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各國分享實務經驗 學耕耘社區

各國分享實務經驗 學耕耘社區

E-mail 列印
參與「2010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的學員,經過一夜休憩,今早(6/20)精神抖擻參加志工早會,接著聆聽慈大校長王本榮的分享,再透過各國會務交流,學習如何耕耘社區的寶貴經驗。學員之中,還有一位印尼志工克服旅費遭竊、家人反對等困難,終於得以來台精進,也獲得各國家人的鼓勵。

將國內四合一實務示範,與各國志工觀摩與學習,並針對各地志工所遇到的問難與瓶頸,給予實務經驗分享。緬甸志工黃秀志(左)與同伴討論。[攝影者:王怡文]
參與「2010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的學員,經過一夜休憩,今早(6/20)精神抖擻參加志工早會。雖無法回到花蓮,但是透過視訊連線,同步聽見上人在靜思精 舍開示,如同師在身邊,殷殷叮嚀。

上人表示,每年都盼望遠由不同僑居地歸來的家人,至誠歡迎歸來。距離雖遙遠,心靈卻很貼近。上人感恩眾人同心、同志願,志為菩薩、為人拔除苦難;也慈示不論身在那裏,要用 愛來安穩心靈,遍撒善種。

◎以科學印證佛學

德宣師父鼓勵學員,用心、努力、受法於心、用法於自身、弘法於天下、傳法於未來。願你、我齊肩並行,追隨上人擔當第一代慈濟人,把大愛灑在人與人之間。走入慈濟,大家今生 永不後悔。

此次研習以「四合一座談與社區經營」」為主軸規畫,安排多元化課程與座談,藉相互交流並分享各國會務經驗與學習典範。願慈濟人發心如初,以精進心、信願行。

一顆合抱的大樹,開始於一粒種子;一粒種子,成就菩提林。慈濟慧命的延續,教育是重要的一環,出生醫生世家,本身又具備小兒神經科的專長,目前任職慈濟大學校長的王本榮, 今天以《一生無量》無量義經的現代演義與學員分享,以科學的角度來印證佛學的法理。

「本身是做研究,對佛教的宇宙觀,想了很久想不通,看了《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一書,裡面有一段解釋,還是不很明白。今天才了解原來佛法跟科學是這麼的相 應,覺得宗教與科學是很對機的,回去後還要慢慢研究,要用最正確的方向做下去。」聽完王校長的分享後,第一個請購《一生無量》的陳榮光師兄終於心喜疑惑獲得解答。

來自紐西蘭的謝麗娜,是慈濟紐西蘭會所唯一的職工。課後她如獲至寶,隨即請購書:「緣起性空,我們的生命為什麼會不一樣?其實幾億年前的基因就在那裡了,原來宇宙間是那麼 地浩瀚,人類是那麼地渺小,用科學來印證佛學,那種感動真是無法言喻,如果一本書擺在那裡,可能不會去請購,可是經過王師兄這樣分享,就讓人完全體會,真是驚喜!」

◎會務交流學經驗

社區道場是與民眾溝通的橋梁,所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松山會所,位於松山商圈地區,是鬧市中的清流,讓慈濟人有很好的發揮。信義、南港區志工特別組成「慈安組」由各和氣的 師兄輪值,維持會所周邊安全,也對附近商圈的治安起穩定作用。志工們歡心分享從無到有的甜蜜,盼用寧靜的心態相互啟發智慧經營。

蘆洲湧蓮寺觀音寺,以往每年文化節後街道髒亂,因慈濟志工投入整理而變得整齊清潔,連市長都讚歎志工善舉,民眾也認為是慈濟讓文化節水準提升,紛紛投入維護行列。三重環保 經營有目共睹,陳金海定了十年計劃,廣邀志工投入,選擇教法來修行,堅持勵行終於有了豐碩成果。

協力組誠懇走過每個社區,基隆區陳美月笑著說:「一群人一顆心,辦一件事,就像是在累生累世的因緣下,同吃一鍋飯。」簡單的比喻,單純的心念,即使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也 讓學員輕易了解社區經營的簡單哲學。

