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香港德雅中學 台灣取經行

香港德雅中學 台灣取經行

E-mail 列印
「真正高興能見到你,滿心歡喜的歡迎你,歡迎!歡迎!我們歡迎你!……」,4月23日早上9點,一部遊覽車載著由張嘉慧校長帶領的三位老師以及三十五位香港九龍德雅中學的 學生來到高雄鳳山聯絡處。鳳山區慈濟志工王秀云、黃淑惠、張寶却等……十位志工,唱著<歡迎歌>歡迎他們的到來,他們下車之後,依序進入環保教育站。

◎親身體驗 務實分類

進入環保教育站前,師生依序帶上口罩及手套。「伸出我的雙手,愛護我們的地球,瓶(寶特瓶及一般家用塑膠瓶)、瓶(玻璃瓶)、罐(鐵罐)、罐(鋁罐)、紙、電(電器產 品)、1(衣服)、3(3C產品)、5(五金產品)、7(其他)……」張寶却志工以數來寶方式,配合懸掛在牆壁教學用的十樣回收分類實物樣品,向師生解說回收分類的準則。

師生們跟著張寶却的口訣,雙眼對照牆壁上懸掛的分類品,稍稍了解分類的準則後,隨即被引導至綜合分類區,由多位環保志工指導,做實務分類。

「師姑!這要放哪一個地方?」學生拿著保麗龍杯子問,「放在那個保麗龍材質的籃子裡。」志工親切引導,「師姑!這個放這裡對嗎?」學生拿著塑膠牛奶桶問,「不是!要放在那 個軟塑膠籃子。」,「師姑!這個瓶子呢?」學生再問,「放在你後面的袋子。」,「電池呢?」……,學生們開始做回收分類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七嘴八舌不停地發問,但志 工均親切、耐心地引導,使孩子們漸漸領悟到分類要領。

學生學習環保分類,老師們利用時間參觀惜福屋。王秀云志工向她們解釋,來自十方的回收物,有些是全新或還不錯的二手衣物,經志工整理後,社區民眾有需要的話會前來選取,然 後隨緣布施。她進一步說明成立惜福屋的目的是延續物命,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惜福屋所得款項及環保資源回收物販售所得,全數拿來護持慈濟大愛電視台,因大愛電視台肩負向全 世界傳遞美善的任務。

◎環保意識 深植內心

動態實務課程於10點30分結束,靜態的心靈講座緊跟其後,師生脫下手套及口罩,齊聚小講堂坐定,由李蕙妙志工分享「用按讚的雙手護大地」:「你們看我手上拿的是什麼?」 李蕙妙志工問台下的學生,「氣球!」台下學生回答,「假設這顆氣球是地球,可以讓你們許願,你們想要有什麼?有好成績考上好學校?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在你們高房價的香港 擁有一棟豪宅好不好?」李蕙妙問,「好!」在學生回答並頻頻點頭時,李蕙妙冷不防地「碰!」一聲將氣球戳破,大家都嚇了一跳,「哇!希望破滅了!因為大家的慾望無窮無盡, 地球已經無法負荷了。」

李蕙妙藉由這樣的互動,引入主題,告訴大家由於人類大肆破壞環境,導致溫室效應,引發糧食危機,災難頻傳。她使用多國科學家所提供的數據以及世界各地災難影片,讓師生們了 解,唯有少吃肉多吃素,外食時自帶環保碗筷,身體才能健康,同時也能為拯救地球盡一份心力。

聽完講座,接著參觀由保特瓶製造的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包括:衣服、襪子、毛毯……等,師生對於環保產品發出嘖嘖稱奇聲。雖然僅短短近三小時的參訪,但經由實務以及心靈環保 講座,相信善的種子已在師生們的心田種下,如洪磊老師臨別前告訴志工的:「今天的課程很棒,孩子們上了很難得的一課。」

◎環保實做 感動分享

張嘉慧校長表示,經香港青年協會介紹,才知道慈濟是落實環保最徹底的團體,因而有這趟的環境保育學習計畫參訪活動。信奉天主教的她,認為天主給人類的責任是要愛護、管理好 地球。在這裡,看到一群沒有酬勞的志工,貢獻時間、勞力,做著不容易做的回收分類工作,感動之餘,回去後會盡可能與老師們討論,讓學生落實此次所學,為地球盡一份心。

徐樂梅老師說:「今天帶領學生來這裡,學習台灣的資源回收分類。在香港,沒有可以讓學生實務體驗的地方,因為香港環保回收做得不好,很多人將可回收的資源隨手丟棄。帶領學 生來此親身體驗後會留下深刻印象,相信回家後,他們會將在這裡見習的方法,傳達給他們的同學、家人以及朋友。」

洪磊老師表示,希望透過今天的體驗,讓學生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珍惜地球資源不浪費。也希望學生認真體驗後,能將學習到的環保訊息,帶回學校、社區和大家分享。

陳寶芝老師表示,在家被父母當成小公主的學生,來這裡環保實做,得到不一樣的經驗,學生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她期望孩子回去後能將所獲得的經驗與父母、同學分享並落實在生活 中。

馮德瑜同學表示以期待又緊張的心情參與今日的參訪活動。此行目的是要向台灣學習,學習如何落實環保的方法,希望香港政府能在環保這個區塊能做得更好,也期望自己學得環保知 識。

實做課程,她被分配到塑膠袋分類,她表示,剛開始時覺得很困難,不知如何分辨PE及PP塑膠材質,但經志工仔細教導後有了回收概念。在酷熱的天氣下做回收,她體會到志工的 辛苦,了解做環保必須具備耐心。回去後,她會和同學分享今天的經驗,並告訴他們:只要願意,環保人人都能做得到。

余穎詩同學以好奇的心情參與此次行程,她說:「香港與台灣是二個不同的地方,台灣垃圾產量比香港多,但環保卻做得比香港好,所以好奇地想知道台灣是用方法做在做環保,並從 中學習。」

從綜合分類實做課程中,她感受到台灣慈濟人的用心,她表示其中很多回收物,香港人是會隨手丟棄的,但在這裡,慈濟志工卻很詳細的分類,這是香港人應該學習的精神。她覺得這 裡的志工很偉大,在熱天、髒亂的環境下,願意做辛苦的環保回收工作。最後她希望香港就算是志工或政府聘請的職工,能逐步學習台灣經驗,將環保做得更徹底,減少垃圾量。

王秀云志工表示,以歡喜心迎接遠從香港前來參訪的老師與學生。希望老師與孩子們回去後,將所學運用在社區、學校以及家庭。環保首重清淨在源頭,希望老師與孩子們了解,地球 與環境保育環環相扣,必須由自身做起,然後再發揚光大,大家能「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為愛惜地球盡一分心。

圖左 : 張寶却志工向師生解說回收分類的準則。[攝影者:陳麒龍]
圖右 : 學生邊看邊學習如何將塑膠袋分為PE、PP、PVC……等。[攝影者:陳麒龍]

圖左 : 馮德瑜同學(右一)表示從塑膠袋回收過程中,體會到志工的辛苦,了解做環保要非常有耐心。回去後會和同學分享今天的經驗,並告訴他們只要願意,環保人人都能做到。[攝影者:陳麒龍]
圖右 : 李蕙妙志工與師生分享「用按讚的雙手護大地」讓師生們體會,唯有少吃肉多吃素,及外食時帶環保碗筷,身體才能健康,同時也為救地球盡一份心力。[攝影者:陳麒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