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跨海獻溫暖 閱讀古城歷史

跨海獻溫暖 閱讀古城歷史

E-mail 列印
每一站的志工服務,每個臺南慈中的孩子都學到不同的方法,去體會對方的需要;也深切感受大馬如艷陽般的熱情,漫遊古城,追隨歷史的足跡。

女眾志工手持一株株椰梗花(Bunga Manggar),男眾志工敲打著馬來手鼓(Kompang),夾道長長的隊伍,馬六甲慈濟人以馬來傳統迎賓儀式,猶如大馬艷陽般 的熱情,迎接臺南慈濟中學的十九位師生與志工蒞臨。

2014年7月14日臺南慈中國際交流之旅第三站抵達馬六甲,在接下來的三天裡,展開見苦知福之旅——拜訪大吉里望的快樂兒童殘智障院及馬接峇汝敬老院;另有人文采風—— 探索歷史古城之美。

◎ 盡己所能 帶給他們快樂

7月15日在馬六甲訪視志工陪同下,臺南慈中孩子來到大吉里望的快樂兒童殘智障院獻關懷。

快樂兒童殘智障院專門收容重度、極重度腦性麻痺的大朋友、小朋友,共有院生三十二人。他們極少數有行動能力,大部分是臥床或需藉助輪椅;這些孩子幾乎都來自單親家庭,或是 因病無力支付醫藥費而被棄養的人。

面對先天有殘缺的院生,楊詠崴心疼地落淚了,她期許自己盡可能帶給他們快樂。看看別人反思自己,健全如我們一定要好好照顧家人及身邊的朋友,把握自己的生命,盡量把快樂帶 給他人。

院裡只有三位有語言能力,可以華語溝通的孩子。慈中孩子接力以快樂的歌聲、友善的微笑和身影與他們交流。慈中學生劉宇恩分享道:「雖然他們都聽不懂我們說的話,但是從他們 的笑容就可以知道,他們其實是很愛聽我們唱歌,這就是我們做志工最大的成就感。」世界各角落有許多為病所苦的人,她希望往後的志工服務都能如此用心付出。

唯一能用華語與人溝通的院生——恩浩,他喜歡唱歌又特別喜歡有慈濟人陪伴聊天的熱鬧,在輪椅上一字一句說出心中的感謝:「謝謝慈濟人給我們的愛。」

午餐時間到了,保育員依照每位院生所需,分送不同的食物到孩子們手上。蔡昇佑舀起飯菜卻不知如何讓院生開口。志工引導他:「你先張開嘴巴,跟他說『阿……』 他才知道要吃 飯啊!」果然,近把個小時過去了,在聲聲「阿……」中,印籍小妹妹終於吃完了;昇佑滿足的說:「喔!原來餵食的技巧是這樣,我又學會一招了,感恩師姑師伯。」語言雖是一種 隔閡,但誠摯的心願意拔苦予樂,是大愛的最佳寫照。

◎ 淺淺的笑 最珍貴的回饋

每一站的志工服務,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方法,去體會對方的需要。黃宇澤就發現在陪伴散步途中,隨著歌聲的旋律感受到跟他牽手的小妹妹,手指因興奮而用力按壓的節奏;雖然語 言不通,幾首簡單的兒歌唱下來,她就露出燦爛的笑容,儘管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卻是宇澤莫大的欣慰。看似極其簡單的出外散步,院生卻只能等待每個月慈濟人的關懷日才可以外 出,面對不一樣的人生苦相,宇澤發願以後要找機會多幫助像這樣弱勢的人。

有的推輪椅,或是兩人牽著一個院生漫步,三四十分鐘的路程裡,院生淺淺一個微笑,讓汗流浹背的劉柏宏感覺「真是開心極了」,愉快地說:「任何辛勞都值得,這是我們來的目 的。」他很心疼這些因父母無力照顧,而必須離家獨自到院裡生活的小孩。

院裡另一個角落,王介立一首接一首吹著陶笛,從〈小蜜蜂〉、〈妹妹背著洋娃娃〉、〈哥哥爸爸真偉大〉,到流行的卡通〈小叮噹〉……輕快悅耳的笛音,讓沉寂的院區平添幾許幸 福的氣息,他說:「出門前就有所準備,希望帶給他們一點快樂。」王介立坦承自己之前不太敢去接觸這些弱勢族群,這一趟見苦知福之旅,他克服了心理障礙,勇敢地與院生互動。 他說:「這是我最大的突破和進步。」

