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社區實務課程 學習福慧兩足

社區實務課程 學習福慧兩足

E-mail 列印
雖然知道慈濟是佛教團體,但是甚麼是修福?甚麼是修慧呢?對於剛接觸的志工來說,仍是不甚了解。今天(4月13日)同安慈濟志工第一次安排實作課程,陪伴2014年慈誠委 員培訓的24位學員。從早上的薰法香,然後結合每個月第二個星期的大環保日,做環保及下午一系列的學佛行儀、訪視關懷的課程解說,希望讓學員透過實務操作,能在慈濟每個腳 印實際參與並加深印像。

上人晨間開示:「內修四弘誓願、外行四無量心」,就是「內修靜思法脈、外行慈濟宗門」,這是完整的福慧雙修,慈濟宗門是修福,靜思法脈是修慧,所以福慧兩足」,靜思法脈勤 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我們要走的就是這條路。

為了加強培訓學員的環保的概念,如何做環保? 上人為什麼要做環保?資深環保志工分享:地球四大不調,來自人心不調,因為從貪念起,因貪求就有需,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東 西。環保十字口訣(瓶瓶罐罐紙電衣三五七),五善是那些?吃素不殺生,省水省電,坐大眾交通工具,垃圾分類是從自家先做起。

做環保有六.七年的張秋菊說:因為父親往生,家庭兄弟鬩牆之際,一位師姊邀約做環保,認識了慈濟。那時沒有保慶環保站,假日在慈文國中做環保直到現在。秋菊很有自信的分 享:「身上這件衣服是慈濟送的,這件衣服用了七支保特瓶做的,以前毛毯是六十七支保特瓶,現在五十四支就可製造一件毛毯,我是慈濟的環保志工。」

「最近女兒學校要環保藝術展,需要1500支保特瓶,基於環保概念,就來環保站認購,每天撿寶特瓶,等用完再來歸還,要把垃圾變資源再變成黃金救地球。」秋菊家中後面也設 置一個小型環保站,落實環保基金護持大愛台,寶特瓶護持大愛感恩科技。身體力行讓公司員工看在眼裡,「我沒有勸募公司員工,但是受別人拿善款來給我的影響,也都自動成為慈 濟會員」。

住在寶慶環保站十幾分鐘路程的楊淑惠是第一次來到環保站做環保,她分享:真的「近溪搭沒船」,想到家離這麼近,法源在此卻不知珍惜很懺悔,也拿過資源來回收,卻不知道是慈 濟,一直沒有因緣進入這道場,今天做環保體驗,真是不一樣的第一課,朔膠袋回收分很多種類,做一樣賺一樣覺得都是寶,期許以後除了醫院志工更要常來做環保。

慈濟人的學佛行儀,是佛弟子不能缺少的禮節,不論行、住、坐、臥四威儀,慈濟人之美,美在合齊,禮佛問訊、食的威儀,志工於課程中耐心一一教導,務必使學員人人都正確為 止。

在學校教書的莊曉萍分享說:自認為對學生生活常規行住坐臥非常要求,以為很會教學生規矩,透過今天的學習才發現,為什麼總是發很多時間教孩子,孩子卻學不大會,原來是自己 方法錯了。看到志工教學佛行一,知道應該先從簡單容易得先教,再來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教,並且要非常有耐心的陪伴孩子。她收穫很多。

林卿如分享:進來慈濟有一段時間,以往會看其他志工食的威儀怎麼做,跟著模仿,但是細節沒做到定位,這次社區精進小班教學,知道吃一頓飯從入座到擺碗筷的規矩要很用心。告 別式也有參加過幾次,至於步驟不甚了解。現在知道原來精進組不是只有助念告別式而已。

「你對慈善了解嗎」?「訪視課程有聽但是沒有懂,有懂可是不知如何做」?「這個人好可憐,為什麼只做居家關懷,而沒有補助」?訪視志工廖寶蓮告訴大家,慈善訪視工作-你我 應知道的事。慈悲要有智慧,家訪要如何保護自己,甚麼話可說,甚麼話不可說? 從訪視關懷進行三部曲到訪視關懷注意事項,有所為、有所不能為清楚的解說。

莊曉萍分享:學校同事最近發生學生一個人在家不舒服,請求陪伴去醫院,同事握著單親家庭孩子的手上救護車,進醫院急診,然而幾個小時後急救無效突然的死亡。事出突然,當下 目睹孩子求生意念的一切過程,孩子的母親受到相當大的衝擊,現場相當混亂。

當時的曉萍想著,以一個即將成為慈濟志工的她能幫上甚麼忙?她沒有把以前學張老師的經驗套諸於這個案上,立即請教資深志工,如何幫忙。曉萍原本要穿制服前往往生室做關懷, 志工提醒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及負面的狀況出現,著便服即可。這次經驗加上今天了精進課,讓當老師的她才更清楚明白還有學習的空間,要把自己歸零從頭學起,期許能當海綿,甚麼 都吸收,甚麼都做。

曉萍以靜思語:「難行能行,難捨能捨」形容改變自己不容易。但是接觸慈濟後聲色變溫柔,很多同事問他怎麼了。他知道愛要從謙卑中學習,要學習以愛為出發點的慈濟精神。

道場是圓的,精進才是資深,透過社區小班實作及課程,讓學員更快速了解慈濟。期許大家學習三不漏學,修得福慧,立即分享,做個一聞千悟上根器的人。

圖左 : 2014慈誠委員培訓學員參與社區環保實作。[攝影者:黃秝淇]
圖右 : 培訓學員落實社區,參與學佛行儀實務操作課程。[攝影者:李奕萍]

圖左 : 學習食的威儀,吃一頓飯從入座到擺碗筷的規矩要很用心。[攝影者:李奕萍]
圖右 : 莊曉萍分享參與慈善訪視實務課程之後,感覺自己還有很多學習的空間,要把自己歸零從頭學起。[攝影者:李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