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外籍漁工義診 印尼親幫親

E-mail 列印
「I am happy. Because for your medical free……」來自菲律賓馬尼拉的Melvin Ibahan說著說著就爽朗地哈哈大笑 了起來。來臺從事漁工已經有六年的他,因為收放漁網動作頻繁閃到腰部而經常疼痛,得知6月22日在蘇澳鎮南方澳境內第三拍賣魚市場有一場義診活動,特地前來參加,這也是他 首次接受中醫治療。

宜蘭首次舉辦「外籍漁工義診」活動,由內政部移民署、慈濟基金會及蘇澳區漁會為關懷外籍船員而聯合舉辦。

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基隆港隊隊長黃金水說:「政府的力量有限,對外籍漁工的照顧或許不足。發現民間的力量無窮,於是與慈濟聯合舉辦義診,希望加強對漁工的照顧,體恤他們離 鄉背井打拼的辛苦,也希望讓他們感受到臺灣人的愛心與熱情。」

◎深藏不露 溝通無礙

宜蘭慈濟志工舉辦過很多場偏遠地區及靖廬義診,對志工而言,無論是事前的籌備工作、任務分工等都並非難事;加上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帶領四十五位醫護團隊前來支援,同 時也有翻譯志工協助溝通,所有事前努力的安排,都希望可以為求診不易的漁工朋友們守護健康。

活動一開始時就看到幾位外籍朋友已經在現場等候,志工也各就各位地在各自的岡位上。「can you speaking English?」「No.」當掛號區醫護人員問 到印尼漁工時,一時彼此無法溝通,陪伴志工也加入了解,一群人比手畫腳的你來我往,試著想了解漁工朋友的病況,以便安排其適合的科別就診。

印尼語翻譯志工因為雪山隧道塞車而延誤到達時間,掛號區的志工聽到幾步之遙的志工劉世超,用印尼話向一位外籍漁工打招呼,於是快步上前詢問:「劉師兄,你會說印尼話?太好 了!麻煩您過來幫忙翻譯。」

劉世超平時都是負責音控、水電、維修等勤務,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會說印尼話。原來在二十幾年前,劉世超曾因公務外派印尼數年,他說,他可以了解一個人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甚 麼都聽不懂的窘境,所以他會主動打招呼讓外籍漁工感受到他鄉遇故知的關懷,當對方也回應他時,他就知道對方是印尼人,簡單的寒暄中也化解了陌生感。

「劉師兄,麻煩您到中醫科。」、「麻煩您到問診區。」……在印尼翻譯志工尚未抵達前,劉世超成了熱門人物,穿梭在各科別診間協助溝通。

◎幫助幫親 義不同辭

一群穿著印尼伊斯蘭教傳統服裝的年輕女孩們,從九人座車中下車,他們就是印尼語翻譯志工,其中一位名叫Dian的女孩,任職於臺灣Holiday印尼雜誌社,經由老闆的友 人、也是慈濟志工的陳又慈邀約協助翻譯工作。

Dian於是在FB(臉書)號召印尼鄉親一同參與,結果有花蓮、桃園等地工作的印尼鄉親共十人主動報名參加,互不相識的彼此約定在臺北車站集合,共乘來到義診現場。 來臺三年的Dian,因在雜誌社工作之便學習中文,得知義診的活動需要幫忙,她覺得這是好事,且幫助的對象也是自己的鄉親,毫不猶豫就允諾參加。翻譯過程中她們也了解到, 從事漁工的鄉親因為長時間在船中生活工作,耳朵容易進水,也有抽菸、嚼檳榔的習慣導致牙齒不好。對於可以扮演醫護間的溝通橋樑,Dian覺得非常高興。

「上人說對的事做就對了,我再半年就要退休,退休後希望全心投入志工,找一個慈濟的工作來做。接任不到一個月就舉辦了大型義診活動,還來不及摸索,活動前抱持著惶恐的心 情,一知半解的投入了籌備。」5月30日才接下人醫會幹事的江錫富和活動組東奔西跑,與移民署接洽、向蘇澳漁會借場地,以及召開多場的籌備會。

前任人醫會幹事許克明遺孀趙淑貞也出現在義診活動現場,協助新任的江錫富清點醫療器材,駐守牙科崗位,整理、收拾器具。問她在這麼短得時間就出來參與活動?她說:「是使 命,要延續師兄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