當他見到院生恩浩雖常年坐在輪椅上,臉上卻是充滿陽光,反觀自己時時刻刻因考試壓力無法歡顏,從恩浩身上獲得啟迪,「我將調整自己,讓自己快樂起來!」

◎ 穿越時光 重拾歷史記憶

7月16日,大夥兒來到了馬六甲著名的名勝古蹟區,探索獲世界化文遺產殊榮的馬六甲。置身其中,猶如走入時光的迴廊,見證歷經數百年歷史洗禮的古城門、荷蘭紅屋,攀爬三寶 山,娓娓道來鄭和下西洋的典故……馬六甲先後成為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地,百年殖民文化的注入,醞釀出其獨特的風土民情。

參訪峇峇娘惹博物館,閱讀馬來與中華文化的交融。導覽員解說著:「很久以前,中國男人來到馬來群島討生活,他愛上了當地女孩,他娶了她,有了下一代,他們的孩子,男的稱峇 峇,女的叫娘惹……」

面窄體長的老屋子,厚重的木製家具,其設計融合了中國、英國及荷蘭風格。峇峇娘惹服飾最能展示華人與馬來人文化融合的精髓——一襲輕紗剪裁合身,配上峇迪沙籠裙的可峇雅。 以馬來傳統服裝為基礎,改成夕陽風格的低胸襯肩,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顏色不僅有中國的紅色,也有馬來人喜愛的綠色,點綴的圖案多為中國傳統的花鳥魚龍鳳呈祥。

華麗精緻的首飾,珠子縫綴的木屐拖鞋,非常考功夫,也見證娘惹的女紅造詣。娘惹的一身裝扮,盡顯其絕代風華。

漫步老街,師生們發現在一條不超過五百米的「和諧街」上,有一座甲州最古老的印度廟及甘榜吉靈清真寺,不遠處,有著名的青雲亭。三大宗教的廟宇,在這條老街上共處了兩個世 紀,體現了馬來西亞宗教的和諧。

◎ 圓緣時刻 期待再相會

馬六甲四天三夜的行程,於17日終將畫上句點。

第一次單獨出遠門的黃靜琪,在離別之際,也開始想家了,耳邊猶記得母親當初的殷殷叮嚀:要學會獨立,好好照顧自己。

這一趟在殘智障院及敬老院服務,讓她體悟自己擁有健全的身體,而且能夠去付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同時,她也自我反省,懺悔偶爾會對父母頂嘴及忤逆他們。「以後我會多體貼 父母,更孝順他們。」眼見敬老院的阿公阿嬤孤單地生活,她表示,以後長大了,不管多忙碌也要把他們帶在身邊好好照顧。

平時在校做環保,蔡昇佑是抱著敷衍的態度,但是在老人院中聽聞賴阿公要花三十分鐘的路程來做環保,被其熱誠享受付出的喜悅所動,慚愧心升起,決定要好好學習付出的快樂。

首次來到美麗的馬六甲的于珮婷老師,雖是短短的三天,離開之前,看著餐桌上可口豐富的早餐,心想不知何時還能享受如此的款待;感慨馬六甲最美的風景線乃是慈濟人團隊的熱情 與真誠。她於此次帶著學生參與志工服務,實地去做,期待自己能調教出一群不重名利分數的學生,更期待孩子回去後能把自己不足的部分補齊,變成更好的一個人。

臺南慈中輔導主任薛靜儀表示,這一趟旅程,希望同學們見苦知福,學習與弱勢族群相處,進而體認自己的幸福。而從人文采風中,同學們透過實際走訪一些以往只能從書本上看到的 景點,也親身感受當地歷史軌跡與文化,藉由多一分了解,學習尊重不同的文化,開拓更寬廣的視野。

圖左 : 臺南慈濟中學到師生來到了馬六甲名勝古蹟區,共同見證歷經數百年歷史洗禮的古城門。[攝影者:陳念清]
圖右 : 「你先張開嘴巴,跟他說『阿……』他才知道要吃飯啊!」慈中孩子耐心地餵食,讓院生順利把飯菜吃完。[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 慈中學生到敬老院服務,學習關懷長者,也醒悟要孝順父母。[攝影者:黃淑華]
圖右 : 參訪峇峇娘惹博物館,探索馬來與中華文化的交融。[攝影者:羅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