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休息時間不空過 溫馨對談人生故事

休息時間不空過 溫馨對談人生故事

E-mail 列印
雖然種族、宗教信仰、生活層次不同;但是相聚於研習會的學員,彼此之間零距離,珍惜今日因緣溫馨互動,於休息時間,用心交談連綿更多感心時刻。

來自越南的胡寶玲師姊,有糖尿病遺傳疾病,她利用身心寬暢時間,仍不停整理剛剛的課程記錄。她表示,赴新店醫院檢查身體時,志工的用心關懷,讓她很感動,真的是莫大福報。胡寶玲充滿感激地說道:「我有病,不知還可以活多久,有幸參加慈濟菩薩道是很大的福報,我會珍惜把握,將幹部研習會所學的,帶回越南發揚光大。」 [攝影者:陳春霞 ]
◎用心交談 連綿更多感心時刻

雖然種族、宗教信仰、生活層次不同;但是相聚於研習會的學員,彼此之間零距離,珍惜今日因緣溫馨互動,於休息時間,用心交談連綿更多感心時刻。

從緬甸回來的學員溫斯郎,早在十二、三年前到緬甸投資時,對慈濟即有耳聞,但尚無因緣接觸。2009年,因緬甸的風災因緣才真正接觸慈濟。在緬甸經營珍珠奶茶生意的溫斯 郎,本著世俗眼光看待老闆與員工的關係,他認為員工是老闆花錢僱來的,為老闆工作是理所當然;但是風災時,看見從馬來西亞來的慈濟人,在當地無所求的關懷付出,溫斯郎看在 眼裡,感動在心裡,也跟著慈濟人在當地付出。

溫斯郎開始實際參與慈濟的訪視、讀書會等活動後,愛心慢慢被啟發;他對員工的態度轉變了,漸漸以歡喜心對待身邊的人,感恩他們的幫忙與付出。在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的帶領與陪 伴下,他更想深入了解慈濟的發源地,當他得知台灣將舉辦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時,立刻義不容辭歡喜報名。

另一位從紐西蘭回來的學員朱國泰,小組成員仔細聆聽他在海外做環保的寶貴心得。

居住在紐西蘭已二十年的朱國泰,於今年3月26日回花蓮參加三天二夜的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深感研習期間太短,學習得不夠深入。他很想了解慈濟現今在推動甚麼,為了回 來取經充實自己,朱國泰決定再參加此次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

紐西蘭環保做得很好,有政府和業者合作,當地慈濟人以社區紙類、瓶罐回收為主,結合政府做環保宣導,尤其亞洲人較多的奧克蘭更是宣導重點區。因為重要節慶如元宵燈節,只要 慶典一結束公共場所都會留下滿地垃圾。自三年前,奧克蘭市政府邀請慈濟分會,協助環保宣導垃圾不落地及垃圾分類,經過宣導現在已乾淨多了,不僅垃圾分類做得落實,慈濟也得 到當地更多人的肯定。

朱國泰此次回台最大的收穫是,吸取到廚餘回收的寶貴經驗。在紐西蘭一般廚餘都置於水槽以攪拌器絞碎流入汙水處理廠,企業再乾燥做成肥料,卻必須耗掉很多能源。這次回來,他 得知廚餘不需絞掉,可以做成有機肥用於花園施肥,就不需花錢再買化學肥料,既環保又經濟,著實教他又驚又喜,有如挖到珍寶一般。

◎真情告白 溫馨對談人生故事

從菲律賓回來的學員陳麗君,大家親密地圍在一起傾聽她,如何從一位少奶奶轉變成身段柔和的慈濟人。

與先生在菲律賓從事藥房生意的陳麗君,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從菲律賓大愛台所播放的節目中,看到慈濟人無所求的付出,她基於一分為善的心,跟著慈濟志工參與,至今已有七年 了。

