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導演另類觀 宗教無界限

導演另類觀 宗教無界限

E-mail 列印
自2007年起在大愛電視台〈發現〉節目擔任導演的萬榮奭,今(8/17)日下午與夫人在觀賞了《遵佛遺教》演繹後,以一位導演的眼光分享了整場演繹的內涵,並對不同宗教 的感受,做了一番說明。

「我對宗教信仰的看法,就是從『真善美』的角度去切入,像天主教也是有真,有善,也有美;但佛教的範疇就是不太一樣。」這位新竹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口中的「萬導」,不僅自 2008年開始陪伴志工在「影音製作」的專業領域上成長,更經常用不同的思維提點「志工」應有的價值面向。

◎起點終點 回歸本心

對於任何宗教,萬導提及:「這個面相及本質,其實講起來都沒有什麼差別,如果硬是要去區分的話,也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就如證嚴上人常說的,不論是仁愛、慈愛或是大 愛,都是在傳遞一分悲心。所以不論是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佛陀苦口婆心的就是要回歸本心。

佛教中「利己利人,自覺覺他」,就是在界定人與人之間的對應,體悟之後還要積極的與人分享,回饋到社會、周邊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有」。即便離開本世也要「乘願再來」,快 去快回就是要再回娑婆世界當人間菩薩,這也如同慈濟志工修慧之餘,要再投入社會,在人群中行法,福慧交替修證,才能在四聖諦之中,始末相連終致圓滿。

佛陀初轉法輪暢演「四聖諦」,而《遵佛遺教》演繹中的佛陀入滅前,還是重提苦集滅道,這種既是起點也是終點思維,就是修行!這也是儘管十大弟子各有不同的特性,各有所長, 但應機逗教的目的還是要回歸自性,這個自性的質是相同的。

◎形式不同 最終利人

傳揚宗教需藉由各種不同方式,萬導也分享:「例如寫作的人,在閱讀文章裡有所領悟;拍東西的人,也會在拍的過程中有所領悟;所以用歌子戲來呈現說法,也會讓人有不同體 悟。」不同法門、不同根器的人(世俗稱:不同興趣的人),有人喜歡歌子戲而從中得到佛法的道理;有人看佛教電影得到修行真諦,這都只是形式。就如同穿不同衣服代表不同風 格,這些都是外在,都是工具,但基本上都是「人」。了解本心,自我修練,自我成就後,進而利己利人,這就是佛教教化最終目的。

但用開放的形式去表達一個智慧的東西,是最難呈現的,太多東西和資訊,不但會造成干擾,也容易造成遮蔽,就如電腦給了人們太多資料,反而讓人無從選擇,變得阻礙性的失能, 「最簡單的東西其實是最不簡單的,善用每個人的有專才,做最適當的傳承。」就如佛陀教示「以戒為師」,是需要有系統有方法的導入,才會找到其中的核心價值,而證嚴上人一直 以來帶領弟子努力的方向,不正是在確立慈濟宗的核心精神!。

◎終生志工 異中求同

其實促成萬導夫婦觀賞這齣《遵佛遺教》演繹的推手,不是萬導本身而是夫人林子涵女士,儘管是日因事擔擱而延遲了幾分鐘,也絕不願錯過,這個演繹也如其所願的深覺慶幸、了無 遺憾的有到現場體驗。子涵本身信仰天主教,也是醉心於荒野保護協會的終生志工,平日致力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及宣導。

今日,在觀賞《遵佛遺教》演繹後,子涵提到:「我看了有很多感觸,這個佛教經典劇,雖然當中提到很多跟佛法有關的內容我並不完全懂,但是整個氣氛讓我對佛法開始感到好奇, 很想多了解。」對於佛教經典雖然還無法深刻理解,但子涵已經開始產生動機,因此會後,她將整部〈菩提禪心〉經典演繹請回家,以作為「了解佛法」的開始。

整個劇組的演出方式,另外讓子涵感到好奇的是:「每個弟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及專長,佛陀都非常重視,但最後當一百二十歲的婆羅門(須跋陀羅)來求法的時候,是由弟子們輪流為 他說法,並不是佛陀講而已。」子涵覺得這就是一個很棒的教學成果演示,而佛弟子是否能正確傳揚佛所說的法,應該也是佛陀最關心的。

◎寬容大度 不分宗教

子涵感動於整齣劇的表達,整個演繹過程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一段,就是當佛弟子們詢問對於不守規戒的比丘,佛在世時由佛調伏,佛滅度後由誰調伏?佛陀要求眾弟子:「啟發大 慈悲心,勤加勸導,引正威儀;善用智慧,息惡非止;慈愍感化,莫輕言放棄;若難調伏,則默擯之。」對於這種寬容大度,正是佛陀了不起的地方,子涵認為這是個人修養的極致, 對她來說更是是一項挑戰。

子涵感觸極深的說:「明知道他不好,還要想辦法勸誡他,真的勸誡不了,也不能以惡治惡。」這種思維,在現今社會真的是需要推廣。綜觀現在台灣社會上,有很多看人家不順眼就 去罵、去攻擊,讓整個社會充滿對立,讓負向能量不停的循環。所以今天聽到這個部分的時候,才明白原來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的想法就是如此慈悲,也讓她深刻體悟更下決心身 體力行。

佛經中有諸多人生智慧有關的部分,從學習智慧的角度觀之:「是一個很好追求的泉源,這個發現對我而言在是很棒的事情。」子涵思及昨晚媽媽因為身體的狀況不佳而送急診,一時 心有所感的掉下淚來:「媽媽後來很平安,所以今天在看的時候,會特別了解媽媽是如何從佛經中得到一個心靈的寬慰。」

因為子涵的媽媽原也是天主教徒,由於對佛教有更多的體悟,也從其中找到人生的解釋,因而即便病苦也都身心自在。所以,子涵覺得這並不違背一個作為天主教徒的角度,因為學習 是各方面的,就如她能從荒野中學習大自然,從佛家的經文中學習人生真理無常,這些對於一個學習者都是很大的幫助。

以仁為本,以眾生為師,也唯有自性清淨,才能由終通始,在善的循環中去除無明,從有為法的粗相中,進入無為法的心靈本源中。

圖左 : 萬導總是不吝實際操作機器,讓學員們很快能清楚拍攝的重點。[攝影者:林秀琴 ]
圖右 : 影音製作課程除了靜態課程外,也有實地外拍課程,讓學員們實際操作機器,以利活動記錄更快上手。[攝影者:林秀琴 ]
圖 : 影音製作課程中少不了實作拍攝,讓志工們得以在實際操作中成長自己的專業技能。[攝影者:王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