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只要三心 慈善訪視沒門檻

只要三心 慈善訪視沒門檻

E-mail 列印
做訪視沒有門檻,初次接觸訪視的志工,一定要有愛心、耐心、同理心!」高雄三民區寶興社區,擔任訪視組窗口的志工蘇美鵑,首先在臺前感性地分享。她期勉剛參與訪視的培訓志 工,不要害怕去承擔,因為慈善訪視是每一位慈濟志工的本分事。

4月3日晚上七點半,在東光國小美勞教室,約五十位來自陽明、寶興社區的志工,踴躍出席訪視新案初審會議。

三月份寶興社區共領了十四件新案,已由志工組成訪視團隊到案家關懷,了解案主的基本資料、家庭背景、困難狀況,以及希望協助方式,然後團隊在訪視會議中提出報告。

為了要讓案家得到最適合的幫助,在會議中常有不同的意見及看法提出,但是經過一番討論後,秉持著「人傷我痛 人苦我悲」的情懷,達成共識。

◎關懷貧病 起悲心

「這個新案是由小妹妹的老師提報給慈濟的,她的父親因肝癌第三期住院中,母親無法工作,家中還有兩名就讀國小的姊姊.........」第一次參與訪視的志工盧美惠,她很 擔心這位八歲的案主,因為車禍導致雙腿嚴重骨折,雖然立即手術,仍可能留下肢體不協調的後遺症。「小小年紀就遭受心靈和身體上如此大的痛苦,我很擔心也很心疼。」

此案經過志工們評估後,因為案主和案父都有獲得商業保險理賠及案父也有領取失業補助,經濟暫時無虞,所以志工們將每月到案家關懷,持續關心案家的需求。

盧美惠實際參與家訪後,也深深體會到,原來自己居住看似繁華的社區裡,還有很多病、老、貧、困的家庭,等著救助與關懷。

今年參加培訓的志工陳麗萍,最近也開始跟著資深志工去做家訪,在臺下仔細地聆聽個案,勤作筆記。她分享了一位中風三次案主婆婆的故事。

「原本以為與婆婆相依為命的丈夫,會照料她,想不到.......」語氣中滿是感慨的陳麗萍表示,一走進婆婆的房間,撲鼻而來的是一股酸臭味,因為她的手腳無力,生活都須 靠別人的協助。

經過志工與案主深談後發現,案夫已經申請一些社會及政府補助,「當下覺得案夫只是在利用她,不斷地申請社會資源。」陳麗萍不由自主地,從心中升起一股不平之氣。但是,跟隨 同行志工們一起幫婆婆翻身、拍背、量血壓、送營養品後,陳麗萍發現自己已經不太計較案夫做了什麼,反而開始想著,如何幫助中風臥床的案主,能有舒適的環境,「透過關懷與案 主互動中,將自己一些負面的想法轉為正向,升起一念悲心後,反而感受到付出的快樂。」陳麗萍感受到收穫的其實是自己。

◎援手救助 收穫多

志工徐玉美上臺報告的新案,案主是一位高三的單親獨生女,父母離異多年,與父親相依為命。媽媽為大陸籍,已搬回大陸定居,但每個月匯新臺幣兩萬元給她生活。

案父五十三歲,因長年罹患糖尿病,又疏於控制血糖,導致視網膜剝離,及腎功能不良,雙眼幾乎全盲,須靠洗腎度日,以前工作所留下的積蓄,都因病而花光殆盡。兩個月前因左腳 傷口惡化截肢,住在養護中心,一個月約兩萬五千元的安養費,案父雖有殘障補助,但讓這個因病而貧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這位少女生活非常節儉、個性獨立又孝順,生活上的大小瑣事都靠自己處理,大學指考就快到了,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卻不喊苦。」志工徐玉美不捨地說著。加入訪視工作已快兩 年了,走進案家,徐玉美見聞許多人生苦相,有些案家會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有些人卻用正面樂觀的態度面對逆境,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讓她很感動。

「做訪視工作就像是耕福田,讓我見苦知福,更多了一分同理心。人不可能永遠都是平安、順遂,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後,遇任何逆境,都應該要歡喜接受。」徐玉美表示此個案經過 大家的討論後,要讓案主安心於學業,會先急難救助案父首次安養看護費,同時志工們也將持續關懷,幫助案家渡過難關。

◎取得共識 同理心

慈善是慈濟的根,早期由證嚴上人親自帶領弟子探訪案家,然後大家開會討論出補助的方法。四十八年,此訪視會議每個月在各社區召開著。訪視組窗口志工蘇美鵑表示,舉行訪視新 案初審會議的用意,是因為訪視工作需要團隊的配合,每個人評估個案的角度不同,如碰到棘手或難以處理的情況,可透過會中的個案報告,經由團隊夥伴溝通協調,集思廣益,取得 共識,讓案家困難得以改善,訪視工作更加完善。

蘇美鵑語重心長地說:「現今社會型態快速變遷,家庭型態多為雙薪家庭、小家庭為主,一遇家中有人生重病,常會拖垮家中經濟。另外精神障礙、罕見疾病的個案,比以前多,個案 的狀況也比以前更複雜。」

在一旁的資深志工郭束,正和志工討論剛報告的個案。郭束長年投入訪視工作,每年都會陪伴新進志工看個案,她殷切叮嚀著,「訪視工作同理心是很重要的,要站在個案的立場,去 瞭解對方,設身處地為案家著想,尊重他們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對個案做判斷,認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晚上九點五十分,最後一件個案在與會志工達成共識後,完成討論與審核。 在這場新案初審會議中,慈濟志工不分資深和新進,彼此經驗分享,發揮合和互協的團隊精神,希望受苦難的案家,都能得到及時的幫助。

圖左 : 三民區陽明、寶興社區的志工,和今年參加培訓的志工,踴躍出席訪視新案初審會議。[攝影者:林志哲]
圖右 : 訪視團隊到個案家訪視,了解案主的基本資料、家庭背景、困難狀況,以及協助方式,並在會議中提出報告。[攝影者:林志明 ]

圖左 : 徐玉美表示:「做訪視更能見苦知福,更多了一分同理心為個案著想,人不可能永遠都是平安、順遂,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後,遇任何逆境現前,我們應該要用健康的心態去接受。」[攝影者:林志明]
圖右 : 今年參加培訓的志工陳麗萍(左),最近開始跟著資深志工去做家訪,在台下仔細地聆聽個案,勤作筆記。[攝影者:林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