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成長 從學習承擔開始

成長 從學習承擔開始

E-mail 列印
2014年高屏地區慈濟委員暨慈誠培訓活動在3月16日展開序幕,共有六百一十三位的培訓人員及五百七十二位工作人員參與,大家齊聚高雄靜思堂,精神抖擻地迎著曙光,虔心 領受慈濟人文的洗禮。

「十戒是證嚴上人給予弟子很深的祝福,而不是束縛。」資深志工林朝富講述慈濟十戒的探討與實踐,他說:「遵守十戒則可享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福臨門;就『長壽』 而言,必須不殺生、不邪淫;不偷盜、不賭博,才能享『富貴』;要『康寧』則不能喝酒、不抽菸、不吸毒、守規矩、不涉政治;培養『好德』於待人接物中就要不妄語、行善、行 孝、調和聲色;於人生謝幕時,就可得『善終』,沒有遺憾往生淨土。」

◎ 八八重建的感動

學員孫太山娓娓道來他的慈濟因緣:兩年前從高雄市政府秘書退休,職務期間曾參與八八風災災後重建,這段期間,不管是救援現場或是大愛屋的興建,總能看到許多慈濟人發心付 出。

一次災後重建會議中,除了看到慈濟志工外,還來了兩位牧師,他們感謝慈濟援建大愛屋外,還興建兩間教堂,牧師們更進一步請求能否加蓋辦公室與宿舍?當時他有點錯愕,然慈濟 志工們溫婉地回應,原則上同意,但還是得請示過證嚴上人後才能確定;兩位牧師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令他印象深刻。

慈濟跨越宗教、國家、種族,可以蓋修道院、教堂,這是世上絕無僅有,上人的慈心悲願,帶領眾人去愛天下所有苦難眾生,讓學佛二十年的孫太山,感動不已;又更早之前,他從業 於新聞工作,一次到花蓮參加會議,來到靜思精舍,目睹常住師父們各個忙於執事,自力更生,不接受信眾供養。孫太山感動之餘於大殿發願,有一天將走進慈濟來,卻因工作忙碌, 一直放在心中,整整醞釀二十餘年。

如今退休了,一生的任務皆已完成,但願在餘生奉獻心力於慈濟志業上;去年見習期間,發揮所長慈濟活動報導工作,也參與環保、讀書會、更生人陪伴,「晨鐘起,薰法香」聞法, 希望未來的日子能奉獻在「為人付出」,為人生下半段做最好的註解。

◎ 沒有過不去的苦

端坐於西區專心聆聽,勤作筆記的培訓委員陳鳳凰分享,她說,以往先生經常抱怨她,甚麼都好就是脾氣不好,自從參加慈濟「大愛媽媽成長班」後,調和了習氣,與先生互動身段也 變得較柔軟,於是先生更鼓勵她參與慈濟的活動;接觸慈濟志工後,感受他們所散發的慈濟人文之美、還有課堂裡上人的甘露法語都很受用。

2012年初,先生罹患大腸癌,陳鳳凰內心恐懼、無助,人生陷入谷底。「只要甘願、樂觀,人生沒有過不去的苦」這句靜思法語浮現腦海,在先生開刀住院二十天期間,不斷反覆 念誦佛號,還有慈濟志工們的溫馨相伴,才得以平靜地陪伴先生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自己也逐漸走出陰霾,找到心靈依止處。

接觸慈濟近十年,一直在「大愛媽媽」這塊福田耕耘,參與委員見習課程以後,更深入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陳鳳凰體會更深,她說:「慈濟世界是個圓形菩薩運動場, 沒有前後之別,只要跟上了不偏離,就能走在真實菩薩道上。」她期許自己能恆持初發心,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永不退轉。

◎ 慈濟法源與慈濟家風

經過一個上午的課程陶冶,下午穿插手語演繹並和學員相呼應,充分展現慈濟人文。接著,由花蓮靜思精舍德紜師父透過簡報,分享慈濟法源──募心募款,德紜師父說:「一株木 頭,必須經過刀子、挫錘的雕琢、磨平、去角,才能雕塑造一尊尊光滑莊嚴的菩薩;在培訓的過程及受證後的菩薩道上,行於人、事間也會遇到種種的擦撞、更會不如意的踢到鐵板, 猶如菩薩被雕琢一般要經得起考驗,才能『人圓、理圓、事圓』,塑造出人品典範的人間菩薩。」

