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素食好健康 食的危機少

素食好健康 食的危機少

E-mail 列印
3月22日花蓮靜思堂「2014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研習營」進行第二天課程。學員透過講師精闢分享,認識三義茶園的有機栽培過程,以及茹素對身體健康、環境的影響,人人收穫 滿滿。

◎素食八分飽 身體負荷少

前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翁瑩蕙,說明體內腸肝循環機轉,能將體內微量維生素循環使用。甚至排出體外後,尚能提供大地萬物滋養。並舉上印下順導師每天一碗麥片或糙米粥,加上一 碗青菜豆腐(或豆包),簡單的萬年菜單,卻能提供百歲人瑞、佛教泰斗的生活能量。日本也有人主張每天一餐,五分飽,易使精、氣、神保持在最佳狀況。

學有專精的翁瑩蕙,就營養學觀點來說明真正的食物,是以植物類為主。而真食物的特徵,著重當地、當時、有機及減碳為主。她認為,植物微量營養素,高於動物性食物,並鼓勵大 家落實素食有益健康的理念。

現今氣候異常,造成農作物與禽畜肉品生產的不足。翁瑩蕙以一張張圖片,說明目前世界各地一周糧食之份量;並分析瓶裝礦泉水製造過程,以及運送、貯存、冷藏、販售所耗費的能 源,提醒節能減碳的重要性。

課堂中認真作筆記的學員秦美倫,在2011年參與《慈悲三昧水懺》演繹因緣開始素食。當中瞭解眾生悲苦,她慶幸自己已茹素。秦美倫的女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病疾,經過中、西醫 的治療,仍未見好轉。卻因就讀慈濟中學,長時期素食治癒她的皮膚病。從此,她用心從自家開始逐步調整家人朝向素食的飲食習慣,並為兒子辦理素食結婚喜宴,不為牲畜辦喪事, 再進一步推廣到會員。

學員高麗碧認為素食能使身體健康,她說:「自從素食後,精神與生理都沒有負擔,新陳代謝也很輕鬆。以往飽食後,身體感到沉重,頭昏昏精神不好;八分飽之後,精神與生理都覺 得剛剛好。做起事來,輕鬆愉快!」她發心將素食好處推廣給會員,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另一位學員林德明也體認「素食有益健康」理念,發心邀集親友,每天由一餐素食開始,逐漸擴展到一日三餐素食,終其一生。

◎有機茶園 生機無限

「慈濟為什麼要種茶?怎麼種?」種種疑慮在慈濟志工陳忠厚心中反覆思索。把茶園當成生命的唯一,守護「三義茶園生態」有成的陳忠厚分享,如何從一塊岩化而不適合耕種的土 地,經過用心耕耘、無悔付出,成為今日茶樹專家。

陳忠厚道:「上人為了要保護這塊山坡地,決定經營有機茶園。有機栽培目前在臺灣並不是成熟的產業,有專家到了山上去,上人就告訴他們,慈濟是為了愛護這個大地,所以土地不 能用農藥、化學肥料、不能用除草機,最重要是那些茶樹要『齋戒蔬食』。」

陳忠厚表示,農耕法其實只要三樣事情懂了之後就可以去做。土地自然肥料,肥份夠不夠;土壤要夠鬆軟;另外含氧量要夠,才有水量。這三種元素成立以後才會有微生物,這些條件 都是讓茶樹成長的要素。

「三義茶園真的是天地萬物養育的產物。」陳忠厚粗獷的外表,卻有一顆真誠柔軟的心。因為一碗「師公飯」因緣,他明白告訴自己「只要我還有白飯配醬油,我就有勇氣幫上人擔起 如來家業。」此話一出,現場掌聲如雷,無比的願力,讓學員感動萬分。

來自臺中烏日環保幹事黃錦丹,聽到陳忠厚分享很是感動。「因為在慈濟裡,只要是上人給予使命,都是從不會學到會,就像陳師兄原先對茶園一概不通,看到上人是那麼纖弱擔起如 來家業,所以勇於承擔茶園的工作。」雖然社區有很多的難題也等著他一一去排除,黃錦丹要學習陳忠厚的精神,在社區努力推動環保。

圖左 : 學員林德明(中排左二),課程中體認「素食有益健康」理念,發心邀集親友,每天由一餐素食開始,逐漸擴展到一日三餐素食。[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 學員秦美倫(後排右二) 課堂中認真作筆記,發心從自家開始逐步調整素食飲食習慣,並為兒子辦理素食結婚喜宴,不為牲畜辦喪事。[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 把茶園當成生命的唯一,守護「三義茶園生態」有成的陳忠厚分享,如何從一塊岩化,不適合耕種的土地,用心耕耘、無悔付出,今日成為一位茶樹專家。[攝影者:陳正忠]
圖右 : 來自台中學員黃錦丹要學習陳忠厚師兄難行能行的精神,黃錦丹要學習陳忠厚的精神,在社區努力推動環保。[攝影者:簡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