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大洋洲 澳洲 父以身行教 兒子立下志工願

父以身行教 兒子立下志工願

E-mail 列印
「透過這次牙科義診,能有機會回饋社會,雖然可能一年才一次,但付出後卻能如此歡喜,讓我對於未來工作上,不論自己是否會成為一名牙醫,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幫助人的志 工。」人醫會醫師史提芬用心良苦讓兒子參與義診,他的兒子在雪梨的牙醫義診後有感而發。 七月正值南半球冬季,在嚴冬的週末清晨,天未拂曉,寒風凜冽,只有三度的氣溫,讓想要出門的人望之卻步,只想躲在溫暖的家中。7月5日至6日慈濟澳洲分會在雪梨西南區的黑 鎮青年學院(Blacktown Youth college)舉辦第四次牙醫義診。

◎感動化永恆 助人為最樂

為圓滿義診活動,聯合教會約翰牧師與前三次一樣,再次與慈濟合作,他負責義診前的作業,聯絡當地的低收入戶、單親家庭、難民及原住民等民眾來參加這次義診。志工們也把青年 學院的體育館變身成七間診療室,部分設備則由布里斯本人醫團隊,在月前即打包整裝,跨越上千公里運送至雪梨。

慈青與慈少夥伴們也特地設立兒童照顧區,陪伴跟隨父母前來義診的孩子們。為了讓民眾能安心輪候,靜心治療,照顧區不時地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既安住父母們身心,也讓孩子 們在充滿人文的環境裡度過快樂時光 。

在靜態展區,民眾可以透過志工介紹慈濟志業,也可以坐在小圓桌前,觀看慈濟大藏經,了解慈濟人在全球及澳洲的足跡。感恩區裡,一位老先生因為剛做完治療需要咬著止血藥棉, 無法說話,但他仍用手中的筆寫下給醫生的感恩話語。

慈青夥伴用心地為每位牙科醫師準備了一本專屬的感恩簿,好讓接受完治療的民眾能以筆代言,讓他們把瞬間的感動化為永恆。

◎志工誠熱情 民眾願回饋

爾里克(Erlik)第一次來參加慈濟的牙醫義診,以前從來沒有聽過慈濟的她笑著說:「一進來就被志工們的熱情『嚇到』,她感恩那麼多的志工利用假日來為社區付出。」

由於她是低收入戶家庭,要看牙醫實在很不容易。爾里克非常感動慈濟在全球的付出,雖然自己現階段沒有工作,但她也很樂意付出自己的一分心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爾里克平常在 社區做志工,所以當師姊問她是否願意加入慈濟志工行列時,她爽快地回答:「當然樂意!」

民眾按照預約時間報到,候診時他們坐在護牙衛教區,牙科系的學生提供護牙的方法與重要性。如何刷牙、如何護牙,對普通人而言也許是極為簡單的常識,但對弱勢社區的民眾,許 多人都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部分的人甚至是極少刷牙。透過簡單說明,讓民眾了解護牙方法,如能減緩牙齒損壞的速度,才是根本解決他們口腔問題的方法。

同樣是低收入戶的羅斯夫婦(Vince and Camille Ross)第二次到慈濟義診現場,經濟拮据讓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看牙醫。對於志工與牙醫師們大老遠地投入 義診,且付出無所求,丈夫文森(Vince)分享說:「第一次來的時候就有捐款,自己雖然沒有很多錢,但看到這麼多有愛心及熱忱的志工們,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手心向下的 人,這是我對於慈濟牙醫義診的感恩及回饋。」

◎感受人醫愛 竹筒獻愛心

輪候義診的民眾除了衛教,他們也分別在大愛感恩科技區及靜態展區等待。在大愛感恩科技區展出的產品與靜思文物,透過志工的介紹,許多民眾發出連連讚歎聲,他們不但了解慈濟 人推展的環保志業,更了解慈濟守護大地的環保理念;而現場陳列不同版本的靜思語,也讓來自不同文化與種族的民眾都有機會接觸證嚴上人的法語。

再度接受牙科治療的羅伯特(Robert Martin)一早就來到了義診現場,他帶了去年十二月第一次參加義診時請領的竹筒。滿滿的竹筒是他半年來每天投入的愛心,他對 志工說:「我也希望能像你們一樣幫助更多的人。」拿著新請領的竹筒,他說:「我還會再回來。」

艾米(Amy Rose O’neil)第一天看診後也請領竹筒回家,他知道慈濟人第二天還在此地做義診;隔天他隨即把滿滿的竹筒帶回來義診現場。為了能及時領到收據,艾 米與志工們在現場數著善款,總計他捐贈了十五塊三毛澳幣,愛心無價,助人為樂,艾米還感慨自己沒有更多的錢幫助別人。

◎帶動眾善行 見苦人知福

民眾最深切地感受到慈濟的醫療之愛,他們也願意把這分感恩之心化作感恩的話語。人醫們不畏辛苦,投入義診行列,牙醫師史提芬(Stephen)在雪梨自營牙醫診所,除了第 一次參加牙醫義診時是以醫生的身份參加外,第二次開始他承擔起牙醫義診的醫師總協調。雖然每次都需處理各項大小事務,比起做牙醫師要來得繁忙而且更有壓力,但他一直樂於承 擔。

這一次,他自己參加以外,還邀請他的兒子、侄女及牙醫診所的助手一起參與義診。他的兒子雖然只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尚未接觸任何醫學領域,但是依然學習承擔清理器材的部分 工作。

「十七年來生活上衣食無缺,希望他能藉由義診看到人生的另一面,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幸福,有些人是要很努力才能免強生存下去,也讓從來只有接受的他,開始學習付 出。」史提芬希望藉此讓兒子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在義診中見苦知福,成為手心向下的人。

史提芬良苦用心讓兒子參與義診。但他的兒子在付出後卻說:「透過這次牙科義診,能有機會回饋社會,雖然可能一年才一次,但付出後卻能如此歡喜,讓我對於未來工作上,不論自 己是否會成為一名牙醫,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幫助人的志工。」

另外一位較年輕的牙醫師王喬(Joe Wang)已是第四次參與牙醫義診,從第一次開始參與至今從未缺席。每次參與都有不同挑戰與變化,隨著對場所及設備一步一步地熟悉, 王喬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穿梭自如,不但效率變高了,也讓更多病患得到治療。也看見有越來越多的牙醫師和牙科助理加入義診行列,這種善的力量令人鼓舞。對於未來的牙醫 義診,王喬更承諾,只要慈濟邀約,他一定參加!

衛教區的志工安德魯(Andrew)目前是一位牙醫系學生,自從去年十二月參加牙醫義診後,因為看見慈濟人付出無所求而感動,他再次參與並承擔衛教講師,更在義診開始前就 加入志工隊伍,與大家一同合力完成義診的物資運送及現場診療間的組裝。更多的付出,是他對慈濟牙科義診最大的認同。

第四次澳洲分會牙醫義診在寒冷的體育館中,圓滿了兩天的義診活動,共服務了一百位病患。

圖左 : 志工用心地為每位牙科醫師準備了一本專屬的感恩簿,好讓接受完治療的民眾能以筆代言,讓他們把瞬間的感動化為永恆。[攝影者:王詩怡]
圖右 : 低收入戶的羅斯夫婦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手心向下的人。[攝影者:王詩怡]

圖左 : 衛教區由牙科系的學生提供義診民眾護牙的方法與重要性。[攝影者:鄭喬]
圖右 : 慈濟人醫會牙醫師及志工圓滿兩天的義診活動,共服務一百位病患。[攝影者:鄭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