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年輕人有巧思 改造瓶罐續物命

年輕人有巧思 改造瓶罐續物命

E-mail 列印
一般人在喝完飲料後,寶特瓶或鋁罐就被當作垃圾隨手丟棄。那麼,寶特瓶或鋁罐是否還有其他用途?

5月18日,配合全球慈青「環保站打卡贊,用按贊的雙手做環保」專案,新加坡慈青規劃了清理街道和改造再利用活動。在慈青平常做資源分類的兩個社區環保點——紅山大牌 84環保點、宏茂橋大牌541環保點,一群年輕人響應號召「用上網按贊的雙手」,投入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活動。

清晨八點多,五十四名慈青分別走在紅山大牌84和宏茂橋大牌541附近的大街小巷,撿起瓶瓶罐罐等資源,除了清理街道,也將還可以使用的資源收集起來改造再利用。

◎ 老天不作美 環保熱情依舊不减

號稱「花園城市」的新加坡,給人的印象是市容乾淨、運作有效率。走在街道上,慈青仔細地察看,無論在路邊、溝渠邊、草地上,還是會發現許多小件的塑料或紙盒等。

沿路撿拾資源的路上,就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學系的趙世豪感受良多:「大多數人認爲東西用完之後就毫無用處,理所當然的當作垃圾丟掉。今天的活動讓我覺得很多東西在被丟 棄之前,其實可以交給回收商。」

當慈青在廣場旁的街道撿起散落在地上的紙屑時,突然下起大雨,大家趕緊打開雨傘,兩兩並肩互相扶持。到附近亭子避雨的路上,慈青看到可以回收的資源,也爭取時間去撿,雨水 似乎澆息不了大家做環保的熱忱。

等待雨停的過程中,慈青急中生智,想到可以運用天然雨水清洗撿到的物品。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的張嫣庭借著大雨清洗物品時, 回想之前到柬埔寨做義工服務時碰到乾旱的一幕, 「當時好不容易遇上大雨,所有人把可以盛水的鍋碗瓢盆都拿出去接雨水,用這得來不易的雨水清洗髒衣服跟物品。」 ◎ 改造再利用 减少不必要的消費

趁著雨勢轉小,慈青回到環保點,把剛撿回來的瓶瓶罐罐發揮巧思,改造再利用。即將就讀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劉格麟想到將寶特瓶捆起,在空隙塞入廢紙卷,增加硬度和平整度, 最後套上環保袋作爲椅套,輕便的小板凳便誕生了。除此之外,畢業慈青陳冠文和組員則運用免洗餐盒、紙杯、鞋盒、 奶粉蓋、紅包袋等製作出杯墊、懸挂式儲藏盒和站立式收納 盒。

來自南洋理工學院的楊瑋鈴第一次參與慈青活動,在「改造再利用」環節特別受到啓發。「小學的時候,老師曾經教過我們用寶特瓶做簡單的手工。今天的『改造再利用』雖然相似, 但是透過觀看影片與大家的分享,有了更多靈感和創意。」楊瑋玲手上拿著用寶特瓶底部設計成可以間隔文具的盒子,取代一般的筆筒,這樣的小改造讓她發現寶特瓶不再是垃圾。

平日常參與社區資源分類活動的慈青李俞慧,將撿回來的資源改造的過程中開始反思:「這次用了紙盒和啤酒罐製成塑膠袋收納抽取盒,與其購買新的收納抽取盒,不如把被丟弃棄但 其實還可以用的資源重新改造一番。」經過這次活動,俞慧在買東西前會再多加考慮,是否能透過改造現有物品來取代不必要的消費。

現代人生活忙碌、步調快速,往往因爲一時方便就會將手中的垃圾或是吃剩的食物殘渣丟在路旁,不但增加清潔工人的負擔,同時汙染環境。「其實在新加坡的我們很幸福,沿路都有 垃圾桶或環保分類箱,但還有民衆不太瞭解資源分類的重要性。希望今天大家在掃街時能喚醒路人的環保意識,在本地播下更多善的種子。」活動協調志工之一的林慧賢分享道。

「環保其實包含很多層面,不僅只是撿拾紙屑、吸管、塑膠袋這麽簡單。除了回收物資外,我們可以從根本去清淨和减少物欲,還有透過科技的力量把環保訊息傳揚出去。」陳志勛學 長總結時說。

慈青不忍地球受毀傷,用種種方式疼惜大地,哪怕只是小小的垃圾,也可以把它改造再利用成爲有價值的物品,延續物命。

圖左 : 慈青細心觀察街道的各個角落,隨時彎腰蹲下撿拾散落在地上的紙屑,以及別人隨手丟棄可回收的垃圾。[攝影者:林岑玲]
圖右 : 儘管天不作美,仍然澆息不了慈青同學們做環保的熱忱,兩兩比肩互相撑傘扶持。[攝影者:林岑玲]
圖 : 曾經到過柬埔寨當義工而遇上乾旱季節的張嫣庭,回憶起大雨降臨時,所有人利用各種容器去盛雨水清洗髒衣服及物品的那一幕,讓她格外珍惜水資源,因此她也趁等待雨停之際利用雨水清洗回收物資。[攝影者: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