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北加州分會 孝順不能等 學子自編自導創意演出

孝順不能等 學子自編自導創意演出

E-mail 列印
「我可以把這個戲當成我學到的東西,跟我媽媽來表達我的愛。」鄧立宇露出靦腆的笑容說。和風煦煦的5月,是一個充滿感恩的月份。北加州聖荷西慈濟人文學校分別於5月3日及 17日,舉辦了二場孝親感恩活動,讓不同年級的學生藉由手語及戲劇演繹,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意。

學生們陸陸續續熱鬧地進場,在座的家長們也引領期待孩子們的表演。在《人間菩提》證嚴上人的開示中,在在的告訴所有的人,行善行孝是不能等。若是問在美國長大的小朋友,什 麼叫作「孝順」?對他們而言這實在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沒有幾個人可以順暢的回答出來。藉由上人開示的影片,志工們親身說法,把他們如何體會到父母親的辛苦,進而懂得回報 父母之恩,讓所有莘莘學子具體的感受能回報父母恩德即是孝順的表現。

◎親師生用心演繹 愛心便當感動人心

小朋友聚精會神的聆聽師公上人的開示,而在場的家長看著影片也是點滴在心頭。活動先由影片《父母恩重難報經──十恩》揭開序幕。藉由從母親懷胎十月講起,一直到即使母親到 了生命的盡頭,還是依然為孩兒擔憂著。這綿綿長長的恩德,讓家長們更感受到為人父母的不易與感念。

接著由一年B班、二年B班手語演繹〈好一個乖寶寶〉,中三班及中文第二外語兩班的學生們演繹〈孝順不能等〉,六年級學生及家長共同演出〈我很幸福〉,五年級和八年級學生演 繹〈立願文〉,以及由十三位人文學校的學生家長組成的手語隊,表達對孩子們愛的期許,以手語歌曲溫柔演繹〈路要自己走〉。

每一個節目,學生及家長們均利用課後有限的時間來排練,希望把最精彩的表演帶給最親愛的家人。學生們表演完後,學校亦安排各班家長上臺,接受孩子們的跪拜禮與愛的抱抱。有 些孩子們對於愛的抱抱表現得靦腆,而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家長們,則是趕快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把孩子們抱久一點。

在表演活動中,有一場很別出心裁的演出,是由十年級的學生自導自演、自製配樂音效及道具,連劇本都是出自學生之手的「愛心便當」一劇。劇中一幕兒子大聲向媽媽吼叫,要媽媽 不要再管他了!讓在座很多媽媽們淚水盈眶,心中激動。而這群步入青少年的十年級學生,對於這齣寫實的「生活劇場」,也都有著深深的感受。

負責編寫劇本的楊淳晏,本身對寫作就很有興趣,這是她第一次用中文將心中的想法,化為文字劇本,讓同學們用行動演出。會有這個劇本的雛型,是因為每次看到很多同學或同校學 生,對著父母親所表現出來的關心,往往都是反應冷淡或是不屑一顧,但做父母的依然默默接受子女的態度。看在她的眼裡,覺得這樣的親子關係其實並不是對等的,做孩子的應該對 父母謙恭有禮,就算再怎麼意見不和,也不應該冷言惡語相向。於是她心中產生一個想法,希望能讓所有的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與關懷。

楊淳晏說:「其實是因為每一天在學校看到很多同學,都對他們爸爸媽媽講話很不禮貌,然後他們的爸爸媽媽好像就直接跟他們講沒關係,或是算了,他們還小還在學。我覺得這樣應 該不對啊!所以我就讓我的一個同學(鄧)立宇當這個沒禮貌的小朋友,讓觀眾看到其實他們這樣子跟爸爸媽媽說話,其實爸爸媽媽會很傷心。」

◎戲劇彷彿現實人生 體悟母恩感念深

擔任男主角的鄧立宇表示,在這齣戲劇中,彷彿就在演出自己曾經歷過的心路歷程。其中有一幕場景是當兒子在深夜時,為因等門而趴睡在桌上的媽媽蓋上自己的外衣,幫媽媽保暖的 這個貼心動作,讓所有在場觀眾都深受感動的大聲鼓掌。

鄧立宇覺得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想法的不同,他與媽媽經歷了許多衝突。即使知道媽媽說得都是對的,是沒有錯的,但是在衝突之後,還是放不下男孩子的驕傲,來向媽媽道 歉。鄧立宇露出靦腆的笑容說:「我可以把這個戲當成我學到的東西,跟我媽媽來表達我的愛。」

立宇媽媽──嚴珺在提到與兒子的互動,對兒子的疼惜與現在看到兒子成熟懂事的欣慰,不禁眼眶積滿了淚水。嚴珺語帶哽咽地說:「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並不是代表他不乖。我們 的孩子都是很乖很好的孩子,所以我們要有耐心的看著他們長大,這就是我的心得。」母子二人了解的相互擁抱,相信這份愛將會深深的印在彼此的心中。

擔任戲劇旁白的何芝潁,從小就很安靜,幾乎都不太說話,甚至讓媽媽蔣鳳璇擔心女兒是不是有自閉症傾向。經過不斷的諮詢與觀察,蔣鳳璇決定讓芝潁多多接觸人群,而且盡量陪同 孩子參與活動。她並不急著讓芝潁開口說話,而是尊重孩子要開口說話的時機。她選擇慈濟人文學校及女童軍作為正規學校外的活動,除了不能陪同的時間外,蔣鳳璇都盡量陪伴,另 外也不厭其煩的向老師及帶隊者解釋芝潁的狀況,所有的人都能善解與包容。從幼兒班(四歲)一直上到今年十年級,芝潁已在慈濟人文學校渡過十二年的時光了。

