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社區道場勤耕耘 人人都是「擺渡大船師」

社區道場勤耕耘 人人都是「擺渡大船師」

E-mail 列印
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6月20日在三重靜思堂進行的「社道場勤耕耘」一課,台灣志工將深耕社區的經驗傾囊相授,每個人間菩薩、人品典範的分享,都令人印象深刻,收穫滿滿。

德宸師父提到,吉隆坡志工發願每個月、每組隊要接引社區五百位菩薩。期望弟子們能夠效法其精神,傳承法脈讓上人安心。[攝影者:黃延祿]
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6月20日在三重靜思堂進行的「社道場勤耕耘」一課,台灣志工將深耕社區的經驗傾囊相授,每個人間菩薩、人品典範的分享,都令人印象深刻,收穫 滿滿。

◎耕耘社區道場,組隊長自身做起

志工分享並即席交流,點滴都是推動志業的法門。萬華區石朝森先以「大愛人物誌」影片與大家分享協力組如何運作,及組隊長應如何帶人、帶心。學員聽了無不深深折服石朝森的用 心與智慧,更被其組員的轉變過程逗得樂哈哈。 石朝森接引菩薩,從慈濟人文禮儀開始帶起,不管颳風下雨,陪伴到底;以堅毅的精神,讓人從他身上看見慈濟人的大愛與關懷,柔軟了原本頑固的心。更透過巧思,讓會眾了解慈濟 人是透過資源回收,來實現保護環境、珍惜大地的理念,是無關回收物品獲利之多寡。

他說:「我們要改變一個人,要用心、有愛心、耐心去陪伴他、感動他。」「你要先對人好,還要體貼地去了解他的時間及體力,安排適合他的勤務,更重要的就是平時要多有互動, 才能帶人、帶心。」

還有他所展現出的行儀,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讓許多充滿習氣或不易信賴他人的人,願意相信他,而將回收物資、善款,甚至整個人生交付予他,而讓自己的生命有了美麗 的轉變。

石朝森展露的大大笑容,慈祥又純真,他隨時把握好因緣,與大家結好緣,不讓福田從手中流逝,真正做到「擺渡大船師」的使命。

◎多一個慈濟人,少一個問題家庭

基隆區的志工陳泰裕、陳美月夫婦在市場工作,工作時間由凌晨一點到清晨八點。即使是如此忙碌疲累,他們仍把握分秒不空過,一步一步踏實去做。

二位利用工作之餘,白天到會員家一一拜訪,鼓勵他們走出來當志工,貢獻生命良能。也因誠懇走過每個社區,許多里長會將辦公室借給他們使用,舉辦大型茶會或愛灑,希望能菩薩 招生扎根社區。

陳美月笑著說:「一群人一顆心,辦一件事,就像是在累生累世的因緣下,同吃一鍋飯。」簡單的比喻,單純的心念,即使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也讓學員輕易懂得陳美月及陳泰裕的 用心。

陳泰裕表示:「我們所抱持的就是 上人所說『多一個慈濟人,少一個問題家庭』,用這樣的心情去做,一心只想努力完成上人交代的使命。」在慈濟路上,雖並不全然順遂,但他們 從不退轉,反倒越做越歡喜。

因市場混雜,人們常以抽菸喝酒為交際,要度化人心是件不容易的事,尊重、關懷與愛就是最好的良方。

為了確認組員是否戒除菸酒、法入心,還常常去拜訪組員家。陳泰裕說:「不能以責備的方式去應對,應以尊重的態度,柔和地提醒;其實只要輕輕一句話,告訴他遠離惡習後的輕安 自在,反而更能使人接受。」

陳美月與陳泰裕不僅是用生命做慈濟,更是用生命中最精華的歲月做慈濟;其中,秉持之心念很重要,唯有付出無所求,才能單純而快樂。

隊輔鄧淑卿原本擔任合心關懷,即將接任協力組長,想要多了解如何耕耘里鄰社區,及舉辦愛灑,她認真記下講師的每句分享,她說:「合心就是協力,我了解到要展現慈濟人文,讓 社區看見改變,讓里鄰了解這是慈濟人的帶動,這些經驗真的非常棒,我好感動,給我的收穫滿滿。」

◎攜手合作,構築法親溫馨情誼

三重區黃彩鳳表示,社區最能接引會眾的道場是環保站,目前三重每個協力都設有二、三個環保點,以此為據點宣導環保,教育民眾惜福。

除了在環保站菩薩招生外,每逢端午節、中秋節志工都會去居家關懷。有位個案素蘭阿嬤得了肺癌,兒子離家出走無人照顧,慈濟人經常去關懷。

有一天,阿嬤打電話給志工,說她呼吸困難,志工趕緊放下手邊工作,將她送到台北慈濟醫院就醫;出院後,志工仍持續關懷。老人家感恩慈濟,主動提出往生後要捐贈大體之心願, 以回饋志工之付出。

