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環保之旅──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住民鄉親人文營

環保之旅──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住民鄉親人文營

E-mail 列印
今天的人文營參加的學員很多,報到處已來了好多住民鄉親,他們有些是漢民;有些是原住民,各個年齡層都有,更有全家總動員的。將近九點,三部遊覽車抵達高雄市「喜捨環保教育站」,環保站的志工早已站在路兩旁列隊大聲地唱著「歡迎歌」,豔陽下,每個人都熱情洋溢。陳開泉坐上矮凳,面對著地上成堆的寶特瓶,很有自信地說:「好在我們有學過,不然哪裡會做啊!」他拿起剪刀很輕鬆地剪下瓶口環和塑膠膜;坐在他旁邊的老阿伯看他如此熟練,好奇地問:「你以前有來做過嗎?」「我在我們大愛社區有在做呢!」陳開泉一開口就滔滔不絕「這種可以做衣服、毛毯……來這裡可以讓你知道,垃圾要怎樣分類。」「回家後大家都可以幫忙宣導了!」坐在阿伯另一旁的鄉親搭腔,在一旁陪伴的志工馬上接口說:「是啊!你們大家都是『環保種子』呢!」

陳開泉坐上矮凳,面對著地上成堆的寶特瓶,很有自信地說:「好在我們有學過,不然哪裡會做啊!」[攝影者:謝安妮]
早上七點不到的杉林大愛園區內,陽光明亮耀眼,住在和氣街的陳開泉阿伯揹著輕便背包、戴著帽子,騎著腳踏車到園區繞了一圈回來,他滿頭白髮剪得短短的,眉毛也全是白的,瘦 高的身材卻精神飽滿;他是去叮嚀他所邀約的左鄰右舍,記得七點半報到,要乘坐遊覽車到慈濟環保站上課。

◎揮別傷心 安居大愛

由嘉義搬到六龜鄉新開村住了五十幾年的陳開泉,原以為可以安享天年,卻被這次八八水災嚇破了膽:「被關在那裡四、五天,對外都無法連絡,電話都斷了也沒電燈,冰箱的菜都壞 了。」陳開泉的兒子試著走了兩、三天,綁流籠、拉繩索,晚上在新發國小過夜,卻都沒辦法進到新開村,直到直昇機將父母載到旗山國中,一家人才終於團圓。

陳開泉在二0一0年三月十四日入住杉林大愛園區,他覺得夫妻倆年紀都大了,園區的環境,讓他們早上要運動很方便、很好;太太每個月都要到醫院拿藥,以前住在六龜,遇到下雨 道路坍方,就非常不方便,阿伯說:「住在那邊,一下子路不能過、不能通,很艱苦呢!」他用手背抹去眼淚和鼻水,停了一會兒,他又恢復原先的開朗,大聲地說:「在這裡住很安 穩,都不用煩惱,要做什麼都很方便,安心很多!」

住進大愛園區後,有人邀約他參加慈濟舉辦的「人文營」,他去了幾次,感覺慈濟的課程內容是要勸大家做好事,他心裡想:「人本來就是要行善,這是免不了的。」熱心的陳開泉開 始努力找左鄰右舍一起來參加人文營。

◎快樂出航 齊學環保

今天的人文營參加的學員很多,報到處已來了好多住民鄉親,他們有些是漢民;有些是原住民,各個年齡層都有,更有全家總動員的。志工忙著分發名牌、志工背心、環保杯和環保 袋,每件背心都折得整整齊齊,陳開泉仔細地穿上背心,別上名牌,笑說自己變帥了。來上課的人彼此都是鄰居,有說有笑的,就像是要坐遊覽車去郊遊一般。

將近九點,三部遊覽車抵達高雄市「喜捨環保教育站」,環保站的志工早已站在路兩旁列隊大聲地唱著「歡迎歌」,豔陽下,每個人都熱情洋溢。

佔地不大的「喜捨共修處」內,台上的志工以一首帶有原住民曲風的「我們都是一家人」帶動全場,大夥全都隨著音樂舞動起來,氣氛變得更熱鬧了。

出生七個月即患小兒麻痺的志工蔡美玲,拄著拐杖上台展示各種可回收的物品,現身說法讓鄉親瞭解,像她這樣的身體,都可以做環保,為地球盡一分心力,她誠懇地說:「只要有 心,任何人都可以做環保。」隨後學員們分成「藍天」、「青山」、「綠水」三組親手體驗回收分類,大家戴上手套,已經忍不住躍躍欲試了。

