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垃圾變黃金 環保最樂活

垃圾變黃金 環保最樂活

E-mail 列印
西元1990年當多數人沉溺於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奢華,自傲於台灣錢淹腳目,而貪婪無知地踐踏臺灣這塊美麗土地卻不自覺時,證嚴法師呼籲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 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這樣的善念像飛揚的蒲公英種籽在全球各地發芽,不僅成立了許多環保回收站,也接引了許多環保菩薩,雲林科技大學社工隊的同學就是其中之一。3月30日在隊長歐楚翎的號召 下,二十五人參訪中埔和美環保教育站,體驗資源回收的意義與樂趣,當一行人踏入環保站時,慈濟志工早已列隊拍手歡迎,誠摯的熱情讓他們倍感殊榮。

由女兒陪著來的劉春香阿嬤,是第一次參加環保列車,對慈濟環保有著些許的好奇,當志工們手語表演時,阿嬤就非常投入的一起互動,今年七十五歲有著濃濃外省口音的阿嬤高興的 說:「從前哪有資源回收的概念,今天看見回收站分類做得那麼好又整理得那麼乾淨,內心真的好感恩。」

小朋友的興奮更不在話下,當志工提出問題時,這些不畏虎的初生之犢爭相回答,活潑可愛的模樣真是討喜。十一歲的鄒宜伶與蔡汶瑾是同班同學,今天是課輔哥哥幫她們報名,參加 的還有妹妹鄒婷順、弟弟蔡汶瑞,當志工邱長梅在分享環保影片時,她們都非常認真專注地觀賞,年紀雖小卻也知道垃圾要分類、資源要回收,童言童語之中展現孩童的智慧,人人佛 性本具正是如此。

◎多蔬食少肉食

然而世上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們這樣快樂成長的,志工黃敏智告訴大家,全球約有1/6的人口處於挨餓的困境,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除了要心存感恩外,更應該珍惜食物,多蔬食 少肉食,這也是回饋自然、愛地球的表現。

健康,取決於筷子夾了甚麼東西吃?敏智以紅、黃、綠燈標識,讓大家知道食物的營養與對健康的影響,諸如油炸速食是紅燈該少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是綠燈可多食。透過分 類,希望大家都能適量的、多樣化的、重質的吃,並且力行八分飽、二分助人好,如此不僅能減少挨餓人數、獲得健康又可保護地球,正是「清清淡淡過生活,自然就能平平安安」。

◎資源回收好

回收物該如何分類呢?答案是:「瓶瓶罐罐紙電1357」環保十指口訣,朗朗上口容易記,寶特瓶、玻璃瓶、鐵罐、鋁罐、紙類、電器、3C產品、五金製品及其它,這樣的分類法 讓大家在實作時很容易辨別,加上志工們在旁協助,很快就熟悉了。

最讓大家感興趣的應該是寶特瓶了,志工教大家如何去掉瓶口塑膠環後再把瓶身踩扁,你一腳、我一腳,踩得嗶嗶剝剝非常熱鬧有趣,當大家知道踩在腳下的瓶子日後將變身為衣服、 圍巾、毛毯時,直呼不可思議,除了讚歎科技的進步,更是欽佩 上人獨到的眼光與堅持。

鄒宜伶同學在體驗回收分類時,發現有二份雙層L型資料夾,當志工告訴她洗乾淨後可以帶回去使用,一抹雀躍的欣喜立即浮上臉龐,一直問師姑說真的可以帶走嗎?這是難得的機 會,在適當的時機讓孩子們親身經歷,他日必懂得愛惜物命,這就是教育。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耘潔是創意設計科三年級的華僑生,看見臺灣的資源回收並不覺得陌生。耘潔說家鄉的社區在每個月的第一週會有資源回收,從小父母就教會她做垃圾分類,在這樣 的耳濡目染下,更能夠知道環保的重要性,對於生活物質的需求會認真思考,在「需要」與「想要」間仔細拿捏,雖然這是小小的動作,但她願意盡自己一份心力保護地球,並期許自 己帶動同學、朋友一起努力。

社工隊長歐楚翎表示,平時雖有做到垃圾分類,卻常浪費食物,他感謝慈濟提供學習的機會,也藉此讓社工隊的幹部學習,將「五省」的觀念靈活運用於生活中。

◎清淨在源頭

有人說環保場是道場,道心不能被境轉,做就對了;有人說雙手做環保,心靈專注於當下,可遠離人是我非、可把心安住是一種福氣;有人說投入環保做資源回收可以轉化心境、具有 療癒作用;也有人認為環保是全民運動,是精神、是態度,也是行動。

所謂清淨在源頭,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垃圾減量,將環保概念落實在日常中,隨身攜帶生活三寶,回收雖然好,但不用更好,隨時隨地減少碳足跡,與地球共生息,土地平安,人類 才能安居。

圖左 : 志工陳阿隨(左)引導蔡汶瑞(右)體驗環保資源分類。[攝影者:郭富美]
圖右 : 黃敏智以〈飲食紅綠燈〉為題,讓大家知道食物的營養與對健康的影響。[攝影者:郭富美]

圖左 : 陳耘潔(中)聆聽李淑玲(右)資源分類介紹[攝影者:郭富美]
圖右 : 劉春香(左)體驗環保資源分類[攝影者:郭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