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上下一心 迎接浴佛節

上下一心 迎接浴佛節

E-mail 列印
雖然春雷乍響,春雨卻沒來報到,大地饑渴,水庫見底。氣候變遷,梅雨季節延後一個月才姍姍來遲,卻迎上了一年一度的浴佛節。及時雨宛如甘露法水,不但滋潤了大地,也緩和了 旱象。

5月10日上午八點,高雄靜思堂熱鬧了起來,在大愛廣場、和敬廳及講經堂,皆有志工為明天的浴佛大典做佈置。

矗立在廣場東北角一隅的大白牛車,靜靜地望著一群藍色螞蟻雄兵,它是慈濟四十八年慶的展覽之一。大白牛精神奕奕的不畏風雨,頸項兀自掛著牛軛;牛車的車架,載著各式法寶, 有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和上人講述的《無量義經》等各種道糧及八個麻布袋代表四大志業和八大法印。

三民寶興社區志工張智清,負責佈置大白牛。他很客氣的表示,由於本身有雕塑的經驗,原先規劃到美濃借牛車,後來市區建國國小校長,同意出借校園內的大黃牛及牛車。

大黃牛是用玻璃纖維製成,但長年的風吹雨淋,有些地方有掉漆,搬運途中一肢牛蹄斷裂。所以經過張智清的巧手,重新整修和噴漆,就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大白牛。

◎前置作業 嚴謹踏實

在大愛廣場上,大約有三十位楠梓、後昌、翠屏的志工合力搭棚架,他們用捲尺拉出地線和標示地標,有的人忙著裝置浴佛臺。

講經堂裡也有有一群藍色身影,正忙碌佈置著。這個偌大的空間,將分成四大浴佛區域,即委員慈誠、榮董、環保志工和其他功能團體四個單位。

三民區寶興社區志工吳水木是這場地佈置的總窗口,一大早和約四十五志工,在工作分配之後,在現場他仍然忙得不可開交,做最後的補強的工作。

「今年的禮佛新增有環保的概念的『福慧足』。」吳水木解釋著「福慧足」裡面有含精油的香湯,它設計一個感應器,當禮佛時,會噴出水氣代替以往的手觸「香湯」,省水省電又兼 具衛生,人人手沒有接觸器皿,浴佛之後,各個乾淨,沒有感染的問題。

志工林志哲正忙碌幫忙幫東西,他是今年參與培訓,任職於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是現役的警官幹部。不論環保和佈置,都是利用沒出勤的空檔,共襄盛舉,他說:「要做一個的志工, 好像樣樣都要學會,付出是不可少的。」

◎最後總彩 感謝三恩

當佈置告一個段落時,下午一點的總彩排正式上場,來參加彩排的人員是場控、隊輔、獻供人員和標兵。

講經堂裏,在活動組志工吳素惠的指導下,先練習進場的動作和就定位,向佛陀行三問訊禮,唱誦「爐香讚」……高雄靜思堂的「講經堂」、「和敬廳」和大愛廣場,今年三地合一, 同步浴佛。

高雄三民寶興社區承擔獻燈者有曹昱仁,楊志堅、李皆賢三位。獻花有周玉真、翁梅香和蘇吳烏燕三人,及隊輔有洪金樑、楊清炎、蘇崑泉、林彥璋、李冠慶、黃裕展、張正滿、蔡吳 玉梅、吳俐慧、王碧君、洪秀美和曹瑞雲等十二人。

李皆賢是白血病患者,他每天都要服用標靶藥物,來控制病情。育有一子一女,2011年和同修師姊受證。在高雄加工出口區內外商單位工作。他表示因為受限於體能負擔,只能每 週承擔一次的環保回收和承擔讀書會的導讀,對於造血幹細胞的宣導活動,是不遺餘力。在這三節和一殊勝的日子裡,飲水思源感三恩(佛恩親恩眾生恩),對他來說,因為自己的 病,且深入法中,內心感受良深。因為付出而得到歡喜,現在他體檢各種數據都很正常。

◎歡喜參與 同步浴佛

高雄地區的大家長杜俊元榮董,在大愛廣場承擔獻供人員,在他身旁則是美國在臺協會高雄分處副處長賀明強〈Mr. HARTMAN JOHN〉和他的助理張簡晴理、陳琬珠。

賀副處長通曉華語,他認為慈濟善舉不分宗教。當他接到慈濟的「邀請函」後,非常歡喜。今天參加彩排,明天還要來浴佛。在旁專員陳婉珠表示,她和慈濟因緣很深,不僅是會員, 她的女兒更是骨髓的捐贈者。

浴佛典禮首場的司儀,將由呂美雲老師承擔,她站在三樓講經堂外的平臺上。「場地條件不同,大愛廣場在室外,我看得見,和敬廳和講經堂得靠身旁師姊打『暗號』,聲音放慢,步 調放慢,就可以很完美。」

五點前,總彩排完畢,大家互道再見,明天清晨七點相約正式浴佛。

圖左 : 志工李皆賢(中),承擔獻供人員,患有白血病的他,每日吃標靶藥物,控制情況良好,在這三節合一的日子裡,特別飲水思源感念三恩。[攝影者:呂建忠]
圖右 : 高雄靜思堂浴佛典禮總彩排,為大愛廣場、講經堂和和敬廳三地同步,人文真善美出動多機作業,由志工林淑娥當導播,掌控三地畫面。[攝影者:呂建忠]

圖左 : 林志哲是今年培訓的新發意菩薩,是現役的警官幹部。不論環保和佈置,都是利用沒出勤的空檔,共襄盛舉,他表示:要成為志工,樣樣都要學會,付出是不可少的。[攝影者:郭玫君]
圖右 : 今年的禮佛新增環保的概念的「福慧足」。當禮佛時,感應器會噴出水氣代替以往的「香湯」,人手沒有直接接觸器皿,兼具環保及衛生。[攝影者:郭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