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因為有愛而一切無礙

因為有愛而一切無礙

E-mail 列印
「病人的家屬是需要被教育的!」臺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護理長陳美慧在看過許多彌留的病人與家屬的互動,如何讓生者心安、亡者靈安!美慧有感而發和病友與家屬們們分享著。

三重區陽光關懷小組,4月19日上午於三重志業園區舉行2014年第二次的聯誼,特別邀請臺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護理長陳美慧,來分享她豐富的安寧照顧經驗,連同工作人員, 一共四十五人出席。

◎合併安寧療護保護病人

當人們面對親人生離死別這殘酷的事實時,心境要如何調適?現場美慧運用幽默的卡通和簡單的測驗,還有豐富的實例,來讓病友們及家屬釋懷和安心。

生命末期的抉擇,病人家屬對病人的影響是最為深切的。在臨床上美慧常見於因家屬的不捨、不甘願而未能照著病人的意願來執行;在病人臨終前,家屬要求醫護人員再進行無謂的急 救,如插管、氣切、葉克膜等,對病人的生理、心理都是一種折磨,家屬的期待也幾乎是不如預期,也浪費醫療資源。

現場美慧特別準備了一只插管用的管子,並解釋插管的病人是多麼的辛苦。她分享合併安寧療護可以保護病人,避免遭受無效的醫療,同時大量減少政府醫療支出。

◎逆境就是精進的方向

美慧曾於大醫院服務時,因沒有接觸過慈濟的人文,也不會用證嚴上人的法,在一次上大夜班時,從小夜班接九個病人,到白天班的要來接班時,只剩四個病人,一個夜裡美慧送走了 五個病人,讓她感到極為無力和痛苦。

轉而離職去送披薩,當披薩店店長美慧,還是不適應又改行去送衛生紙,這都不是美慧的專長。在這醫護人力不足的時代裏,就這樣讓一個醫護專才流失了。

結婚後,美慧來到花蓮定居,因公公罹患喉癌而和花蓮慈濟醫院結緣。在常住師父的邀約下,1996年開始在花蓮慈院服務,2010年10月臺北慈院成立心蓮病房,特別情商在 安寧療護有豐富經驗的美慧,北上承擔護理長一職。有了十四年在花蓮慈院服務的經驗,和慈濟人文的熏習,美慧以感恩的心來臺北任職。

慈濟醫院秉持著證嚴上人搶救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運用「感恩、尊重、愛」的精神,讓慈濟醫院成為充滿慈濟人文的溫馨道場,讓美慧感到很慶幸自己能從事這個工作。

「逆境就是精進的方向,沒有逆境不知怎麼求法。」美慧開心且自信地分享著轉念後的心得。當醫療團隊已盡力,但還是無法挽救病人的生命時,美慧就溫柔的運用她所學的慈濟人 文,適時安慰病人和開導家屬。

◎因為有愛而一切無礙

有很多的病友和家屬,都認為住進心蓮病房,就是要等死,因此而產生抗拒。美慧表示,其實病人都是經過積極治療,再經由家醫科的大醫王診斷,得知病人的生命週期,來為病人安 排更好更有利的照顧。

曾有一位從事保險的高階主管,罹患乳癌,從發現到生命的終點,只有三到四個月,病人無法接受,一心想要告醫生誤診,住院期間對醫護人員也極度的不友善。美慧並不因此而畏 懼,理智地用了利他的心、無畏的精神,來膚慰病人、柔軟病人的心。

病人的癌細胞是極為罕見的一種,在做傷口護理時,護理師們要忍受非常難聞的氣味,再加上病人情緒上的不穩定;美慧表示,如果沒有慈濟「感恩、尊重、愛」的的人文精神,以及 慈濟人常喝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也無法觸動病人的內心,也絕對沒有良能可言。最後病人不但沒有提告,且又簽了大體捐贈,讓大醫王們能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病人也心平氣和地離開人世。

