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導讀酣暢淋漓 聞法點滴入心

導讀酣暢淋漓 聞法點滴入心

E-mail 列印
臺南區法繹團隊鑑於各社區已於8月底圓滿完成《無量義經》的讀書會,且將於2015年春正式進入「靜思法髓妙蓮華」之《法華經》讀書會,在此之前,各社區之讀書會將共讀 《佛遺教經》及《三十七助道品》。為能提升各和氣導讀人的信心及素質,法繹團隊於8月31日安排一場導讀人研習營課程,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法華經》讀書會做好前行暖身。

◎接續法華 先讀佛遺教

《佛遺教經》乃佛陀將入涅槃時,諄諄教導弟子的最後說法,此簡短經文,亦是佛陀最後的教法(遺囑),將四十九年的佛法精神濃縮為簡要、易記的法;《三十七助道品》是修學佛 法的基本教材,是三十七種幫助我們認識佛法,將佛法精髓生活化的道法。

上人慈悲提醒,如何導讀,能讓人人與法有感觸、有感受?不會聽過又流掉,看過又忘掉。如何引導,能將法契合時事?如何引導人人聞法,並身體力行?透過力行照見本性。

課務團隊邀請來自板橋區的慈濟志工古怡青,以及臺南區的莊瑞珠,分別從「導讀人如何練就十八般武藝來蒐集和歸納整理具有慈濟人文的資料」、「宏觀 微觀,精緻 扼要--談 導讀方向與資料運用」,將舊法新知與事理相互印證,融會貫通後加以條理分明地製作簡報,使聽眾能歡喜地聞法信受。

◎具慈濟人文的十八般武藝

何謂具有慈濟人文的資料?古怡青巧妙的以中藥「方劑」-君、臣、佐、使的概念,譬喻君藥即 上人靜思法脈相關著作,是針對主病或主症發揮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此乃讀書會的 中心主軸。

臣藥、佐藥即靜思人文相關出版品和大愛台相關影音檔,配合君藥,加強治療,或直接治療次要兼證,意即輔助體悟經文以求融會貫通的真人實事影音;使藥(引經藥)即有趣的圖片 或影音,以引領方中諸藥至病所或特定部位的藥物,此資料雖不是主體,卻能收畫龍點睛之效。

怡青繼續說:當她更深入 上人的法以後,才了解 上人的法是緊扣佛陀當時的本懷,並結合當下時世環境的,是復古而非創新。她摸索一年多才明白,舊法新知及事理印證的意涵是 多麼地深。

因此導讀人要用心的在眾多資料裡尋找同中求異的案例,不僅要有慈濟歷史的觀點,更要融合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將三者串連起來,導讀的內容將會更寬廣、更深入,也更活 潑。

◎帶讀書會 最大受惠是自己

課後怡青分享,目前在臺北帶領一個讀書會,每週一次導讀上人「衲履足跡」;至今已8年,不管颳風下雨、年節假日從未曾間斷,即便有一年在國外出差十週,仍然以視訊連線方式 讀書。

能如此精進不懈,緣於同修志工的用心,每週總是一一電話邀約會眾來參與;這讓她深深感恩,同時也更惶恐是否辜負會眾的信任及支持。因此,提醒自己更努力、更內化,揣摩再揣 摩、修改再修改,即便在上台的前一刻,仍在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案例,能給書友最最適合的內容。

怡青是臺大歷史學博士,淡江大學的教授,言談中有學術的嚴謹,但不失輕鬆與活潑,舉例聚焦到位,闡釋淋漓盡致,句句都讓聽者聞法入心。

她說她清楚知道自己在做扎根、長遠且有意義的事,心中是篤定和從容的;即使外在環境忽明忽暗,眾生喧嘩不已,但是憑藉著對時代的基本信念,她明白這一切都值得靜靜地堅持, 因為最大受惠是自己。

◎聽得懂 做得到 行得通

志工莊瑞珠以「宏觀、微觀 精緻、扼要,談導讀方向與資料運用」為題,分享導讀經驗。她說:讀書會的目的在於入法勤精進與菩薩大招生。因此,應該緊記上人「聽得懂、做得 到、行得通」的慈示,導讀時盡量舉慈濟人與慈濟事為例證,以事顯理,事理印證,讓參與的人聞法入心,達到菩薩招生的目的。

瑞珠說「宏觀」即是「放遠」,可以舉遠古的佛典故事,也可以舉世界各國的慈濟人慈濟事為例,讓參與讀書會的人了解菩薩在人間,全世界都有慈濟人時時在行慈善、醫療、教育、 人文等四大志業,慈濟是個日不落的國際NGO(非政府組織)。

