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有了財富 可能失去幸福

有了財富 可能失去幸福

E-mail 列印
「有了財富,可能失去幸福。」前交通部長,也是慈濟志工的蔡堆, 2014年5月19日,在桃園開南大學「人倫大愛導論」課程上,對五十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句話。

學生們對這一句話不見得能夠完全了解,蔡老師用「經濟學」及「人生經濟學」進一步說明。

「經濟學」講的是「付出就要有所得」,教大家如何增加「財富」,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但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如果用欺騙或其他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甚至是犧牲別人的利益, 最終將要付出代價,其中最大的代價是失去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人人所希望的,但如何去獲得呢?蔡老師跟同學們介紹證嚴上人所寫的一本書「人生經濟學」,就是要教大家如何得到真正的幸福。

這一本書所強調的是「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的人生。鼓勵人人把握「時間」、善用「空間」處處行善、「在人與人之間」廣結善緣,則個人生命的品質必能獲得提升,讓自己的生命 有價值,幸福也就自然跟著來了。

要能夠獲得這些幸福,蔡老師指引同學一條路,那就是加入學校的「慈青社」(慈濟青年服務社的簡稱),他請在場旁聽的「慈青社」社長袁新智出來跟同學分享。

袁同學進入慈青社後就積極參與各式志工服務,包括新芽課輔、教養院關懷、高中成長營等,其中他最喜歡的,是在桃園靜思堂每個月兩次的新芽課輔活動,陪伴弱勢家庭的小朋友, 雖然有時候他們也蠻調皮的,但是看到孩子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笑容,自己的煩惱就減輕了一大半。

外表看起來老實,小時候常常被同學欺侮的新智,做志工還有其他的收穫:「這兩年來對慈濟各種活動都積極參與,因此比較敢上臺講話了,而且因為承擔幹部要面對各種人事的考 驗,自己現在對人或對事都比較有耐心了,學校也頒給慈青社社區服務獎,肯定我們的努力。」

分享了自己參加慈青社的改變後,新智鼓勵大家:「希望有更多人來參加慈青社,我們就有更多力量,做更多事,幫助更多人。」

另外一位有志工經驗的同學,是企管系三年級的陳昱融,平均每兩個禮拜會到「天使之家」,陪伴腦部有問題的孩子,也曾到過寮國做國際志工,看到那裏的孩子都很容易滿足。本來 對生活還是會有所抱怨的昱融說:「從這些經驗裡,才知道自己是很幸福的,也就不再抱怨了。」

因此對於老師上課所講的,他能夠理解,也覺得是做人應該做的,但第一次聽到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來講這些道理,他覺得很新鮮,也感受到自己做的還不夠好。他反省自 己:「上課有時候還會遲到,要改善,雖然成績不錯,但不算很認真,都是臨時抱佛腳準備考試,以後要更認真一點。」對於慈青社,樂於幫助人的昱融,有機會也會進一步去了解。

上課很認真聽講的徐佳瑄,是應用英文系二年級學生,過去她個性比較內向害羞,不敢主動幫助別人,在上了「人生經濟學」這堂課之後,她願意改變自己,主動與他人打招呼、給笑 容,與別人廣結善緣,她相信多認識一些人,在有困難的時候,大家也可以互相幫助。

蔡老師鼓勵學生要做一個「有用」的人,最後一張投影片,他告訴同學們:「生命終究會逝去,人生相聚有別離,千年古松漸老去,依然不畏風和雨……對的事,做就對了!」

圖左 : 會去做志工,成績也不錯的陳昱融(右1),上過課後,感受到自己做的還不夠好,需要改善。[攝影者:朱德憲]
圖右 : 個性比較內向害羞的徐佳瑄(前面)要改變自己,主動與他人打招呼,與別人廣結善緣。[攝影者:朱德憲]
圖 : 開南大學「慈青社」社長袁新智(左)分享自己參加慈青社的改變。[攝影者:朱德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