以前,她是一位經常逛街購物的少奶奶,有著強烈自我的習氣,不易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很容易生氣。接觸慈濟後,她每年都會返台參加幹部研習,經過幾年的洗禮,她深深覺悟: 「不論對或錯,都要向對方說感恩與對不起。」現在的她已不敢亂發脾氣,亂花錢。因為全程陪伴連體嬰分割的個案回花蓮慈院接受手術,更了解慈濟不僅是一個行善的團體,且是一 個會改善人的行為與習氣的團隊。

學員楊美蓉從印尼回來,大家都期待聽,她如何化被動為主動的寶貴經歷,

1997年因女兒的關係,楊美蓉參加印尼雅加達的大愛媽媽班;隨著小孩的成長,她跟著參加印尼慈濟人到天主教學校做環保宣導。楊美蓉說上人給她的法號「慈靷」,「靷」的字 義是「牛鼻之圈」,有「被動」的意思。她深刻體悟到,不知是我們去接引別人,還是別人來接引我。她汗顏:「因為太被動,所以至今仍沒有受證成功。 」

今日的課程讓她了解到,辦活動不能只被動接受,應該主動走出去:「做才能有收穫,做就對了!」這句話有如當頭棒喝。她發願,回去印尼後要主動配合活動,今年參加培訓一定要 成功受證。她曾發願,女兒順利考上台灣的大學願意全力付出,如今女兒考上暨南大學,她更義無反顧了。

今年已六十多歲,來自越南的胡寶玲師姊,有糖尿病遺傳疾病,她利用身心寬暢時間,仍不停整理剛剛的課程記錄。她表示,赴新店醫院檢查身體時,志工的用心關懷,讓她很感動, 真的是莫大的福報。胡寶玲有感而發流下眼淚,充滿感激地說道:「我有病,不知還可以活多久,有幸參加慈濟菩薩道是很大的福報,我會珍惜把握,將幹部研習會所學的,帶回越南 發揚光大。」

清淨本性似天空,皎潔心地似月光;遠道歸來的家人,身子雖然疲憊,有時,還得上醫務室就診;但每一個人的臉上時而充滿法喜,時而又感動落淚……是堅持也是執著,步入他們的 人生另一志業,相逢於此溫馨的對談人生故事。

圖左 : 陳麗君(右)以前是一位經常逛街購物的少奶奶,有著強烈自我的習氣,不易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很容易發生氣。接觸慈濟後,她每年都會返台參加幹部研習,經過幾年的洗禮,她深深覺悟:「不論對或錯,都要向對方說感恩與對不起。」現在的她已不敢亂發脾氣,亂花錢。[攝影者:黃延祿 ]
圖右 : 上人給楊美蓉的法號「慈靷」,「靷」的字義是「牛鼻之圈」,有「被動」的意思。她深刻體悟到,不知是我們去接引別人,還是別人來接引我。她汗顏:「因為太被動,所以至今仍沒有受證成功。」今日的課程讓她了解到,辦活動不能只被動接受,應該主動走出去:「做才能有收穫,做就對了!」這句話有如當頭棒喝。她發願,回去印尼後要主動配合活動,今年參加培訓一定要成功受證。[攝影者: 陳春霞 ]

圖左 : 在緬甸經營珍珠奶茶生意的溫斯郎,本著世俗眼光看待老闆與員工的關係,他認為員工是老闆花錢僱來的,為老闆工作是理所當然;但是風災時,看見從馬來西亞來的慈濟人,在當地無所求的關懷付出,溫斯郎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也跟著慈濟人在當地付出。[攝影者:柯喬麗]
圖右 : 朱國泰此次回台最大的收穫是,吸取到廚餘回收的寶貴經驗。在紐西蘭一般廚餘都置於水槽以攪拌器絞碎流入汙水處理廠,企業再乾燥做成肥料,卻必須耗掉很多能源。這次回來,他得知廚餘不需絞掉,可以做成有機肥用於花園施肥,就不需花錢再買化學肥料,既環保又經濟,著實教他又驚又喜,有如挖到珍寶一般。[攝影者:柯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