從小時候的羞怯不說話,到今天在孝親節的生活劇場裡擔任旁白的重擔,表情是如此的從容不迫,讓作媽媽的心中充滿感激。蔣鳳璇說:「芝潁不容易,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小孩, 也是個特別的禮物。她不像一般小孩子,從小很活潑又叫又跳的;基本上她小時候是不說話的,也不跟同學說話,在家裡會說話,可是她對外面的人都不說話。」

蔣鳳璇考慮到對這種小孩要特別的有愛心,所以送芝潁到慈濟中文學校。蔣鳳璇感恩地說:「我們就慢慢來,什麼東西都讓她試一試,讓她有個比較自由的空間,不會有一個很有壓力 的空間,給她長大。她其實已經給我很多驚喜了,基本上從一個不說話的小孩子,到現在你們看得到的。這樣我覺得已經很棒!很棒!很棒了。」

從訪談中,可以看出芝潁對媽媽深深的愛與依賴。芝潁貼著媽媽,說出自己擔任旁白所學習到的感受與改變:「(想到)以前的我,還覺得是一個上輩子的事情。我真的覺得是一個很 完全不一樣的感覺。」而媽媽連續說出三個很棒的感嘆詞,也很感動女兒可以成長,茁壯到有自己的一片天。

歡喜參與手語演繹 感恩心化為行動

王紫芊的孩子分別就讀人文學校的六年級及四年級,她同時也是第一次參與手語表演,演繹〈路要自己走〉。對於第一次接觸就要把歌曲手語化的她而言,真的是很困難,除了要記歌 詞外,還得記住這些動作。這時她才體會到,每當臺上手語演繹的畫面這麼的整齊劃一,背後是需要非常多的努力。這首歌在王紫芊練習時,歌詞意境帶給她很大的感觸,如同歌詞裡 所描述,「失去方向的時候,記得擡頭仰望,清澈的天空」,可以再生新的力量。

在家練習時,她的先生及孩子們也耳濡目染的一起跟著唱這首歌,讓她覺得並不是只有她一個人要「苦練」這首歌,而是全家人一起學習,一同成長。全家能夠有機會一起聽好歌,更 體會到動人的旋律,好的歌詞可以淨化心靈,這是她這次參與表演的最大收穫。

楊哲銘的兩個孩子比較大了,分別就讀六年級與八年級。陪著從幼稚園的年齡就進入慈濟人文學校學習中文的孩子們,楊爸爸的感觸很深。他說:「在美國學校所欠缺的孝順人文,就 是我們比較講究的這些生活倫理方面。我覺得在美國西方學校所欠缺的部份,就是慈濟人文學校可以來補強的這一部份。」

楊爸爸覺得美國學校方面並不注重(孝順)這個價值,這也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像美國教育的稱謂部份,對於長輩、老師等,也都是直呼其名,常常讓孩子們忘了何謂尊重!而 慈濟人文學校就會強調「尊重」這個部份,給這些在美國成長的(華人)小孩,另一個文化方面的接觸,對這些孩子來說是有幫助的。

楊爸爸也自豪地說自己的孩子算是滿孝順的,雖然難免有時在口頭上會有些頂嘴之類的習氣出現。但因為在華人家庭裡,楚於三代同堂的楊爸爸,除了言教同時也有身教示範讓孩子們 學習,在生活中灌輸「孝順」這樣的教育。比起孩子們的同學,楊爸爸覺得自家的小孩對於尊敬老師與長輩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楊爸爸也很感慨他這一輩的華人,對於情感表 達上的互動都比較含蓄,剛好藉著慈濟所舉辦的孝親活動,能讓他與孩子的互動更親密,是一個很不錯的體驗。

來自洛杉磯的陳盧涴奶奶今年七十七歲,與八十七歲的陳爺爺,受邀來觀看孫女的孝親表演。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慈濟人文學校,看到這樣的表演與呈現,陳奶奶感動地哭了好幾回。 在臺灣也曾經是從事教育工作的陳爺爺、陳奶奶,非常讚揚慈濟人文學校,她說:「你們的教育非常成功!從家庭到社會,到整個國家,以及全世界,非常好!我經常看你們的大愛臺 節目,非常地感動。」

雖然節目接近尾聲,但是激昂的情緒與感恩的心卻是不停在大家的心中激盪著。孝為人本,孝順並不是只有在表演中的呈現,而是要時時將感恩的心化為生活中的和顏悅色,以及對父 母師長的尊敬與感恩;對父母盡孝,對長輩敬愛,讓孝融入生活中,而不單單只是一句口號而已。眾人期待家庭幸福,就從感恩開始,從孝順父母做起,言教不如身教,過去父母給的 愛,現在做子女的用感恩心孝敬父母,並傳承良善的美德到下一代,不會在與孩子提起「孝順」這二個字時,只能遙想從前。

圖左 : 學生向家長行跪拜禮。[攝影者:鞠佩蓉]
圖右 : 由家長們組成的愛心手語團隊,表演〈路要自己走〉。[攝影者:鞠佩蓉]
圖 : 小朋友表演〈好一個乖寶寶〉。[攝影者:鞠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