而「微觀」就是「就近」,盡量舉社區法親與會眾的實例,會更具有感染力與說服力;若能結合生活與時事,則更可以讓人了解,菩薩在身邊、眼前,而產生我也可以「做得到」的效 應,自然就可以菩薩招生。

她舉小時候雖然不知道電鍋的原理,但照著媽媽教的方法,很容易就煮好一頓飯;而有位物理名師,雖然飯鍋的原理講得頭頭是道,但因為從來沒有實際去做,所以一直不會用電鍋煮 飯的例子,來說明雖然佛陀說《無量義經》「甚深、甚深、真實甚深」,但實際去做,並不難。因為慈濟48年來所做,都是在行《無量義經》。

◎應時對機 觀機逗教

瑞珠舉佛陀教化周利槃陀與難陀的故事,闡釋應時對機、觀機逗教的妙用。周利槃陀是個極鈍根的人,聽過的法,馬上就忘記。佛陀教他,掃地的時候專心念著「掃地,掃地,掃心 地」,就這樣他開悟了。

難陀則是利根的人,但是隨佛出家了還十分眷戀家中的美妻;佛陀就帶著他上天、入地獄,藉地獄鬼卒造鍋等待烹煮他的因果,點化他,讓他斷了世俗的貪戀而開悟。

上人師徒之間這類精彩的例子很多,新加坡濟航師兄30歲那年,曾心生退轉; 上人告訴他:「負責人就是要負責『忍』」,又以「二十八歲創辦慈濟」作鼓勵。濟航說:「我覺 得 上人很巧妙,知道我這種傲氣,知道我不服輸,用這樣的開示來激勵我」、「每次想懈怠時都會想起這個『28比30』」。

又舉社區志工吳永看的例子與大家分享。永看原來是所謂的「五專生」,某次聽上人說:「五尺以上男子漢,輸給短短三吋菸」,又說:「這個習氣如果改不掉,就代表無志氣」。他 說:「一聽,心裡就開始絞滾(臺語意:忍不住)了,怎能無志氣,一定要有志氣!」回來就把菸戒了。

◎先扼要 再求精緻

導讀人應該深入理解經文,掌握重點後,再尋找適當的事例來詮釋經文義理。事例必須能扣準主題,才能發揮聚焦、到位的效果,才能感動人。同時,簡報張數不宜太多,字數力求精 簡;用來輔助的影音,要精準剪輯,不宜於播放時手動拉扯畫面。播完之後,記得回扣主題,說明使用這段影片的用意。

上面所引用的事例,濟航師兄的影片只有1分鐘,永看師兄的例子甚至只有17秒,都具體實踐了扼要與精緻的原則。瑞珠又提醒:當經文較長,或似乎有多處重點時,應以宗教處所 提供的「導讀重點」、「導讀發展方向」為依歸,以避免失焦或與前後的段落重複。

◎分享淋漓酣暢 聞法點滴入心

瑞珠是中學國文老師退休,將三十餘年的教學經驗融入法繹分享,可謂駕輕就熟。一口標準華語字正腔圓,音調抑揚頓挫,加上手勢鮮活多樣,每一字、每一句都扣住聽者的心神;因 此,場中時時傳來歡喜的笑聲。

志工吳連登分享說,「之前對於導讀毫無概念,對於如何找資料、整理資料、分享資料也是毫無頭緒,常常想要度人時卻無『法』度,今天終於知道如何將平常聽來的法好好整理 了。」

研習會在志工春月分享《佛遺教經》、《三十七道品》的導讀規劃之後接近尾聲。志工蘇美錦殷殷叮嚀,提升讀書會風氣及品質是法繹志工的目標,做個扭轉乾坤的導讀人是任重而道 遠的,;期許導讀人務必要齋戒,因為這是對法的最大恭敬。人人自我警惕,每場導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需不斷精進研習,充實心靈資糧;法入心田,布善種子,就能獲大道糧, 有道糧,才能成長智慧。

圖左 : 人人聚精會神,除講者的聲音之外,全場鴉雀無聲,道氣十足,是這場研習會最大的特色。[攝影者:林永昌]
圖右 : 莊瑞珠(中)一口標準華語,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手勢鮮活多樣,講來淋漓酣暢。[攝影者:林永昌]

圖左 : 臺上講得眉飛色舞,淋漓盡致,臺下或專心聆聽或勤作筆記,人人聞法入心。[攝影者:林永昌]
圖右 : 吳連登聽得法喜充滿,面露微笑,如他所說今天終於知道如何將平常聽來的法好好整理了。[攝影者:林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