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佛法融入教案 潛移默化法入心

佛法融入教案 潛移默化法入心

E-mail 列印
摘要: 「天使和魔鬼,你會選哪一個?」 戴上天使或魔鬼的道具,課務團隊扮演魔鬼和天使來誘惑學員。中學老師余瑞芳代表馬六甲教育團隊藉由「勇氣」為主題,讓學員透過體驗激發 勇氣來抗拒誘惑,找出人的本性。對教育工作者而言,參與「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教案研討觀摩會,猶如心靈加油站,對於他們未來在設計課程上相當有幫助,進而能提升孩子的人 文教育。

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是馬來西亞成立日全國公共假期,來自馬六甲、哥打丁宜、麻坡、淡邊、芙蓉以及居鑾據點,一百六十二位教育工作者把握機會參與2014年「菩提種 子編輯委員會」教案研討觀摩會。

除了學校的正規教育外,慈濟也在各社區成立親子班及慈少班等活動,利用學生課餘時間,提供品德及環保等教學課程。有鑑於大多數的社區教學內容大同小異,為了節省課程編輯的 人力與時間,並且讓不同屬性的班別有共同的主軸,2009年證嚴上人慈示成立「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進行課程與教案內容的整合。

第一年是以《人有二十難》為主軸,2010年接續以《無量義經》,2011年及 2012年則以《慈悲三昧水懺》,2013年再採用《無量義經》其中的〈說法品〉,今年延 續《無量義經》之〈功德品〉為主軸設計教案。

從臺灣地區,逐漸加入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到中國大陸。以看似深奧難懂的經文,融入靜思語教學中,讓不同年齡層的人,能夠攝受經典的精義,進而落實於生活中。期望將佛法 生活化,將智慧深入眾生根,洗滌人心、祥和社會。

◎ 集思廣益 分享所學

麻坡的教育幹事吳依璇於今年7月出國參與臺灣宗教處舉辦的2014年「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教案研討觀摩會,但是出發前幾天適逢臺灣發出颱風預報,令她忐忑不安,擔心無法 成行而徹夜難眠。所幸出發當天,天氣穩定,她和團隊終於如願平安抵達。

「我們想把在臺灣所學的教育課程規劃帶回來和馬來西亞的教育夥伴分享,讓大家更了解課程的精神和主軸。」站在臺上,吳依璇歡喜和學員分享本年度課程規劃的主軸《無量義 經》之〈功德品〉。期許團隊更清楚課程之精神與內涵,深入靜思語教學,進而應用在明年的親子班、慈少班、大愛媽媽、種子老師或其他人文教育課程。

身為教育幹事的唐藜菱發現教育夥伴們在設計人文教育課程時,經常面對瓶頸,跳脫不出靜思語五段式的框框。回臺灣取經後,發現原來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來帶動教案。

「要讓菩提種子撒播出去,讓教育的種子,好好萌芽。」心裡許下心願,返國後,她和另外九位一同上課的教育夥伴馬上召開會議,並和各據點的教育幹事透過雲端溝通,策劃聯辦 2014年「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教案研討觀摩會。

團隊帶著滿腔熱血開始進行一連串的規劃,從設計課程到活動的動線,都細心討論,甚至還不辭勞苦驅車到居鑾和麻坡開會討論合作模式。大家都抱著做就對了的心態,把所學與大家 分享。

◎ 融入經文 輕鬆學習

把年齡降低,學員們放下身段,轉換身份為小學生和中學生,投入在專為這個年齡層設計的遊戲中,彷彿回到過去的快樂時光,大夥兒玩得不亦樂乎。多樣化的課程,有動態也有靜 態,輕鬆有趣的教學,簡單易懂,對教育工作者而言,猶如加油站,未來在設計課程上突破瓶頸,進而提升孩子的人文教育。

課程的特色以經文意涵訂定課程主題,並且以靜思語為課程精神;將課程、法繹、靜思語結合一主題。教學主題分別為勇氣、智慧、無私、友愛、堅持、去惑、大愛、信服、正念、力 行。

透過分站遊戲「打擊魔鬼」、「勇氣金鎖」和「反黑為白」,課務團隊與學員分享每個月的四十五分鐘靜思語教案。教育夥伴們揣摩臺灣的教案,準備各種教材,讓學員透過實際行動 來學習。

由麻坡團隊所引導的「反黑為白」,讓學員們團團圍坐在地上,在一條小白布上面寫上自己的壞習慣。原本以為遊戲就是這麼簡單而已,沒料到課務團隊要求學員清洗掉白布上的字。

「原本我以為這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團隊的鼓勵下,終於洗掉了!」 課務團隊以靜思語「不簡單的事能堅持才是真本領,困難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讓馬六甲晉巷小學的大愛媽 媽符秀蓉領悟,要改變習氣並不容易,但是只要恆持信心和勇氣就沒有改變不了的事。

二十六位哥打丁宜的學員凌晨五點半出發,耗三小時車程抵達慈濟馬六甲分會。爸爸張喜明因為陪伴女兒參加慈少課程,被慈濟的人文教育感動,因此把握此次機會前來參與這項活 動。

「課程超出我想像的好,在遊戲中學到很多教育孩子的理論。」張喜明投入遊戲中,臉上堆滿笑容,掩不住內心的喜悅。教育工作者蔡素嫻認為今天的教案很受益,決定運用在學校的 道德課上,讓學生也能夠輕鬆學習,快樂成長。

圖左 : 學員們放下身段,轉換身份為小學生和中學生,投入在專為這個年齡層設計的遊戲中,彷彿回到過去的快樂時光,大夥兒玩得不亦樂乎。[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 麻坡教育幹事吳依璇,期許團隊更清楚課程之精神與內涵,深入靜思語教學,進而應用在來年的人文教育課程。[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 回臺灣取經後,馬六甲教育幹事唐藜菱發現,原來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來帶動教案。[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 家長張喜明(左)開心表示:「課程超出我想像的好,在遊戲中學到很多教育孩子的理論。」[攝影者:陳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