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到慈濟學做人 放大心量造福慧

到慈濟學做人 放大心量造福慧

E-mail 列印
何謂「人文」?國家、區域、教育、生態,隨順社會價值觀潮流而變遷,統稱「文化」;「人文」,是「教之以禮、育之以德」,著重「行善、行孝」的品格、道德、倫理的養成,恆 古不變的真理,即是慈濟「人文」理念。

6月15日,關渡志業園區進行合心培訓課程,共有一千二百二十位學員參加。安排了多堂人文生命教育課程,包括「在大學、學做大人」、「慈濟人的自我心量」、「社會教育推 廣」等。身為慈濟人,肩負「為佛教、為眾生」的使命,自我教育更是刻不容緩的,除了要充實品德教育,自我內涵的養成與人文行儀美學的雕塑,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更是刻不容緩 的責任。

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提及,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教育決定國民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教育是無形的教育,如何快樂學習,學習快樂?慈濟的人文教育重視生活,教育及人文精 神,以靜思的智慧、紀律的自制、條理的訓練、謙卑的美德,開拓國際視野,結合人文與專業,落實社區關懷。

◎大愛臺新聞部編輯

大愛臺新聞部編輯張永如提及,「媒體清流」要時時謹慎小心,例如報導北捷事件,口耳相傳只會造成惡的循環,傳惡的力量並沒有意義與好處。證嚴上人一再提示要拿捏分寸。此事 件中,一位先生罹難,留有兩位年幼稚子,她的太太說:「我要放下,趕快回到正常生活。」當時上人教示,這位女士說的話,可以撫平人心。所以,大愛臺播報此則新聞,傳播安定 的力量。

張永如進來志業體服務已十七年,慈青時,默默自許要幫上人承擔。之前要培訓真的很困難,時間上也不允許!每天被工作追著跑,但這也是在工作中修行。上人用心、用力,為弟子 的慧命成長而努力。張永如若沒有參與上人行腳,就提早一小時起床「薰法香」、聽志工早課;讓自己入心、入法,期許更精進,有足夠的精神毅力修行,才不會對不起上人。

從年初培訓開始,希望找到慈青的動力、初發心,希望趕上人的進度,還要多用心,持續力行慈濟事。

◎不拿孩子當藉口 削減孩子福報

「孩子還小,我要照顧孩子,現在沒辦法培訓!」樊蔚萱以此藉口回絕培訓。2013年跟孩子參加書軒小志工入經藏,就讀幼兒園的孩子說:「我要當師公的傳法人!」樊蔚萱思 忖:「不該再拿孩子當藉口,削減孩子的福報,所以決定報名培訓。」

在醫院承擔行政,工作直接接觸病人。從前,樊蔚萱會想:「這工作這麼多!為什麼不是他做,是我做?」曾聽上人說:「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想。」樊蔚萱說:「多了同理心,工作也 更順利了。王本榮校長的課程有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不要計較、比較,多做多得。』」從課程中,不只得到人生的道理,也體會做人處事圓融之道,還能跟人多結好緣。受到社區 師兄、師姊的照顧,樊蔚萱感恩已受證的爸爸、媽媽為她鋪路,趁年輕要及時行善助人。

回程的遊覽車上,樊蔚萱有感而發說:「填報名表時,師姊問:『妳真的準備了嗎?要難行能行!』黃思賢師兄講課說到『遇到事情會怨嗎?會恨嗎?』上人創造慈濟世界,過程非常 辛苦,做弟子的要多分擔,願與師兄、師姊互勉。」

樊蔚萱的媽媽鄭明惠承擔隊輔,她接過麥克風說:「問她的人就是我,若準備好了,進來了就不要生退轉心。」

◎找到生命的價值

王郁婷大學時參加慈青,從做志工服務,體會助人的快樂;因此也找到了人生的目標,成為一位「心理諮商師」。用上人的法,幫助心靈病苦的人。現在已是實習心理諮商師,王郁婷 覺得自己所知的法很有限!所以進來培訓深入法源。上人說「心裡的苦,是求不得苦;不是物質匱乏,而是心苦。」思忖:「有的生活富裕,為什麼不快樂!今天的課程印象深刻,對 自己從事心理諮商師,有很大的助益,能運用智慧與諮商者互動。」

辛巴威朱金財師兄期許各位受證後,要承擔責任,每個人加入慈濟的因緣不一,都有各自的願力,要常拿出來檢視,看有無蒙塵!任何付出,都是在自我修行,在慈濟大家庭要放下我 執、縮小自己,吸收上人的法要把握當下,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福報從做中得,差別在一念心。」

上人數十年來「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鐘」,絲毫不為外境所動,也從不曾見上人有倦容!78歲老人家秉持毅力、勇氣,與人無爭、與世無爭、與事無爭,三不求,黃思賢師兄勉勵 學員:「我陪伴上人25年來,見證上人所說的話,說到做到,做弟子的模範。上人教導人生哲學,人生的方向,創造慈濟宗門,各位的因緣在慈濟,就要好好把握。」
圖 : 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提及,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教育決定國民素質,慈濟以靜思的智慧、紀律的自制、謙卑的美德,開拓國際視野,落實社區關懷。[攝影者:徐國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