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夫妻攜手如恰恰 體慈濟美

夫妻攜手如恰恰 體慈濟美

E-mail 列印
3月22日(六)料峭春寒的初春,和煦的太陽露臉,下午中正區2014年第一次的社區見習志工研習課程,在萬華聯絡處展開。課程主題是「慈濟之美」,邀請大愛劇場〈回甘人 生味〉真實主角柯國壽夫妻,以及《水懺》演繹總策劃呂秀英(慈悅),分別分享並闡述慈濟之美,美在哪裡?

呂慈悅帶領全場人元一起比美的手語,也告訴學員慈濟之美,美在不管苦與樂,一路都有志工相互陪伴,永遠都不孤單。她邀約學員一起參加今年5月11日,慈濟在中正紀念堂舉辦 的的佛誕日浴佛,更深刻感受慈濟人文之美。

◎ 轉念 人生變甘

面帶笑容的志工柯國壽,用生動的肢體語言,與幽默風趣口吻和學員分享,他是如何從一個脾氣暴躁的人,變成人見人愛的柯國壽。「有佛法,就有辦法。」柯國壽表示,戴著假面具 過日子的人生,其實很苦很累;未入慈濟之前,他不知如何做情緖管理,常常一把心頭火起,便火燒功德林,對太太李定娥動手出氣。說著說著,柯國壽就對一旁的李定娥深深鞠躬道 歉,誠心認錯,並向她感恩。

夫妻倆個從「怒氣大」中,學到懺悔、感恩,學會包容、原諒,進而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由「痛苦」轉為「甘甜」,一個人「智慧」的花一旦開了,人生就會像〈回甘人生味〉這首 歌詞一樣,「寒冬」漸漸變「春天」。

即使到現在,夫妻兩人都還只是在學習中的「凡夫」,相處仍難免會互相調侃甚至產生齟齬,人家說「相罵無好話」,且容易意氣用事做出後悔的事。當柯國壽「不吐不快」的個性一 發作,李定娥就「No Speaking(不說話)」把嘴巴閉起來,然後離開現場,以空間換取氣消時間,並適時藉由簡訊,柔性提醒柯國壽,減少彼此之間的衝突。

李定娥說:「在任何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挫折,但要禁得起別人的批評指教。很多事情都是『旁觀者清』,沒有鏡子時,我們永遠有太多角度無法看清自己,藉由別人的點醒,勇 於改進,我們才可以大大提昇自己的氣質,讓自己有所成長。」

◎ 分享 法益滿滿

學員孫家蓁是繳功德款二十年的資深會員,聽了柯國壽夫妻分享。「夫妻相處就像在跳恰恰,進退之間,彼此退讓一步,才不會起爭執。」孩子也常說:「媽在家裡脾氣不好,但出去 外面脾氣好,不是兩面人嗎?」先生及公婆原本反對孫家蓁當志工,到現在同意她做志工,都是因為她努力改變自己,讓家人認同接受的結果。

學員黃伯璋與岳母、太太一起參加,他表示在此感受到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在家中,家人相處間,難免都會有些衝突點,只要靜下心來,就能不亂發脾氣。誠如國壽師兄分享的靜思 語──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家人間應該用善解包容的心,相互彼此對待。

學員葉士帆的太太王鳳珠,是今年年初剛受證的慈濟委員。葉士帆自認我執、我見太深,所以王鳳珠一年多來,邀約他來慈濟,他都沒來,直到感受到太太真心誠意,而願意參加社區 志工培訓。聽柯國壽分享的故事,讓他感覺到夫妻之間的緣分,有的是善緣,有的是惡緣。報紙上常常報導很多家庭不和的故事,但都能發揮慈濟精神,就能減少一個破碎的家庭。

「慈悲喜捨的慈濟世界,美在哪裡?美在與人無爭則人安,美在與事無爭則事安……」課程近尾聲,九十八位學員與九十九位工作人員,在歌聲中分享彼此課程收穫,期待下一次再相 聚。

社區見習課程讓社區會眾認識慈濟,學習靜思法脈精神,感受慈濟大家庭的愛,期待接引更多人群,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圖左 : 中正區2014年第一次社區見習志工研習課程,中正萬華靜思堂舉辦。[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 知心相契時,隊輔與學員彼此分享心得。[攝影者:簡嘉池]

圖左 : 學員黃伯彰分享,誠如柯國壽師兄分享的靜思語──「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家人間應該用善解包容的心相互彼此對待。[攝影者:陳聖德]
圖右 : 學員葉士帆分享,夫妻之間的緣分,有的是善緣,有的是惡緣,但若能發揮慈濟精神,就能減少一個破碎家庭。[攝影者:簡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