療環境與人文,讓我覺得很舒服,很像家的感覺;病患的心情自然就會放輕鬆。醫療關懷的本質,讓人感到互動中備受尊重,醫病之間自然彼此尊重,有 美好的循環。」

◎不要比較計較 行善孝無遺憾

日本311災難、菲律賓海燕風災,螢幕上一幕幕的影像再度喚起大家的不捨,志工趙叔蘋以參與過國際賑災的經驗和榮董們分享,愛的力量是可以撫平不安的心靈,更可以化解世間 很多的苦難。

榮董們用心聽著志工導覽臺中靜思堂裡的靜思妙蓮華館,介紹慈濟緣起、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所造成的災難與慈濟的援助。林秀鑾分享:「我們要記住大自然的災難,時時引以為戒,並 珍惜在臺灣的平安與幸福。上人要我們『素食八分飽,二分助人好』這是非常好的善念,還有社區志工是值得推廣的,因為遠親不如近鄰,我也會一起努力。」

林麗香三年前曾得到一場重病,但因認識慈濟,她體悟到上人說的「不知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而勇敢面對,她說:「非常感恩,到慈濟來都是正面的能量;看到大家所做, 更堅定信心。」

林麗香覺得今天真是不虛此行,尤其聽簡院長的分享,提到「行善、行孝不能等」。她分享說:「聽上人說『計較』和『比較』是不可信的兩個教,給我很大的棒喝,讓我甘心照顧生 病的父親,直到去年往生;現照顧九十六歲的媽媽,她更是我的寶,如果沒認識慈濟,可能我現在生活也不一樣,不知會有多少遺憾。」

此行慈濟榮譽董事參訪的目的,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慈濟的志業及所做的事情,實際感受慈濟醫療人文,也讓他們知道慈濟如何結合社區,用真善美的人文來普及,以善來教化社會。

圖左 : 榮董們用心聽著志工導覽臺中靜思堂裡的靜思妙蓮華館,介紹慈濟緣起、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所造成的災難與慈濟的援助。[攝影者:葉秀戀]
圖右 : 慈濟志工解說慈濟臺中醫院醫生的往診、衛教及社區的個案關懷,目的是可以服務偏遠地方、山區。[攝影者:郭淑靜]

圖左 : 吳健三先生(前右一)與夫人(前右二),敬佩證嚴法師竹筒歲月的理念,而發心布施助人,今日參訪感受到慈濟醫療關懷的本質。[攝影者:張麗香]
圖右 : 林麗香覺得不虛此行,尤其聽簡院長的分享,提到「行善行孝不能等」,讓她感受深刻。[攝影者:郭淑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