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導覽 沒有標準答案

導覽 沒有標準答案

E-mail 列印
「天上的月亮呀,你甘有在看,我輕輕叫一聲……」位於杉林大愛園區的環保館裡,清越悠揚如泣如訴的歌聲,字字句句撞擊著眾人的心,彷彿是大地之母對人類發出抗議的哀鳴,曾 幾何時藍天不再、山河變色,在人類的無止盡欲求的蹂躪下,千瘡百孔,遍體鱗傷……

慈濟四十八周年靜態展開展暨導覽研習,於5月1日在慈濟杉林環保教育館舉行。由旗山、大社、仁武、鳥松等地區,共七十五位志工參加。2014年的主題是「戒慎虔誠積福德, 勤修善法淨人心。」主題館、教育館、與環保館三個展場,處處可見慈濟用「愛」陪伴、用「善」鋪路的成果。

◎ 地球無聲控訴 在布展中盡現

下午兩點,八位組隊長分列兩旁,虔誠恭敬地將紅布條緩緩地拉下,如雷的掌聲在安靜的大愛園區裡,特別響亮;志工們手牽手,齊心一同朗聲說:「一日五善尚蓋讚,蔬食環保又減 碳,合心合氣加協力,你我齊心救大地!」人人雙手高舉向上天虔誠祈願,人心淨化,天下無災!

利用回收的塑膠墊刻上「失控的」,和一個受傷害的地球,就擺放在靜態展的入口處,相當顯眼。這是由慈濟志工許淑椒與她的兒子蘇聖凱一起完成的作品。

有感大家使用三C產品的泛濫,為追求新潮,常常舊的沒壞就換新,款式落伍了就淘汰,廢棄的機身與機殼,造成環境的嚴重汙染,於是淑椒邀約兒子一起創作,所有材料均從環保站 撿拾而得,兒子將廢棄的電腦主機板拆下、清洗,改裝,拼成一個垃圾島;將髒污的毛線捲成一圈圈扭曲的黑煙,張牙舞爪,無聲地控訴著……

◎ 拯救大地之母 你我一起努力

負責規畫這次「主題館」的慈濟志工唐江湖,以地、水、火、風各種天災,和茹素、環保來佈置,前後形成一個強烈對比。期望來參訪的人,都可以明顯了解敬天愛地、心存善念,就 會有不同的結局。也可以好好省思一下,我們將來要留怎樣的大地給後代子孫呢?

規畫「教育館」的慈濟志工劉雅萍表示,屋內左右兩旁的柱子,是當初八八水災的漂流木,取名為「大愛」、「感恩」。「屋外的生態蓮花池也能讓我們好好地深思,人類若是再不懂 得愛護自然生態,美麗的生態蓮花池會是一樣的風采嗎?」透過實際場景,讓大家實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也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維護。

「環保館」內的陳設,最吸睛的是由志工邱碧霞回收物所製作的工藝品,她說:「民眾對環保DIY的物品,會最感到興趣!」於是用綠色的汽水瓶,剪成一葉葉的荷;寶特瓶蓋彩繪 成小瓢蟲,停在荷葉上,大家直呼真的是太巧手了!邱碧霞還利用各色打包帶編織成一隻隻的蜥蜴、螞蟻、青蛙、蜻蜓等小昆蟲,每一隻都栩栩如生,讓來參訪的會眾真正看到、體會 到,回收的物品可以延伸物命的巧思!

邱碧霞期望每個步出環保館的民眾們,人人都能力行節省用水、減少使用塑膠袋,並隨身帶環保碗、筷、杯,身體力行做環保。大家在參觀完三個館後,真正能在生活中落實「省水一 點靈,省油一身輕,省電一度讚,省錢一路發,省時一寸金!」

唐江湖特別叮嚀,今年布展除了有海報外,還透過一系列多媒體影音,來加深會眾們印象。期望民眾在參訪完回家後,能影響及帶動家人,大家一起來保護地球,呵護大地的母親。

◎ 導覽認真用心 揚美善淨人心

負責這次展場導覽研習的慈濟志工彭子芳,感恩有這次的因緣來學習,她期望自己能以勤修善法度己身、戒慎虔誠度人心。她說:「我們的威儀,就是一個重要的導覽文宣。來參訪的 民眾都不認識我們,但一看到慈濟的制服,就知道是『慈濟人』,因此導覽志工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威儀。」

「『導覽』沒有標準答案,也並非要口才很好、能言善道,只要『說我所做,做我所說。』全球各地的慈濟人,秉佛心,承師志,當證嚴上人的手、腳,為苦難眾生付出,大家將這些 美善的『慈濟故事』說給參訪的會眾聽,這就是最佳導覽!」聽了彭子芳的這一番話,大家頻頻點頭稱是。

志工陳惠珠笑著說:「剛來的時候,其實心裡很不安,因為不清楚、不熟悉什麼是導覽。但透過子芳與各館館主,詳細解說後,讓我心裡安定不少!」

雨未曾稍歇,濛濛的水氣覆蓋著綠色山林,參與今天活動的所有志工們,除了再一次見證慈濟的美善足跡,也同樣有信心在未來一個月(5/1-5/31)的展期內,以身說法,邀 約人間菩薩,為守護大地盡心力!



圖左 : 慈濟志工許淑椒邀約兒子蘇聖凱一起到環保站尋找廢棄的素材拼成一個垃圾島、代表地球在控訴人類不要再汙染它了。[攝影者:黃雪芳]
圖右 : 規劃環保館的慈濟志工邱碧霞(右)向學員解說如何運用照片來吸引參訪的會眾[攝影者:林景河]

圖左 : 負責規劃「主題館」的慈濟志工唐江湖師兄以地、水、火、風各種天災來自於人禍,人禍源自一念心[攝影者:林景河]
圖右 : 環保館的回收創意環保品,讓來參訪的會眾真正看到、體會到,回收回來的物品可以延伸物命的模樣[攝影者:林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