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領導與生命力修煉 互動百分百

領導與生命力修煉 互動百分百

E-mail 列印
為提升志工們對社區慈善工作推動的共識,及經驗傳承與帶動,2014年9月18日(四)早上,有五百七十位北區訪視、諮詢、獨居長者關懷志工與醫務志工,在慈濟東區聯絡處 共修。

課程邀請分享者是來自高雄的志工林達宏(誠玨),分享主題是「找到人生的使命,用生命影響生命。」整場課程互動熱絡、活潑有趣。

◎ 慈濟你我他

林達宏以其自譜曲詞〈慈濟路上〉,以歌聲開啟今天分享。「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要前往一個共同的方向,那個地方是我們的家,靜思精舍伴我們飛翔帶動……縱然路上充滿困難, 我們也是微笑承擔,縱然走來有些惆悵,心中大愛卻能化解憂傷……」有人臉上表情嚴肅,有人眼眶泛淚,整個會場彌漫一家人手牽手、心連心的氛圍。

林達宏分享當年他在慈青(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時,上人給慈青勉勵的話:「利用課餘時間,參與有意義的事;與不同人相處,培養悲天憫人胸懷。」延伸成日後,他與人相處的 「三明治」方法,即待人從關心開始,提醒的事放第二層,最後要把「感恩」放在第三層;並做現場演練,讓大家知道如何提醒,不會傷到人,而且讓人願意接受,對於別人的提醒, 要感恩的接受。

來自信義區醫院志工幹事龍瑞月,眼眶泛紅地說:「媽媽告別式結束才一周的講師林達宏,可以放下傷痛來分享,很感恩!當聽到林達宏出自貧苦家庭,一路走來,秉持著自信與努 力、向上向善的精神,找到人生的使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生命故事,感動到想哭。」龍瑞月分享課程中學到了「三明治」的方法,會應用在做醫院志工時、與病患大德家屬互動上, 一定會有幫助。

龍瑞月也是慈濟大學懿德媽媽(慈誠懿德會的班級愛心媽媽),她會將上人給慈青勉勵的話,借用勉勵懿德孩子們。對於講師引用王雪紅的一句話「堅信要成功,得做最困難的事。」 覺得這句話很可以激勵年輕人;她以時間在哪裡,成就就在那裡。」用來時時提醒自己要精進。

輕鬆的一百分鐘內學到不少,增加學員的能量,受益無窮!

◎ 佛法無盡藏

「領導不是權威,而是人們願意跟隨。」林達宏說了具有禪味的領導學。

中山訪視志工羅富美是退休校長,過去讀了無數「領導與管理」相關書籍,在職場上有長久實務經驗。今天看了林達宏講師對於分辨具生產力的團隊影片,結合上人的開示「領導力的 修練」,體悟做到有效的領導,在佛法中有無盡的寶藏。

講師用影片中,呈現拉板車團隊來做對比。團隊一,影片拉的板車,步伐一致、方向一同,行動齊一快速,同心協力,相知相惜、互相扶持,輕輕鬆鬆具有生產力的完成任務;團隊 二,影片拉的板車,前面帶頭者用力往前行、用力拉得滿頭大汗、精疲力竭,中間還有人不使力,只是扶著不用心的東張西望,後面又有人在扯後腿往後拉,更有人不使力幫助還坐上 了板車,加重了負擔、增加了阻力,是一部拉不動的車。

團隊三影片,領導者回頭檢視板車團隊成員,重新去除障礙,建立團隊共識,成為一個有生產力,步伐一致的團隊。簡單的比喻,一目了然,建立團隊的合和互協,才能有生產力,強 調團隊一心的重要性。

林達宏表示,每個團隊都需要建立「榮譽典章」,以戒為師,以愛管理。榮譽典章要由團隊共同來建立,大家都要願意遵守。教導的最高原則就是以身作則,身教勝於一切。他要大家 實作,找五個人成一個隊,互相討論,建立自己團隊的榮譽典章。

實作過程,羅富美發現志工非企業體,在團體中沒有足夠的溝通與「愛的存款」做橋梁,是無法在短暫的時間建立出團隊的「榮譽典章」,更領悟到〈上人菩提心要˙領導力的修練〉 開示──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帶人帶心的妙方。

處無為之事,認真去做,做了不居功,付出無所求,行不言之教,樹立典範。如此修練出好人緣,創造雙贏,利己利他,是最上等的領導力。富美體悟到上人智慧與佛法中的無盡寶 藏,更堅定要法入心、法入行。

◎ 貼近上人心

來自中山區訪視志工吳佩玲與吳素月,同為有福的志工,平日積極投入社區志工行列,她們表示,訪視要學的很多,有時看個案覺得很無奈,每每遇到挫折或有使不上力時,想到「上 人心中的理想人才」,就不會退縮、勇敢前進。

兩人聽上人開示都眼眶泛紅,掉下眼淚。吳佩玲說:「我好愛上人。看到上人瘦弱的身體,承擔那麼重,很不捨。覺得自己做不夠,很對不起上人,很想哭。」每次共修就像給自己打 一次強心劑,回來之後就更努力的做。

吳素月說,看了上人《菩提心要》開示,提到「四攝法」從立言、立行做起,然後才能立德。口說的好話,身體所做的好事,打從內心誠正信實地做,外行慈悲喜捨在人群中。能真正 這樣做,自然可以帶動人人付出,改變世界、救地球;但她覺得做得真的不夠,很對不起上人!

整場課程中,有人認真做筆記,有人用心思維講師分享,真正做到講師在課程開始前,和大家建立的默契──百分百參與分享,完全開放心胸互動。

這是一堂熱絡互動,心有所獲的成功共修。

圖左 : 有人認真做筆記,有人用心思維講師分享,學員專心共修。[攝影者:張秋燕]
圖右 : 板橋江翠和氣志工張添文(中:沒戴眼鏡者)應和氣訪視斡事之邀來上課,精彩的課程,讓他收穫滿滿。[攝影者:張秋燕]

圖左 : 自信義區醫院志工幹事龍瑞月,眼眶泛紅地說:「對於喪母媽媽告別式結束才一周的講師林達宏,可以放下傷痛來分享,很感恩。」[攝影者:張秋燕]
圖右 : 來自中山區的吳佩玲說:「我好愛上人。看到上人瘦弱的身體,承擔那麼重,很不捨!覺得自己做不夠,很對不起上人,很想哭。」[攝影者:張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