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港臺社企交流 習環保大愛

港臺社企交流 習環保大愛

E-mail 列印
臺灣有一以社會企業型公司及其創業家與經理人為主體的社群與論壇,每季一次舉辦公益(社企型)公司創業小聚,希望以引領社會創新創業趨勢,發揮群聚效應與產業連鎖效果。大 愛感恩科技是發起成員之一,研發部洪碩廷博士在聚會上認識社企流共同創辦人陳玟成(Michael),他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在社會企業責任方面,一直是臺灣十分代表性企業, 因而促成參訪因緣。

◎ 綠色典範

「社企流」主要以社會企業為主軸,推廣、連結並支持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其使命,為臺灣第一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臺。這次社企 流與香港城市大學一同合辦「火焰計畫台灣社會企業考察團」,6月23日至27日,以為期五天時間,參觀臺灣各家社會企業,6月26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梁燕紅博士及其學生表示,看到慈濟環保回收是很全面、有整體性、一條龍(系統),從回收、分類、製程到產品,甚至推出環保綠色品牌到市場, 都相當地難能可貴,相較於香港環保只講回收,卻談不到再製及重生,有點可惜。香港環保意識已開始萌芽,但科技及人文相對地較弱,這方面可以跟臺灣多多學習。

分享主題為「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以「掘井人與活泉」的故事分享,介紹慈濟環保歷史及大愛感恩科技源起,慈濟在食、衣、住、行、資訊五大方面,致力於 賑災即時性,與環保再生理念的物資研發,研發出很多賑災物資。

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綠色典範」為最終目標,透過經濟、社會及環保人文三大方面,分別推動慈悲科技產業、落實環保人文教育,及掌握環保再生關鍵性技術,將完整的大愛感恩科 技環保回收系統具體呈現,以提昇環境社會倫理與責任,達到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

「環保站不只回收物 (生活的環保) ,也有回收人 (心靈的環保)。」虞珊明表示說,許多環保志工在環保站裡,重新找到人生意義及方向。

臺灣大學朱亭亭同學知道慈濟在臺灣是很大的佛教慈善團體,卻不知道它實際上為臺灣做這麼多事,聽完分享和導覽時感動表示,感恩慈濟作這麼多「好事」,充分發揮大愛精神;只 要每人節能減碳,少用電和水,他也願意從本身做起,將其環保觀念分享給週遭的家人及朋友,將環保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 價值延伸

人文導覽讓每位香港、臺灣大學生眼睛為之一亮。在研發實驗室中聽著洪碩廷博講述,不同的膠類、紙類可被回收做成有用物品;梁燕紅表示,人人可以保護地球,所有人需要珍惜 (城市的礦產)資源,慢慢就能達到愛護大地的愛。

來自馬來西亞吳維傑同學,因為到香港城市大學求學,這次也藉此機會參訪臺灣社會企業。吳維傑表示,太陽能LED背包也讓他驚艷,容量大但提起來很輕,且有其太陽能板來蓄 電、行動電源等功能。

一般人談到環保就是與科技結合,由科技來達成環保。吳維傑說:「這是一種科技的延伸,也是一種價值的延伸。」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陳進傑同學表示,大愛所提倡的「續物命、造福慧」是很好的概念,因為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可讓一些廢棄回收物再製成其他有用的東西,提高其價值,讓物質可 以不斷循環繼續用下去。將所謂放錯地方的資源的垃圾循環再利用,使得城市更乾淨了,民眾就沒有處理廢物的煩惱了。以前會貪一時之快的他,之後在日常生活方面,會在丟棄前想 想,是否還有其他的用途,會更加珍惜地球資源。

藉由環保考察,大愛感恩與學生們分享經營社企經驗,促成港臺社企交流,也進行環保教育,效果卓然。
圖 : 社企流與香港城市大學一同合辦「火焰計畫臺灣社會企業考察團」,6月26日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梁燕紅博士及其學生表,示看到慈濟環保回收是全面、整體性、一條龍(系統),從回收、分類、製程到產品,甚至推出環保綠色品牌到市場,都相當地難能可貴。[攝影者:黃歆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