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真誠與真情 訪視愛相隨

真誠與真情 訪視愛相隨

E-mail 列印
慈濟志業是由慈善起、醫療承、教育轉、文化合,以善紮根,以慈導悲,希望大家能從做中體悟到苦難、苦諦,進而見苦知福。6月29日早晨,嘉義區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組隊 長和訪視幹事及今年參加培訓的志工,,共有二佰零五人共同參與這場慈善訪視研習課程。

◎真情相擁

課程一開場,「你們猜,我第一次來嘉義是做什麼?是蜜月旅行。那第二次呢?是看個案。」臺上楊明薰分享國內訪視面面觀,講起話來,不疾不徐,先幽自己一默,拉進了彼此的距 離。

靜寂的佛堂中《人間有愛》這首歌在大家心湖裡輕輕的流瀉:「感謝你給了溫暖的擁抱……長久封閉的心終究會打開……」故事的結局,並沒有快樂的開端,明薰師姊不離不棄的陪伴 一個孤獨、鎮日面對病床和藥物的年輕身影,因為遇見慈濟人,才走過生命低潮的風雨路,在敘述和當事人真情相擁的那一刻,讓大家看了非常感動與不捨,不少人頻頻低頭拭淚。

學員賴蕙君看到明薰師姊陪伴個案,用愛去包容,以溫言軟語讓對方打開心門,最後感動對方,也帶動他變成一個反轉手心向下去付出的成功案例,心裡存著一個大大的問號:「我不 斷的反問自己,可能嗎?如果是我,有可能做到這樣的陪伴嗎?這是層次問題,也是很了不起的傳承,有一種被當頭棒喝的啟發。」

手上的筆不曾停歇的蕙君,聽了師兄師姊的經驗分享,有股欲罷不能的感覺:「慈善是慈濟志業的根,而且慈濟人對社會有一定的責任,所以我們要多聽、多學習,今天這個課程,透 過影片分享,更具有滲透力,覺得才上半天還不夠。」

每一次上課專心聽講,之後都會和孩子分享的學員李榮善感動的表示:「看到早期王壽榮師兄,一天騎機車近兩百多公里去訪視,相較之下,現在的人幸福多了,可以坐車出門,讓我 由心底升起一股士氣,以後也要多參與這個區塊。」

◎體悟幸福

分享訪視撇步(方法)的志工蔡琬雯,準備了這樣一個問題考大家:「這是一個不清楚的個案,里幹事僅僅準備了案家的戶口名簿,要我們去處理,這時候我們怎麼辦?」學員羅憲鴻 不慌不忙地說:「按照戶口名簿的資料去追查,找出線索……」博得琬雯一個嘉許。

去年康芮風災那天,因為車子壞了,不知道又要花上多少維修費,心情已經盪到谷底,剛好被邀約去幫助受災戶清理家園的憲鴻,因為轉念而有了體悟:「親眼看到災民的處境,覺得 自己的問題,只是小事一樁,心念一轉,當下是幸福的。」

◎悲心相契

學員余芳珠滿懷感恩能走上慈濟路:「從早期陪上人做訪視,壽榮師兄把第一顆愛的種子帶到嘉義,並且親自訪視去體會人間的苦難,很慶幸有他帶我們走下去。」.

看到影片中三十九歲就躺在床上,需要被照顧的男病患,從生病臥床到辦後事,有慈濟人一路陪伴,讓家屬有溫柔的肩膀依靠,悲心相契的芳珠再也忍不住,淚水在眼眶裡不停的打 轉,握著筆的手是濕潤的:「彷彿人生所有的苦都在他身上,在見苦知福的當下,真的要感恩,生在寶島,享受幸福感的我們,要把握做善事的機會。」

參與訪視區塊有十多年經驗的志工李玉錦,覺得看個案最主要是親力親為、細心觀察,看到眼前的環境,可能會讓人直覺是救濟戶,但是,有一些因素,無法符合條件,讓玉錦理出一 套智慧法寶:「處理這種案中有案,我們不能說報不過就退縮,必須探討問題的點在哪裡?要客觀了解救助的重點,不可以一昧的主觀認定,要多方聽取團隊的意見,盡人事聽天命, 盡量把事情圓滿。」

濟貧教富是落實無量義經的說法,也身為慈濟人的本分事,而能在做中用心體會去付出,就是修福與修慧,看到大家心靈充滿愛的能量,期待走出去做訪視時,能夠譜出更多感人的篇 章。

圖左 : 針對嘉義地區的慈善個案,在嘉義聯絡處為慈濟志工開訪視研習課程。[攝影者:楊孟仁]
圖右 : 楊明薰師姊分享臺灣訪視面面觀。[攝影者:楊孟仁]

圖左 : 蔡琬雯師姊分享訪視個案的心情故事。[攝影者:楊孟仁]
圖右 : 志工李玉錦,覺得看個案最主要是親力親為、細心觀察。[攝影者:楊孟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