「回首成立功德會初期,篳路藍縷,常住眾們往往三餐不繼,但秉持『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精神,一路走來近半世紀,這就是我們的靜思家風;從克己開始盡形壽、獻生命,白 手起家,靜思精舍是慈濟人的後盾,無論是哪一種手工,不只是維持常住的生活,也供應全球慈濟人回精舍的用度。」靜思精舍德倍師父分享「慈濟家風」,大家更深入體悟精舍師父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一代弟子徹底犧牲奉獻的拓荒精神,人人無不動容。

◎ 三求三不求的感動

2010年因為金融危機,工作轉換之際,有了空窗期,培訓志工黃淑芳跟著媽媽做環保、當時正趕製福慧袋,參與剪線頭,也因此認識「大愛媽媽成長班」擔任總務的慈濟志工邱美 麗。參加大愛媽媽成長班後,於親子溝通互動獲益良多,也開始跟著資深志工溫清雲進入新莊國小,承擔大愛媽媽靜思語教學的任務;隨後又參與社區人文真善美文字記錄,有機會聽 到社區會眾及志工們的分享,感受到透過文字的記錄呈現,也能度化人心。

為了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她報名參加委員培訓的課程,黃淑芳說:「未加入慈濟大家庭前,所做所為只為自己;看到證嚴上人的『三求、三不求』,讓我震撼不已,怎麼有如此無私 奉獻的人?」說著說著淑芳熱淚盈眶久久無法自已……

上人身體瘦弱,不求自己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一心一意帶領弟子成長慧命;不求事事順利,只求毅力勇氣來面對所遇境界;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勇於承擔;這也是黃 淑芳的自我期許。

◎ 身殘志不殘 堅行菩薩道

因脊髓受傷造成行動不便,仰賴輪椅代步的莊淑貞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1990年間,因政府對身障人士提供就業名額,她順利在學校任職;因妹妹住花蓮,二十多年前參訪精舍, 看到常住師父自力更生,「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就非常感動,於1991年成為慈濟會員,期間也曾參與其他宗教團體的活動。

兩、三年前朋友鼓勵她,以其在市立特殊學校長久經歷,誠懇與人相處,豐沛的人脈「募心、募款」應可勝任。她便與同事們分享慈濟事,也提到將參與慈濟委員培訓,沒想到一下子 就募到二十多位會員,讓她信心倍增也感動不已。

另外,莊淑貞的兒子參加骨髓捐贈驗血活動,於2007年配對成功,在說服先生後,順利完成捐髓,捐贈期間許多慈濟志工真誠的關懷,讓她感受到慈濟團體的美善,也是促成培訓 的一大助力。

再者兒子有抽菸、嚼檳榔等不良習慣,淑貞希望以後能接引兒子進入慈濟,藉由團體力量改變不良習氣。她期許自己,透過後半生的參與,不管是環保或香積等任務皆全力以赴,雖然 行動不甚方便,也希望能鼓勵與影響跟她一樣行動不便者。

◎ 不管幾年 就是要完成培訓

靦腆羞澀的林慶杰敘述著他的慈濟因緣:就讀海洋科技大學期間,參與了四年的慈青社活動,投入職場以後,參與社區活動,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工作為三班輪值性質,起先對培訓 慈誠心生猶豫。

在慈濟志工們的鼓勵下,又因社區內有位志工以七年的時間完成培訓課程的精神感召,讓他有了往前進的動力,期許自己受證後能做更多的事。林慶杰說:「我家同修師姊目前還在就 學,所以我早她一步來培訓,讓她好生羨慕,回家後要跟她分享,也期盼早日與她一起共行菩薩道。」

影片中,上人勉眾:培訓的重要意義,就在守戒規,去除習氣」,守持慈濟十戒,才能防非,防止惡習惡念入侵心中,才能止惡;心中若滋生貪、瞋、癡、慢、疑等惡念,即應立即遏 止,才能負起淨化人心的使命。慈濟人用愛管理,以戒為師,穿上制服,深記「制心」與「服務」,並為淨化心靈作活水,祥和社會做砥柱,聞聲救苦做耳目。



圖左 : 培訓委員黃淑芳(右一)因水懺因緣開始茹素,因發心參與人文真善美紀錄而參加培訓。[攝影者:梁秋蘭]
圖右 : 德倍師父「慈濟家風」課程的分享,大家更能深入體悟精舍師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攝影者:黃靜梅 ]
圖 : 孫太山兩年前從高雄市政府秘書退休,職務期間曾參與八八風災災後重建,這段期間,不管是救援現場或是大愛屋的興建,總能看到許多慈濟人發心付出。[攝影者:梁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