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見苦拋「心」苦

見苦拋「心」苦

E-mail 列印
「醫生交代你,第一件事要吃藥、戒菸……第四件事情要運動!」慈濟志工羅桂芳輕拍照顧戶徐小姐的手臂邊叮囑著,就怕徐小姐忘了醫生交代的事,徐小姐一臉不好意思的點點頭, 一旁的兩位慈濟志工也接著勸起王小姐要聽醫生的話,病才會好,溫言柔語就好比窗外的路燈在黑夜中透著暈黃亮光,微微散發著溫暖。

「徐小姐從國中開始即中輟學業,從事特種行業讓男人包養,直到人老珠黃,經濟不敷使用,一輩子需要靠別人,她的心很苦,所以不斷的要自殺。」看著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徐小姐, 讓桂芳深深體會:「我有好的父母,有好的家庭,來到慈濟我找到生活的重心,日子過的很充實,有餘力多去付出,就覺得很滿足。」這樣的感觸,來自桂芳年輕時,那段自覺「心」 苦的日子。

◎年輕氣盛 苦來磨

一九六七年出生於臺中市的羅桂芳,父親原本在臺中市區租屋經營一間摩托車店,由於景氣復甦,轉業從事中古汽車買賣,生活小康。身為老大的桂芳還有兩妹一弟家庭生活無憂無 慮,直到一九七九年買屋搬至西屯區,開始有經濟壓力;原本輕逸自在,安穩的生活,為了當時一百多萬的房價及加上景氣不佳,亂投資失敗,而需盤算過生活,導致母親抑鬱,四十 幾歲就開始病痛,造成日後因心不開、運不轉,得了罕見疾病-漸凍人,病痛十多年,生不如死,憂鬱更有輕生的念頭。

身為長女,卻因母親的不快樂影響了自己,也因此升學及家裡壓力下,選擇念私立嶺東商專,利用假日、寒暑假打工賺錢。五專的生活開啟了桂芳多采多姿的生活,活躍於社團等;從 此活潑外向、笑臉迎人、嘴甜、能幹、勤勞,常受稱讚,五專生活的經驗養成貢高我慢的心。

一九八七年專畢後在電腦代理商(EPSON中部代理商)擔任老闆助理,遇一同事說:「你這麼優秀,應該來臺北闖一闖。」年少輕狂的桂芳,以為臺北真的很好,在一九八九年只 告知父母,不顧父母堅決反對仍執意北上。

北上後除與朋友分擔忠孝東路昂貴的租金外,也邊進修學習——稅物帳、成本會計等,勉勉強強過日子。一次,家住五股的五專同學邀約至五股玩,此一因緣來到五股,結識了生命中 的貴人——李志浩。談吐斯文、書生氣質的李志浩,讓桂芳面對成熟穩重又細心的李志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九九一年結下了不解之緣。

初嫁至此有人文的家庭,和原本家庭出入很大,種種人、事、物,一切都要學習。無明、瞋恨心起,加上工作亦不順遂、初為人母、人媳種種適應上的壓力,終日以淚洗臉,還好有夫 婿的善解與開導,才緩解了心情。

◎慈濟刊物 解迷津

婚後因工作關係到新店上班,於一九九二年初無意間在公司,看到《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心想怎會有如此慈悲、淡泊清越的法師,為了「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不 顧自己身體,一心一意「為佛教、為眾生」,深受感動與夫婿分享,才得知證嚴法師開示的「幸福人生講座」李志浩早已聽過,對法師理念非常認同。

李志浩對桂芳說:「我們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要布施。」於是展開不定期的隨喜與布施。

一九九二年七月懷長女時,認識一位朋友黃資雲。黃資雲是慈濟委員,此時向桂芳勸募,桂芳至此才正式每個月定期繳納功德款成為會員。

夫婿李志浩也請購《靜思語》讓桂芳能常翻閱,欲以 上人的智慧開解迷津,再加上黃資雲師姊每月帶來的《慈濟月刊》,更是桂芳最高興的時刻,書中真實故事的分享,讓桂芳見苦 知福不再執迷。

◎波波無常 發好願

桂芳初期常以孩子小、工作忙碌婉拒師姊邀約活動。直到有一年,因先生同仁募款方式很特別,和桂芳想像慈濟認知有出入,先生因而提出有疑必須去了解,請桂芳主動打電話給資深 師姊,請求代買車票,一行十幾個人於一九九六年四月左右於花蓮靜思精舍參訪,看到證嚴上人,是那麼親切、柔和、身體如此瘦弱,竟要承擔那麼龐大如來家業,桂芳當下眼淚不自 覺流下。回到家中,難掩心中那份喜悅,積極向朋友敘述在花蓮所見所聞,聽到 上人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人命只在呼吸之間」要「把握當下」。發願「要做 上 人的好弟子」。

桂芳在五專時,即對佛書、禪學書籍很有興趣。對書中什麼叫福德?什麼叫因緣?看不懂,心中充滿疑問。以前常陪父母至廟裡拜拜,思考為什麼?拜蘋果就能保佑全家平安嗎?直到 一九九三年底,小姑在當空官的先生,在一次勤務中,因飛機空難而往生;四十九天之後(一九九四年初)爺爺睡覺中往生,同年年底九十幾歲的外婆往生,半個月之後外公也往生; 親人接連的往生,以前無法理解這是什麼狀況?聽到上人說︰「不知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才真的體會到無常觀;桂芳當時心想:「我要趕快把握時間、把握因緣,分秒不空 過,勤耕菩薩道。」

◎勤耕福田 心富足

1997年正值上人推動社區志工、環保;一位鄰居提起慈濟有做回收,遂主動打電話給蘆洲陳金海師兄,經轉達告知五股找張琴師姊。半年後張琴師姊才與之聯絡,並常邀約做志 工,桂芳憶及當初經常一手牽、一手抱一個孩子去做志工,參加活動。同年9月張琴師姊邀約在臺灣銀行五股分行回收點實習一個月如何做環保,在1997年10月,結合社區志工 於五福路32巷底寶祥花園廣場旁路邊,成立環保定點回收站。

桂芳憶及當初「憨膽」傻傻的做,起初的白天環保是週日早上八點,做環保時會廣播及做環保時有聲響,被鄰居開窗大罵,只能說對不起。當時民風未開,一般民眾覺得做回收是拾荒 者的工作,更被鄰居冷嘲熱諷;但桂芳從大街小巷至學校宣導,推動資源回收,讓大家慢慢地接受更群起效尤。也接引會眾從做環保中,成為會員及志工,現有十一位已受證慈濟委 員。

桂芳從做環保中學會如何放下身段,而走入慈善訪視則讓她見苦知福,明瞭自己是有福之人,進而再造福。每每在慈濟活動中,總能見她笑臉迎人且熱情招呼來賓,雖然聲帶因過度使 用而導至聲音略為沙啞,但不減言談間令人感受到桂芳做志工的快樂,她笑盈盈地說:「一個人的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圖左 : 從小活潑外向的羅桂芳,婚後因生活習慣不同,加上工作亦不順遂、初為人母、人媳種種適應上的壓力,曾有一段「心」苦的日子。[攝影者:羅桂芳提供]
圖右 : 羅桂芳(右一)的先生李志浩(左一)非常認同慈濟理念,也護持桂芳的行善之路。[攝影者:羅桂芳提供]

圖左 : 深受證嚴上人悲願感動的羅桂芳(右二)發願要做上人的好弟子,積極參與各項志工服務。[攝影者:柯喬麗]
圖右 : 加入志工行列,羅桂芳感受到:「一個人的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攝影者:陳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