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銜命續留日本 傳承志業

銜命續留日本 傳承志業

E-mail 列印
2014年夫婿回臺陪伴年邁的母親,張秀民原本欲卸下日本職務回臺;因上人希望她續留日本傳承志業,於是又接下了副執行長一職。

張秀民慶幸此生能遇到慈濟,二十多志工生涯,雖然遇到了挫折,想到上人的慈悲願力,促使她做隻勇往直前的小螞蟻,希望協助上人,早日達成「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心願。

◎誓願追隨 永不改變

張秀民隨牙醫夫婿赴日,至今已三十四年。夫妻倆是虔誠的淨土宗信仰者。張秀民每天精進念佛,希望將來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再回入娑婆度眾生。1968年回臺探親,得知上 人要建院的訊息。當下雖想捐款,卻因念頭一閃即逝,而錯過了與慈濟因緣。

1991年,日本東京在辦佛學說明會,當時居住在群馬縣的張秀民,立即搭了七小時車程前往參加。當時的謝富美執行長,送她上人「渡」的錄音帶。回到家,夫妻倆聽著、聽著, 被上人的普天三無「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上人的悲心、宏願,讓夫妻倆感動得落淚,先生對她說:「秀民,為了慈濟妳就去吧!」此言, 讓秀民至今仍銘記於心。

秀民思忖,上人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要有福德因緣,還要一心不亂。」這又談何容易!上人也說:「跟我十世,讓妳一定會有所成就。」自己雖屬淨土宗,但最終的目的,還是 要回入娑婆度眾生。想想,慈濟也是行善,助人的團體,因此,欣然加入志工行列,誓願追隨生生世世的心,永不改變。

1996年從臺遠嫁日本群馬縣的姜桂花,受到丈夫欺凌。張秀民穿著八正道前往關懷,當姜桂花朋友看到她,即說:「看到妳穿這件衣服,就相信妳是慈濟人。」當時接引了八十多 位民眾加入慈濟,也有多位受證委員;遺憾的是,因張秀民遷居東京,沒有持續耕耘,而散失了諸多會員。

1994年,華航在民古屋發生空難。謝富美執行長希望志工前往關懷、膚慰。到了現場,看到家屬的悲傷,難以接受親人的驟逝、不諒解。一會兒,這邊要求志工助念、一會兒,那 邊希望志工去唸佛!想到上人創造慈濟的悲心,竟讓膽小的她變得勇敢,即使行經一具具的屍體旁,也毫不畏懼。

◎問心無愧 不再辯解

2002年,張秀民承擔東京分會執行長職務,為了度眾,當提報受證者有爭議時,張秀民覺得每個人個性不同,各有優缺點,希望受慈濟環境氛圍薰陶,漸漸改變習氣,卻遭受曲 解。

有天一位志工不悅地對她說:「妳本來是讓我很敬重的,沒想到妳卻提報某某人受證,我對妳真是打了折扣。」乍聽之下雖很難過,張秀民捫心自問,並無偏袒之嫌?也無愧於心,便 不再辯解:「當事人在氣頭上,不願聽,也無法聽我解說,只要對慈濟不會造成太大困擾,隨她去。相信時間自會證明一切。」

日本發生311複合式災難時,張秀民懺悔曾說過:「很高興沒跟上人連線。」這句話。因跟上人即時連線,即表示有重大事件發生。話說不久,即發生了世紀大災難!日本是善心助 人的國家,發生災難也有眾多的助緣,讓他們能減少傷痛。感恩全球的人協助,更感恩來自臺灣的愛心,與志工合心協力地伸援。

在日本推廣健康素食,希望素食的美味,能讓日本人歡喜接受,進而改變飲食習慣。推廣素食需要眾多人力,張秀民希望藉讀書會接引更多菩薩,希望以一協力一讀書會為目標,要達 到理想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知苦諦 尋人生路

