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垃圾山不見 家有房間可睡

垃圾山不見 家有房間可睡

E-mail 列印
從門外到房間,只有短短幾步路,睡在走廊躺椅上的獨居長者「劉先生」,卻走了兩年多才得以進門。當志工們在他家清出陳年雜物、理出通道,讓他扶著步行輔助器緩步踏入家門, 他不斷道感恩。終於,可以睡房內了。

◎ 捨一得萬

「劉先生」住在新生北路一棟大廈小套房,由於喜愛收藏東西,經年累月堆積,竟然把五、六坪房間全塞滿,連衛浴間都充斥雜物、無法使用,只好睡在門口,吃喝都在一張躺椅上。

兩年前的一場車禍造成他不良於行,必須靠著步行輔助器才能行動,今年又不慎跌倒、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只好任由物品包圍住他;兩年前,志工們曾約好要前往他家幫忙打掃清理, 卻因他捨不得拋掉東西而躲避著,如今總算願意讓志工打開他有形大門及無形心門。

在中山區社工人員聯絡下,十七位志工在4月12日,利用週末一大早時間,來到劉先生住處開始清理工作。大門一打開,看見一個完全看不到盡頭的「垃圾山」,加上欠繳費用,遭 斷電斷水,裡面一片漆黑;從事水電業的志工曾燕輝,在徵得管理員同意下,運用專業,接起臨時電力,讓大家得以完成使命。

照明解決了,可是真正的問題來了。任可東西對劉先生來說都是寶貝。問他可以丟嗎?得到的答案總是「不行。」劉先生就是好買東西、愛收藏,尤其字畫更是愛不釋手。

為了讓劉先生卸下心防,志工陳麗玉分享靜思語「有捨才有得」,也告訴他「東西沒有歸類,價值等於零;不要為了有形的東西,損失自己的生活品質。」她貼心地將整理出來的一袋 袋垃圾,攤在面前讓他「查看」後再丟棄,化解「保留」與「丟棄」之間的拔河。

◎ 大事解決

由於地方狹窄,志工以人龍方式,接力搬出垃圾再移入保留的物品。長久未見天日的房間,飄出陣陣嗆鼻的氣味,志工忍不住跑至外面呼吸幾口新鮮空氣。智慧的慈悲、無私的愛心克 服萬難,再艱難的任務都難不倒慈濟志工。

經過整整一個上午的整理,原本放置外面的躺椅移入房內,浴室也騰出部分空間供使用,劉先生再也不會有家歸不得。他開心的笑了!大廈管理員也高興地直說:「解決了一件大 事!」

志工更從這次的清掃中得到不同的啟發。朱世賢說:「起先不解為什麼,明明是髒亂的東西,劉先生卻非要保留?後來轉念一想,原來他要抓住的是一個希望,就像抓住青春的尾巴一 樣,喜歡照片、書畫、骨董,是因為曾經繪畫的他,現在無力為之,明知再動的機會不大,卻還抱持著希望。」表達他對於生命還是有熱情、熱力及執著。

清掃居家環境告一段落,志工對於獨居長者的關懷未歇。一星期後,志工已再度探訪劉先生,這是他第一次在自家內和志工見面,水電也已復接,心情明顯不同於以往。

心門一開海闊天空,志工陳麗玉說,將持續與劉先生互動,讓他感受慈濟的真誠與溫暖,完完全全敞開心扉,活出更好的人生。

圖左 : 志工們清出陳年雜物,終於屋內有通道。[攝影者:廖嘉南]
圖右 : 劉先生扶著步行輔助器踏入家門,他不斷道感恩。[攝影者:廖嘉南]
圖 : 朱世賢表示,劉先生非要保留物品,原來要抓住一個希望。[攝影者:廖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