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人生的劇本 用心寫就對了

人生的劇本 用心寫就對了

E-mail 列印
南臺灣的早晨,灰濛濛的天空,朵朵的烏雲,擋去不少暑意;2014年6月8日的第三次見習志工培訓,學員有來自旗山、鼓山、三民聯區,共有兩百五十二位,齊聚在高雄靜思堂 的國議廳內,用心聆聽課務組所安排的課程。工作人員共七十一位,有的負責報到、有的負責拿取鞋帶、有的負責引領學員上課……,讓學員感受到滿滿的愛。

「人間福禍很難說,瞬間過,年少輕狂生命無常,轉眼絕望……;我存在是因為你的愛,生命轉彎中變成了大愛……」音樂響起由殷正洋所演唱的〈我存在,因為你的愛〉,藉由這首 歌曲,也訴盡了許家琿的生命故事。

◎ 生命故事 見證無常

「掌握生命的寬度」這一堂課是由慈濟志工許家琿分享,他因為吃了感冒藥導致藥物過敏,皮膚有著像燒燙傷患者的模樣。個性活潑外向的他,大學時代曾擔任慈青幹部,帶過許多營 隊。二十五歲那一年,當一切都在規劃進行中,無常卻悄悄來臨。

他在加護病房度過了四十幾天,第一次看見鏡中的自己,頓時無法接受。一個尋短的念頭閃過,幸有家人與慈濟志工愛的陪伴及關懷,讓自己重新站起來。他形容自己就像是死過一 次,現在的他把握當下、見苦知福,做一些不讓自己後悔的事。

人生劇本你想怎麼寫呢?許家琿在媽媽的鼓勵之下,報名參加慈誠培訓課程。從一度無法接受自己,到現在揮別陰霾,迎向藍天白雲。更謹記證嚴上人所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 所有權。」

◎ 人生無常 把握當下

來自大社區的見習志工張雅睿,今年在媽媽的陪伴下,報名參加見習培訓課程,一頭短髮,臉上總是掛著天真無邪的笑容,雅睿靦腆地說:「是媽媽帶我來上見習課,覺得來這裡上課 很好玩,也喜歡看影片。」

雅睿的母親王美珍本身也是慈濟志工,她覺得孩子是菩薩,是來度化她的;王美珍在聽完許家琿的分享,感受到人生無常。對於雅叡的成長,她總是用反方向來思考,她也期許雅睿在 慈濟路上能更精進,成長慧命,她也謹記上人所說:「慧命比聰明更重要。」

「因為爸爸、媽媽都是慈濟人,也希望能進來做慈濟。」長相斯文的林維毅說著。今年4月間,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之後,對慈濟有更深入的了解。他感嘆人生無常,更要把握當下 去付出;並期許未來自己在慈濟路上就是多看、多學。他對於現今世界各地災難不斷,有感而發地說:「個人的力量很渺小,透由慈濟團體的力量,有著共同的方向。」

◎ 善的潮流 愛的循環

慈濟四大志業以「慈善」為基礎,而慈善工作必定要做到直接、重點、務實。「慈善」簡單說就是愛的循環、愛的互助。在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莫輕善小而不為,善的潮流就由你我 做起。

「當無常活生生示現時,你我就像是他人可以依靠的那一面牆。」第二堂課是由慈濟志工張嫦嬪分享「人間菩薩行」。張嫦嬪透由個案訪視的故事,對於慈濟人募心募款,把所募來的 錢都用在需要幫助的地方。她期許學員們要做一個提燈照路的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來自鼓山區,有著一頭白髮的吳李花,在人群中似乎特別耀眼。今年已經七十四歲的她,依然充滿活力。原本她一直擔心自己不認識字,除了做環保,什麼都不會。聽完嫦嬪師姊的分 享,她說:「做慈濟真的很好,能幫助別人比被別人幫助更好」。

「在做環保的這一年多當中,體悟到福是做來的,而不是求來的。」見習志工汪張碧屏細說著,平日的她除了到仁武環保站做環保回收,現在早上也參與「晨鐘起、薰法香」。謹記上 人的話:「要身體力行去做。」所以現在只要時間上允許,汪張碧屏說:「一定把握時間去付出!」

負責此次課程規劃的慈濟志工李世燕說:「較往年不同的是在『知心相契』的部份,是由各區的培訓幹事陪伴當區的學員,讓彼此的心能更聯結,也能更熟識。並讓學員透過這兩堂課 程,而更了解慈濟。」

歡喜賦歸的時間來到,司儀也祝福學員們:「看見希望看見愛,也藉由今天的課程,讓學員更了解做個為別人服務的人,比被別人服務更有福。」



圖左 : 妙手生華由鳥松和氣志工呈現「生命之歌」。[攝影者:許嘉容]
圖右 : 「知心相契」較往年不同,是由各區的培訓幹事陪伴當區的學員,讓彼此的心能更聯結,也能更熟識。[攝影者:許嘉容]

圖左 : 大社區的見習志工張雅睿(右一)是一位大愛的孩子,她說:「覺得來這裡上課很好玩,也喜歡看影片。」陪伴來上課的媽媽王美珍(右二)因雅睿進入慈濟,聽完家琿師兄的分享,覺得人生是無常的,對於雅睿的成長,她總是用反方向來思考,有時想想這樣並沒有不好,未來她期許雅睿在慈濟路上能更精進,成長慧命,她也僅記上人所說:「慧命比聰明更重要」。[攝影者:黃雪芳]
圖右 : 七十四歲的吳李花(白髮),聽完嫦嬪師姊的分享,她說:「做慈濟真的很好,能幫助別人比被別人幫助更好」。[攝影者:黃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