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讀懂孩子的心 老師不再心傷

讀懂孩子的心 老師不再心傷

E-mail 列印
為期一年的培訓課程,每月一個主題讓學員循序漸進瞭解慈濟。8月24日桃竹區委員慈誠培訓課主題為「教育志業」。慈濟志工許玉鳳,用投影片介紹全球各地慈濟教育體系沿革和 推動現況,也穿插新竹區教育功能團隊,以輕鬆話劇讓學員知道,慈濟從幼稚園到研究所都涵蓋的全人教育理念。

此外,來自臺中的講師、慈濟志工林敏俐,將簡報用圖片取代大量文字說教,長年投入學生輔導和慈少班隊輔志工的敏俐,對於親子教育觀念有獨特的見解。她認為面對孩子的成長, 身為父母、老師必須學會「等待」這門功課。還要學會「用父母的愛,去愛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智慧來愛自己的孩子……」她的一席話,讓學員既感動又佩服。

◎轉變立場 化解對立

「『老師』其實是一個很容易受傷的行業!因為常常被學生傷了心,受到很多挫折,雖然年輕時發心要當老師,我也希望當學生的貴人……」桃園區培訓學員林奇巖是位高中公民老 師,聽了林敏俐老師「孩子其實我懂你的心」這堂課,他有滿滿的感觸。

林奇巖任教已有二十一年,剛當老師時,比較沒有能力處理師生的衝突,曾經有位被父母寵壞的女學生,對他態度非常惡劣,甚至帶領同學一起對抗他,無論用什麼方法勸導,她始終 懷疑老師的用心。隨後學生畢業了,但這個事件對奇巖來說,卻是一個失敗的例子。往後女學生還經常出現在奇巖心頭,他不斷思考「假如我再遇到這樣的孩子,會怎麼處理?」

這情形直到兩三年後,他的女兒也上了中學,奇巖開始改變思維,假設自己是學生家長,「換成我的女兒是那個嬌縱的學生,我會希望她的老師像我一樣處理嗎?老師會不會也是用傳 統、威權的方式對待我女兒呢?」想著想著,奇巖開始擔心善良的女兒,表達方式錯誤而被誤解,因為老師不懂她。

長年擔任教師受到敬重,加上剛強的個性,讓他自視較高無法充分同理學生,幸好他轉變心念,把自己當成是學生的爸爸,設身處地為對方想,再去面對學生時,看待他們的角度變寬 廣,發生衝突的機率降低了,甚至即使發生衝突、挫折時,也很快就能轉念,這對他而言是非常大的收穫,到現在林奇巖仍非常感謝那位經常和他衝突的學生。

他認同林敏俐老師所說,用父母的愛,愛別人的孩子,用相信取代擔心,對於孩子應該信任給予祝福,用同理心去體諒、相信、支持和接納,自然就會讀懂孩子的心。

◎欣賞取代監督 解親子危機

同樣,在親子溝通心有千千結的學員徐宗志,靦腆地說起他的過往。

未進慈濟前,徐宗志很愛生氣,也是個完美主義者,行事風格又很大男人主義,這些習氣在他去年投入環保,和後來持續參與「薰法香」共修後,慢慢有了轉變。

原來和獨子的親子關係總是處於「晴時多雲偶陣雨」的不穩定狀態,因為他常以自己的角度去引導孩子學習成長。去年參與志工見習期間,有一天孩子告訴他:「爸爸,你愛生氣會丟 福氣,真希望上人能送你法號『忍辱』……」

當下宗志很錯愕也很懺悔,以往他用監督、管理的方式來愛孩子,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那天起,宗志放下身段,不再要求完美,也不用監督看管的方式,而是用善解、包容和耐心陪 伴,一段時間過了,他發現和孩子的互動越來越好。現在他每天送孩子上學,途中還可以和兒子談心,才深深體會到,用欣賞的角度取代監督,去善解同理,才能傾聽孩子的內心世 界。

想能傾聽別人內心世界,要懂得良好溝通,有溝還要疏通,才能通暢無阻。在人文團康單元,志工吳桂茶請學員閉上眼睛,依她的指令和動作,將紙張摺疊或撕開,結束後,學員們張 開眼睛,卻發現「結果」不盡相同。看似簡單的遊戲,却說明「聽」和「解讀」的奧妙,也讓學員知道溝通的重要。

◎接納特質 耐心等待轉變

多年來一直承擔大愛媽媽的學員陳寶珠,對於溝通的藝術有深刻的體認,再聽到「父母的功課是等待,等待孩子的轉變!」這句話更深深撼動了她的心!

回想起當時還是國中的小兒子,有一天突然不去上學,她質問孩子卻得不到答案,兒子不說話只是在電腦前呆坐。當她靠過去關心,換來的竟然是「走開,不要來煩我!」這樣的生活 每天持續著,打他、罵他也沒改善,她想溝通卻不得其門而入。

寶珠感慨地說,當時參加社區讀書會,聽到「父母是孩子的模」,心中沒有太多的感受,也知道要用「愛」陪伴孩子,但是她心想用「愛」有用嗎?因為不相信,親子間的衝突、摩擦 便持續惡化。

直到她想起了證嚴法師說過,「慈悲沒有敵人」,「愛是付出無所求」原來身上早已經擁有上人的智慧法寶,怎麼忘記拿出來用!她決定要改變這樣的困境,以「同理心」來投入孩子 的內心世界,用善解包容的態度面對一切逆境,沒有人天生要讓人討厭,也沒有人天生想當壞孩子,相信兒子不是故意的。

在這次的培訓課程中,寶珠清楚教育人文必須從生活做起,身教重於言教,學會用耐心等待孩子轉變,也學著接受他們不同的特質,更要懂得在煩惱中轉念。她相信當個有智慧的父 母,需要透過學習,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也能變高手!

圖左 : 徐宗志體會到,用欣賞取代監督,去善解同理,才能傾聽孩子的內心。[攝影者: 陳文龍]
圖右 : 陳寶珠學會用耐心等待孩子轉變,也學著接受他們不同的特質,更懂得在煩惱中轉念。[攝影者:陳文龍]

圖左 : 慈濟志工許玉鳳,用投影片介紹全球各地慈濟教育體系沿革和推動現況。[攝影者:陳玉萍 ]
圖右 : 學員依指令,將紙張摺疊或撕開,結束後,卻發現「結果」不盡相同。[攝影者:陳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