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從付出中看見自己的幸福

從付出中看見自己的幸福

E-mail 列印
初春的夜晚,寒氣襲人。李惠美與組隊志工利用照顧戶小耿〈化名〉下班之際,前往其住家幫她的小孩申請「慈濟安心就學方案」,希望藉由補助金,對孩子有鼓勵作用,也讓小耿減 輕家裡經濟負擔。

「阿伯您身體有恰好無?膝關節開刀後走路還會痛嗎?」志工們主動趨前和小耿的公公寒喧,大家左一言、右一語,此起彼落,好不熱鬧!而李惠美也在一旁詳問孩子就讀學校的資 料,勤做記錄,以求完整填寫申請表的內容,順利將補助金申請下來。

李惠美在兩年多前開始關懷小耿,得知來自中國海南省的她,在嫁入臺灣生育一子後;因為先生在外面欠了一大筆錢,為了躲債,十多年來杳無音信。而本性單純善良的小耿,卻堅持 負起教養孩子的重任,與公婆守護在一起。四年多前婆婆去世後,她更獨自到外做工賺錢來維持家計,照顧年邁身體微恙的公公。

在慈濟個案的訪視中,不泛像小耿一樣坎坷的境遇。這些來自不同國度的外籍新娘,在面臨丈夫不務正業、身罹重病、或因病逝世後,往往一個人要背負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擔。

李惠美在見苦中體悟自己的幸福:「感恩咱們這麼有福報,能夠來服務別人。有的人要為了三餐打拼;咱們不用煩惱身體,免煩惱什麼,還有飯可吃;不用擔心這餐吃了,下一餐不知 道在哪裡?」除了不捨地給予照顧戶關懷、陪伴、鼓勵、並盡量協助外,她也更珍惜自己現有的一切。

◎立定目標 快步向前

出生於新北市瑞芳區的李惠美,在手足八人中排行老二。年幼時家境並不豐裕,一家人擠在簡樸的公寓房子裡,僅靠父親做礦工的收入來維持家裡的生計。為了讓八位兒女衣食無虞, 母親克勤克儉的辛苦持家。善體親心的惠美,為了分擔父母養家的辛勞,小學畢業後即進入電影院當雇員。轉眼間,弟妹一個接著一個逐漸長大,在一家人共同努力打拚下,家境慢慢 變得寬裕了。

1979年,二十八歲的李惠美在親友的牽引下,與開業縫紉線經銷商的先生相識並結縭,育有兩個兒子。回顧在七十年代時期,臺灣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百業興盛,而先生經營的生意 也相當好,兩人經常要忙到深夜才能夠休息,再加上做生意少不了要與客戶喝酒應酬;在這樣經年累月不正常的作息下,1993年正值壯年的先生,身體無預警地出現了警訊,到醫 院檢查後發現是惡性大腸腫瘤。經過開刀治療後,不料又併發肝硬化現象,前後歷經三年的時間,先生即撒手人寰。

在先生過世後,李惠美強忍著內心的悲痛與煎熬,堅強扛起先生留下的事業。而隨著傳統產業逐漸外移,生意漸漸變差。在家人的力勸下,她不捨地結束先生一手開創的事業,專心在 家教養孩子。

「孩子都成長了,我是不是該找一條自己要走的路?」隨著孩子逐漸成長獨立,一次李惠美在與家人閒談中,弟弟建議她不妨投入慈濟志工。向來很認同慈濟環保理念的她,回想以前 公司設櫃在慈濟臺北分會周邊,常會見到很多志工在做環保分類,因此她也常主動將店內可回收的物品、紙類拿給慈濟回收。弟弟的一句話彷彿一盞明燈,為她指引了生命的方向。

因緣下,2001年在鄰居同時也是慈濟志工王貴美的邀約下,李惠美毅然投入慈濟社區志工的行列,兩人結伴在住家附近的環保點一起做回收。有時也到三重區成功路(當時三重聯 絡處)協助整理《慈濟道侶月刊》。還經常一起回花蓮支援精舍各項的勤務。漸漸地,人生開始有了明確方向與目標。惠美也在2003年決定參加培訓,於2004年受證慈濟委 員,法號明勵。

「哪裡有缺人,我就那裡補位!有時候香積、生活,有時候接待、醫院志工……」勇於承擔的李惠美,在授證後連續承擔了六年的協力組長。為人謙虛身段柔和的她,平時就像火車頭 一樣,在慈濟不同的功能中,帶著組員默默付出。為了體恤年長志工太早或夜間出入不方便,在找不到人來補位時,她更經常一肩扛起活動勤務,因而深獲組員的肯定與支持。

◎ 以「關心、祝福」替代命令

「你現在人在哪裡?馬上給我回來!再不回來,我就把門鎖起來不讓你回家!」憶念起先生剛過逝後,兩個孩子都在就讀高中階段,李惠美一個人不只要教養孩子,還要兼顧店裡的生 意。在母兼父職雙重壓力下,她對兒子的管教也相對嚴謹。每當遇到孩子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回到家,惠美就會不放心以電話催促著。

「你氣也沒有用呀!一樣沒有回來呀!就坐在客廳整晚睡不著。」李惠美談及以往,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有了自己的思維與生活模式,所以對媽媽的話不放在心上,生活中不斷脫序, 三更半夜回到家更是常有的事。那時因為對孩子要求較高,所以惠美常氣憤不已,親子間也因此有了間隙。

「要用媽媽的心,來照顧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心,來照顧自己的孩子。」在進入慈濟聽聞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之後,李惠美開始省思要用「關心、祝福」代替「命令」。

現在只要孩子出去有跟她報備「要去哪裡、跟誰出去。」李惠美就會孩子說:「祝福你呀!要平平安安的呀!」自從與孩子互動的方式改變,不再處處給孩子牽絆後,惠美發現兩個寶 貝孩子有什麼心事,反而會主動來告訴她,母子間的關係反而更加融洽了。

◎設身處地 為需要人付出

「因為先生的體型較胖,他躺在擔架上要下來,我一個人要扶他沒有辦法扶,那時急需要有人來幫忙,卻找不到人來幫我。」李惠美敘述著先生生病的那段期間,她經常陪著他在醫院 急診室裡奔波 。當年無助的她急需要協助的時候,卻苦於無人可以即時伸出援手。那時她便在內心默默期許著,有朝一日如果環境許可,她要走入醫院,為需要的人來付出!

隨著時光飛逝,家業繁忙的李惠美竟慢慢淡忘這件事,直到她進入慈濟投入醫院志工時,往事一幕幕歷歷在前,她驀然回首自己曾經發過的願;也因為曾經有過這些辛酸難忘的經歷, 她更能設身處地,體解病人與家屬的無奈與無助,因而她總是將他們視為親人般,真心去協助關懷。

「人家已經把『福氣』送到你的手中,你為什麼不接受呢?趁著咱們身體健康還能做,就要趕緊做起來囤!」進入慈濟十多年來,本著能做就是福的心態,李惠美總是樂於付出。她感 恩父母賜予她健康有用的身體,讓她能發揮良能為需要的人付出。她也祈願將所行功德迴向,讓父母公婆身體更健康!惠美以自己的方式,回報親恩及回饋社會,這是她堅定不變的人 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