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快樂學堂 傳藝又薰法

快樂學堂 傳藝又薰法

E-mail 列印
仲夏的6月4日午後,端午節剛過兩天,臺中市南區福興環保教育站內,飄出了濃濃的香氣,這不是在包粽子,而是週三「快樂學堂」蔬食‧花語----烹飪班第四堂課。當天共有 十四位學員參與,要學的是烹飪達人張繼聰的拿手好菜----紅油抄手。

圓圓的身材,臉蛋永遠掛著彌勒佛般的笑容,是講師張繼聰師兄迷人的特色。因為從小就跟在媽媽身旁,又愛幫忙做家事,在耳濡目染下,很小就在廚房內當「總舖師」,負責滿足家 人的胃。

◎ 志工巧安排

「快樂學堂」的召集人是資深志工林麗珍,下午一點半就在環保站廚房內,忙碌地幫忙講師準備食材。她並特別安排司儀洪玉真,在講師上課前,帶著大家朗讀《證嚴上人心蓮》裡的 靜思小語,再彼此分享心得。因為希望學員們在學習實用手藝的同時,也能夠吸收到上人的法,並融入於生活。

◎ 講師用心 學員專注

「師姊,這是餛飩皮、這是玉米粉、香菇精、豆腐、記得要用比較薄的傳統板豆腐比較結實。這是素的鹽酥積漿,先將豆腐捏碎拌入,再依序放入切碎的荸薺與芹菜末……。包的時候 要從虎口(拇指與食指間)用力壓下去,不要捏太下面才不會破掉。」課程開始,講師詳細地介紹食材及作法。學員們深怕漏掉重要環節,個個簇擁上前,聚精會神,專注地的細看與 聆聽。

「老師,為什麼要放玉米粉?可以放地瓜粉嗎?」學員疑惑地發問。

「放玉米粉可以增加它的Q度及黏著性。」張繼聰回答。

「老師,可以單獨放鹽酥積漿就好嗎?」又一發問者。

「當然可以。老師加那麼多料是增加它的口感及豐富性。」有學員迫不及待地替老師回答。

才一會兒功夫,只聽到學員長林麗珍喊著,「好,料都拌好了,大家趕快去洗手,準備包素餛飩了。」學員們興奮地朝戶外洗手檯走去,個個準備大展身手。

◎ 有願就有力 民國63年次的楊月華是資深的學員之一,她負責當天的音控。月華是出版社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老闆娘。她開心的分享,「我在家裡常唸心經、普門品,也常持大悲咒。每次拜拜 時,我都跟神明說,『請讓我找到一位具有正知、正見、正法的師父及道場。』」

「真的有願就有力哦!我常常說,常常求,有一天,打開電視就看到上人,聽到他在說法,聲音好好聽喔。我知道就是他,我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所以,她就找到慈濟,並在彰 化參加社區志工及醫療志工培訓。

◎ 「快樂學堂」快樂又充實

氣質幽雅,家住臺南的林美滿,專做樣品屋的擺設精品,剛搬到臺中市南區三個多月。她說,以前做生意非常忙碌,經常疏忽對孩子的照顧。有時忙到日夜顛倒,甚至,連孩子怎麼長 大的我都不知道,內心充滿愧疚感。近年來,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選擇退休,賦閒在家幫女兒帶孩子,稍微彌補對女兒的愧疚。

作生意忙慣的她,雖然幫女兒帶孩子,總覺得時間漫長難捱。於是,想到了臺南的嫂子林薛晴秀,她做慈濟十幾年了,雖然很忙,也總是不在家,卻經常看見她滿心歡喜。所以,在好 奇心的趨使下,自己跑到臺中靜思堂,並來到了南區福興環保教育站。「當今,社會亂象充斥,來慈濟,看到大家和和氣氣,師兄、師姊都很親切有禮貌,我很喜歡這種氛圍。」現 在,每星期一、四、六早上,她都會來做環保,星期三就參加「快樂學堂」,生活變得快樂又充實。

◎ 學藝又薰法

笑稱三十年前二十七歲的陳美玉,歲月似乎不曾在她的臉上駐足。經由慈濟大愛媽媽楊雅如的盛情邀約,從西區來到南區的環保站參加「快樂學堂」。她稱讚地說,南區的師姊們都很 和藹可親,我很喜愛來這裡的感覺。每天我都是抱著一顆知足、感恩的心,來面對周遭的人、事、物。她又跟大家分享:「我們學佛,不是要求佛保佑,而是要學習如何改變心境。所 謂『相由心生』,更要吸收上人的法,學習懂得放下,生活就能過得輕安自在。」

住在環保站附近的學員顏文敏說,這裡的磁場很棒,雖然感冒二十幾天了,卻在家裡閒不住,還是要把握因緣來「快樂學堂」上課,學習蔬食˙花語˙烹飪等才藝,也學習師兄、師姊 們的人生閱歷,以及待人處世的智慧,更有機會接受上人的法語薰陶,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半小時,但是我很喜歡來,因為這裡很單純,很快樂。

小小的廚房教室,因為「快樂學堂」的上課,歡笑聲飄盪著,更有濃濃的法香瀰漫在空氣中。

圖左 : 6月4日午後,臺中市南區福興環保教育站「快樂學堂」烹飪班,講師張繼聰帶來拿手好菜¬-紅油抄手。[攝影者:吳啟志(本志)]
圖右 : 「快樂學堂」召集人林麗珍(左),下午一點半就在廚房內,忙碌地幫講師張繼聰準備食材。[攝影者:吳啟志(本志)]

圖左 : 深怕漏掉重要環節,學員上前,聚精會神細看與聆聽講師張繼聰講解。[攝影者:吳啟志(本志)]
圖右 : 學員楊月華感受到「有願就有力」,所以就在彰化參加社區志工及醫療志工培訓。[攝影者:吳啟志(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