改變自己是一個人,改變別人是要很多人,自度才能度人。在心蓮病房病人和家屬從不甘願到甘願再到歡喜,美慧以多年浸潤在慈濟人文的學習,觀想要從四道人生昇華到五道人生: 道歉—一一懺悔,道謝—時時感恩,道愛—長養慈悲,道別—大捨無求,道祝福-乘願再來。這一切都是愛,如果沒有愛,一切都是障礙。

◎善跟愛的循環

慈濟志工陳文忠曾任和氣隊長,2008年12月陽光關懷小組成立自今,就熱情的參與,也為小組邀約多位有心付出的組員。曾關懷無數罹患癌症的法親,陪伴癌友們接受開刀、化 療及電療並適時給與膚慰,並深切的落實病友們的居家關懷,以減輕病友的恐懼和痛苦。

陪伴癌症病人不是只有一股熱忱就能達到的,要有愛心和耐心還有體貼的心才能做到。文忠每天都會沉思、反省、靜思,當天的所言所行,有沒有讓周圍的人不舒服,如果有,他會即 時用電話或其他的方式來向當事人道歉,讓他在執行任何勤務都能圓滿達成。他那謙卑、處事圓融的修養和付出無所求的精神,真令人感佩。

因家族有許多親友因癌而往生,1991年大文忠六歲的堂哥,也是重要的生意夥伴,因罹胰臟癌而往生,從發現到辭世不到一年,得年四十六歲。文忠親眼目睹堂哥臨終前的害怕和 惶恐,心生不捨,而引發文忠投入志業的一個重要動機。當時建材生意正好,一個月可以出八萬多包的水泥,文忠毅然決然結束事業投入志業。

曾陪伴過無數罹癌法親的文忠,在他的腦海裡許多法親的身影依然存在,例如:志工黃啟東已往生五年,病因是口腔癌,是一名卡車司機,他很後悔太晚接觸慈濟了,如果他早點守十 戒,就不會吃檳榔,也不會罹患口腔癌。雖然他已經罹病,但當時三重志業園區在建蓋時,啟東也義不容辭的到園區幫忙綁鋼筋,發揮所長。

啟東在授證沒多久就往生,不到五十歲,但有幸遇到明師,在慈濟人文的熏習以及陽光關懷小組的關懷和陪伴下,也走得灑脫、安詳,祈望能乘願再來。

◎時時觀無常 常常無常觀

文忠非常認同合併安寧療護,尤其對癌末病人的護理和照顧是非常需要的。慈院心蓮病房的護理機制,能讓病人身心靈的痛苦降到最低,也能迅速的運用病人所需要的醫療資源,讓病 人有安全感,讓家屬放心。

時時觀無常,常常無常觀。是無常會先到,還是明天會先到?誰也不知道,掌握當下做對的事。以親切的愛心去關懷別人,這份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在慈濟醫院有完善的醫療硬體,和堅強的醫療團隊,還有上人引領的慈濟人文,相輔相成,成就一個方便大家修行的道場,讓病者離苦得樂身輕安,讓生者運用「感恩、尊重、愛」的 精神,發揮生命的良能,傳播生命的美善。

圖左 : 臺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的護理長陳美慧,準備這一只插管用的管子讓大家看,並解釋插管的病人是多麼的辛苦。[攝影者:陳明清]
圖右 : 2014年4月19日,陽光關懷小組在三重志業園區靜思堂二樓202教室,舉行了2014年第二次的聯誼,特別邀請臺北慈院心蓮病房的護理長陳美慧,來分享豐富的安寧照顧經驗,連同工作人員,一共四十五人出席。[攝影者:陳明清]

圖左 : 慈濟志工陳文忠(左一),每天都會沉思、反省、靜思,當天的所言所行,有沒有讓周圍的人不舒服,如果有,他會即時用電話或其他的方式來向當事人道歉,讓他在執行任何勤務都能圓滿達成。[攝影者:陳明清]
圖右 : ◎ 對於癌症病友與家屬們的提問,關懷志工吳春喜一一做回覆。[攝影者:陳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