除了大堂課國內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將經營社區的模式與會交流外,亦安排雙向溝通。將國內四合一實務示範,與各國志工觀摩與學習,並針對各地志工所遇到的問難與瓶頸, 給予實務經驗分享。

新加坡北區和氣組長趙信玉(慈峘),為人妻、為人母與媳婦,是多重角色。關懷自己親人,容易混淆,但對其他法親,她覺得有心就不難,點出重點在用心的功夫。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師兄叮嚀大家,台灣在四合一方面配套經驗多,值得海外來學習;本地詹龍楨師兄表示,慈濟人對內要凝聚,對外要愛灑;對外要 散播愛心,對內要關懷法親。每一處的會務分享都是學習典範,台上說得真誠,台下也以熱情掌聲回應感動與讚歎;眾人心心相連,共同發願為慈濟志業永續不懈。

◎克服萬難來學習

多位不是華語的學員,透過現場翻譯,以專注與恭謹之心聆聽與紀錄。來自馬來西亞的Mrs.Judith Gardner,非常珍惜此趟學習因緣,透過翻譯,記錄所聽到的每 句話。她很懊惱紀錄速度不夠快,遺漏很多箴言。她向志工透露,上人開示時翻譯中斷了約三分鐘,筆記本因此空白了約半頁,希望能補足。經詢問工作人員,告訴她可以到數位學習 網下載,讓她喜出望外。

Judith是素食主義者,約2006年某天,到素食餐廳用餐時,老闆送她一本《慈濟》月刊,回家翻閱後驚喜不已,她表示:「證嚴上人創辦的團體,不就是我想要過的人生 嗎!」於是透過社區了解慈濟團體而投入,積極推動環保,也加入人醫團隊為社區服務。

第一次回國參加研習會,沒有親自見過上人;得知再過二天就可以看到上人,她滿懷期待說:「我一定會感動得流淚!」在海外,志工只能在電視機前聆聽上人開示;遇到挫折時,憶 念著上人的慈悲與叮嚀,擦乾眼淚繼續「為佛教、為眾生」精進。

來自印尼、身為回教徒的Mrs.Ita Asmar Mulxani,參加慈濟環保及義診的服務。感恩上人不分宗教,不分種族的大愛,及慈悲的胸懷。來台前,辛苦攢得旅費 卻遭竊;但是,她沒有放棄參加營隊的心念,反以百折不撓的心志堅持到底,再次存足費用成行。

Ita Asmar Mulxani所言令人感佩:「雖然因不同宗教信仰,而遭遇家人反對阻礙,但我還是會一直走下去,參加慈濟,做對的事。現在我沒有家人了,可是慈濟人 就像是我的家人一樣。」學員們不斷給予她熱烈的掌聲,讓她感受到法親家人的鼓勵及關心。

慈濟邁入四十四年,學員懷抱著「傳承法脈心相繫,弘揚宗門志不移」的志願,克服萬難回來學習。即使每日習得一字、一語,也能累積滿滿法髓,帶著信心與使命回僑居地,繼續耕 耘十方福田。

圖左 : 參與「2010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的學員,經過一夜休憩,今早精神抖擻參加志工早會。雖無法回到花蓮,但是透過視訊連線,同步聽見上人在靜思精舍開示,如同師在身邊,殷殷叮嚀。[攝影者:蕭嘉明 ]
圖右 : 社區道場是與民眾溝通的橋梁,所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每一處的會務分享都是學習典範。台上說得真誠,台下也以熱情掌聲回應感動與讚歎;眾人心心相連,共同發願為慈濟志業永續不懈。[攝影者:曾芳榮]

圖左 : 來自印尼、身為回教徒的Mrs.Ita Asmar Mulxani,來台前,辛苦攢得旅費卻遭竊;但是,她沒有放棄參加研習會心念,反以百折不撓的心志堅持到底,再次存足費用成行。[攝影者:曾芳榮]
圖右 : Mrs.Judith Gardner,在2006年某天,到素食餐廳用餐時,老闆送她一本《慈濟》月刊,回家翻閱後驚喜不已。這次在課堂,透過翻譯,記錄所聽到的每句話。[攝影者:張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