旅居日本二十多年的楊淑棻,與日籍先生婚後定居日本,是一位顧家又愛美,喜看韓劇的家庭主婦。原本以為行醫多年的公公必然長命百歲,但卻在2011年7月間,以90歲高齡 往生,讓她初嚐人間的生離死別。曾一度因過於思念,即便參與法會也走不出心中的苦,幾近瀕臨憂鬱就醫的狀況。

直到找到慈濟會所,從讀書會裡閱讀《法譬如水》的內容中,知道一切皆是因緣,日日聞法天天懺悔掉淚,了解到家人往生有如斷了線的風箏,就以祝福之心放下,讓風箏自在飛,因 而邀請家人一起發願,以茹素行善來緬懷他最敬愛的公公。

目前先生協助慈濟期刊的日文翻譯,淑棻則每日聆聽大愛廣播,了解慈濟脈動。也參與書軒志工推廣靜思語、加入訪視,為遊民發放熱食,關懷來自台灣癌症病童赴日就醫的陪伴工 作。透過參與大愛媽媽深耕社區,也自辦社區茶會,期以靜思好話及靜思五穀粉、薏豆粉、山藥薏仁粉,所做的烘焙點心,以三分素食七分佛法的方式與街坊鄰居結好緣。

總認為自己太晚認識慈濟,擔心來不及做很多事的,即使前往分會來回要花上三個小時的時間,一個月就要花費近萬元日幣的交通費用,她依然積極而為。也憑著年輕時曾對錄影有興 趣的因緣,加入當地人文真善美的錄影與後製工作的學習,營隊結束後將緊接著參加全球人文真善美營隊的研習。

◎磨心志 思初發心

長年旅居日本,被當地人的情緒內斂,不擅表達的生活習性所影響,初入慈濟之時,對於人與人之間及慈濟人文的不了解,總以自身的想法來解讀所遇的人與事,曾因遭遇人我是非的 挫折,一度認為「慈濟不適合我」而心生退意。

然而幾經思考,沉澱心情後,回想起當時初踏進慈濟會所的那份感動,以及為了要祝福公公因此發願讓全家一起茹素的願力,不僅改變了自己的消費習慣,從付出中著實得到的法喜, 其實遠遠大於所遇的人我是非,體會到進入慈濟後的人生旅途,好處遠大於壞處的結論後,使淑棻再度拾起信心,從讀書會及薰法香的過程中來洗滌自心。

淑棻感恩家人的護持,在分會執行長的邀請下,今年首次回臺參加四合一精進研習。感動於上人用生命做慈濟的慈悲願力,從課程中學習慈濟人文,也從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分享中, 對困境中做慈濟的感人故事,在在都讓淑棻銘感於心。期許回日本後,也要加緊腳步積極而為,因應日本當地的生活習慣,以茶會來廣邀社區鄰里的婆婆媽媽們認識慈濟,並投入行善 的行列。

年輕時,曾在台灣任職的楊淑棻,藉著甜美的外型與親切感,深受企業老闆的器重,秉承著一份對人的愛,經老闆同意在企業內發起愛心社的員工社團,廣邀同仁透過每月薪資自動提 撥愛心基金,並定期去敬老院與教養院關懷,也曾因一位眼盲又兔唇的孤兒沒有錢醫治,而主動自製海報文宣,以記名方式發起企業內部捐款,幫助病童籌措手術費用而得以恢復完整 面貌。

婚後,為能生得莊嚴相的孩子與腹內胎兒結一份好緣,懷孕時皆為子茹素,到孩子出世後,自己卻以葷食坐月子。在公公往生後,也為了祝福公公,淑棻再度以茹素的願,來圓滿自己 思念之情。回顧過往,一切茹素的因緣都是為了替別人祈福而做,在參與慈濟之後,才漸漸學會除了利益眾生之外,茹素也可以是為了自己與眾生廣結善緣的開始。

圖左 : 張秀民在日本推廣健康素食,需要眾多人力,希望藉讀書會接引更多志工。[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 楊淑棻經老闆同意在企業內發起愛心社,透過每月薪資自動提撥愛心基金,並定期去敬老院與教養院關懷[攝影者:呂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