三重陳榮宗,提到一位住戶發生火災,慈濟人迅速去關懷;志工視苦如親,主動按門鈴關懷,隨後也積極向鄰里推動大愛好話一條街。如接觸是陌生人,我們就先從邀約他從做環保開 始。

每月舉辦二次的社區讀書會,帶領會眾恭讀上人的書,讓社區民眾了解慈濟;不論是骨髓捐贈宣導活動、組隊歳末感恩聯誼,都會邀請警察單位或社區民眾來參加,其宗旨就是希望做 到「組隊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

板橋區張美智,將自己佈達訊息,如何重點紀錄人、事、時、地的方式提供參考。社區辦活動的心靈講座,藉著每一個活動,讓參與者感動,化為行動。將社區的活動,在心靈講座中 佈達,也積極邀約會眾投入參加社區讀書會。在社區長期運作的溝通與共識下,從中體會到責任與使命。

板橋區汪育如提到,社區已將愛灑變成一種習慣性的活動,但是有感於在社區勤於推動讀書會,活動那麼多,但菩薩招生為什麼沒有起色而深思,而體會到「感恩、尊重」是成功的契 機而找到答案。

「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反觀自己,腳步非常地快,沒有考慮到他人是否跟進。在體悟後放手讓新人承擔,以達傳承,成就後進。

板橋曾添成,提到互愛有許多勤務,協力隊長在連絡不到人時,就自己承擔。在辦活動時意見不一致時,常會有負面聲音,要圓融處理,必須抱著非常誠懇的心去協調,不比較付出多 少,在人我是非中學習「不磨而合」,成長慧命。同時,社區也成立「陽光關懷」,如年長志工生病了,有規畫的提供就醫,把握小組關懷。

合心關懷張益城期勉學員:「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互愛傳承,淨土在心裡。凡事不看事情的結果,要看事情的因果。與社區民眾結好因、好果,結好緣、聲色好,身、口、 意修行,E-mail、電話都是一塊福田。

宗教處邱國氣表示,在慈濟道場,你、我來相會;合心、和氣來企劃;互愛用心,耕耘自己的社區。合心、和氣、互愛攜手來合作,一起來構築法親溫馨情誼。

◎反觀自省,傳承法脈不懈怠

松山區李洪淑英,七十歲承擔和氣組長,因不擅言詞,心情很惶恐,抱持的是一個學習態度來承擔。為了能與副和氣、互愛幹事等相關功能組溝通,開始學如何使用電腦,透過 e-amil發佈活動訊息,扮演關懷的角色與陪伴。並定期舉辦社區愛灑,陪伴幹部,討論活動相關會議。當企劃有變化時,便從旁協助,時時抱持著心寬念純心態,走在慈濟菩薩 道。

中正和氣窗口呂梅英,透過綿密聯絡網環環相扣,橫面關懷、直線互動,藉著活動培養帶動互愛團隊培養人才。適才適用於每位,給予幹部主導權與承擔,規劃所有的活動,提振大家 精進心與共識。

幹部的責任是傳承法脈,幹部過去是否為人品典範不重要,而是現在要有願力、承擔力、忍辱力、包容力,帶領志工去除懈怠心、提振精進心傳承慈濟法脈。能默默付出才是真正成 就,更要陪伴關懷許久未出來的志工。

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師兄,請問梅英進入慈濟有多長的時間、每天用多少時間做慈濟。梅英回應,進入慈濟已有二十年,每天約睡四個小時。從「晨鐘起,薰法香」開始,恭聽完上 人開示後,每天必讀一個小時衲履足跡。黃思賢提醒大家別忘了要「晨鐘起,薰法香」,做慈濟,時時反觀自己慧命是否有成長。

德宸師父提到,上人體力不如之前,仍每天為大家在「靜思晨語」、「志工早會」為弟子們開示。身為弟子的我們,法是否有悟入心、法脈是否有傳承。人心未淨化、弟子慧命未成 長,仍是上人最掛心的。吉隆坡志工,發願每個月、每組隊要接引社區五百位會眾,成就一尊觀世音菩薩。期望弟子們能夠效法其精神,傳承法脈讓上人安心。

圖左 : 萬華區石朝森隨時把握好因緣,與大家結好緣,不讓福田從手中流逝。[攝影者:曾芳榮 ]
圖右 : 基隆區陳美月以:「一群人一顆心,辦一件事,就像是在累生累世的因緣下,同吃一鍋飯。」簡單的比喻,單純的心念,即使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也讓學員輕易懂得陳美月及陳泰裕的用心。[攝影者:曾芳榮 ]
圖 : 松山和氣李洪淑英,七十歲承擔和氣窗口,為了能與副和氣、互愛幹事等相關功能組溝通,開始學如何使用電腦,透過e-amil發佈活動訊息,扮演關懷的角色與陪伴。[攝影者:黃延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