◎回收分類 親身體驗

陳開泉坐上矮凳,面對著地上成堆的寶特瓶,很有自信地說:「好在我們有學過,不然哪裡會做啊!」他拿起剪刀很輕鬆地剪下瓶口環和塑膠膜;坐在他旁邊的老阿伯看他如此熟練, 好奇地問:「你以前有來做過嗎?」 「我在我們大愛社區有在做呢!」陳開泉一開口就滔滔不絕「這種可以做衣服、毛毯……來這裡可以讓你知道,垃圾要怎樣分類。」 「回家後大家都可以幫忙宣導了!」坐在阿伯另一旁的鄉親搭腔,在一旁陪伴的志工馬上接口說:「是啊!你們大家都是『環保種子』呢!」

音樂響起就是換站時間,在回收分類區裡,地上堆滿回收物,有報紙、塑膠、鐵、鋁、電器等等,陳開泉彎身拿起各種不同的回收物,再放入不同的籃子內,現場有蔡美玲站在那裡指 導大家放對位置。開泉阿伯從塑膠袋中拿出兩片光碟,一時之間找不到該放在哪裡?有人適時地告訴他說:「拆解區!」

來到拆解區的陳開泉,坐在矮凳上、手拿鐵鎚在地上敲著欲拆解的手電筒,再把敲掉的鐵、塑膠、燈泡等分開放,這區是他比較不熟悉的,所以他邊敲、邊看別人如何做。他邊敲打邊 說:「做這個好喔!我們人『吃一歲就要學一歲』,做這個對我們地球有幫助,做環保就是好。」這時皮膚黝黑壯碩的原住民鄉親江明富走過來說:「還有這個也要拿起來耶!」他細 心地拆解手電筒給陳開泉看,江明富說:「手電筒邊邊有一小塊鐵,可以回收喔!」

做了一會,陳開泉把高舉裝滿鋁罐的籃子,走到牆邊標示「鋁罐」的大帆布袋前倒進去,已經忙了一早上,他仍是神采奕奕。

◎環保新知 成為使命

好幾個頭髮花白的阿嬤蹲在回收物邊,像是在尋寶一樣,找出回收物,有時拿在手上的物品不知要放在哪一籃裡時,他們就會愣住,有點不知所措,大家聽著蔡美玲講解答案,認真的 表情就像小學生第一次上課一樣,可愛極了。

一對母子面對面坐在拆解區,兩人共用一把剪刀,剪開手電筒的包裝,漂亮的原住民媽媽要小男生旋轉手電筒的蓋子,胖胖的小男孩使力的想扭轉開蓋子,整個五官擠在一起滿臉通 紅,最後他放棄了,靦腆地看著媽媽,兩個人都笑得好開心。

學員們來到「鳳山環保教育站」,認識塑膠袋回收的知識,這是很多人之前都不曾聽過的;江明富嘗試去撕塑膠袋,感覺「P E」和「PP」兩種塑膠袋的分辨方法。從小到大,江 明富都不知道塑膠袋竟然分那麼多種──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無毒,他在回程的車上分享說:「來看慈濟這個環保站,我覺得看到很多,學到很多對地球環保的概念,我們應該 多多了解垃圾、分類垃圾。」

以前住在那瑪夏民權村的張聰龍常常參加人文營,自認為很瞭解「回收分類」的他,今天來上課後,很訝異地才知道塑膠袋也可回收,他在遊覽車上毫不掩飾地說:「之前都只會分寶 特瓶跟保麗龍而已,來到這邊,了解的比較多啦!」

來到廚餘肥料製作區,學員們手裡拿著一張製造過程的說明單,現場志工也親自示範操作如何製作廚餘肥料;「把廚餘敲壓緊實後,要找蓋子蓋上嗎?」大家興趣濃厚。 「最好是有縫隙,不要讓太陽照到,最上層要有粗糠蓋住,否則會生蚊子。」志工詳細地回答,擔心學員聽得不是很清楚,志工親切地說:「我都會在這兒,如果有需要都可以來 問。」

一場緊湊又收穫滿滿的環保之旅結束,學員和志工依依不捨揮手道再見,陳開泉阿伯回到家,拉著太太興奮地說著今天上課的情形,眼神閃著光亮,他告訴太太:「我要到園區做環保 種子,讓園區的環境更好,讓地球壽命更長喔!」

圖左 : 陳開泉仔細地穿上背心,別上名牌,笑說自己變帥了。[攝影者:謝安妮]
圖右 : 陳開泉阿伯每次都會邀請左鄰右舍,一起參加慈濟舉辦的人文營。[攝影者:謝安妮]

圖左 : 來到拆解區的陳開泉,坐在矮凳上、手拿鐵鎚在地上敲著欲拆解的手電筒。[攝影者:謝安妮]
圖右 : 學員們來到「鳳山環保教育站」,認識塑膠袋回收的知識,這是很多人之前都不曾聽過的。[攝影者:謝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