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境教傳善 人人都是教育者

境教傳善 人人都是教育者

E-mail 列印
「我們現在的道場這麼大,空間要是沒有用來作為菩薩道場,真的是很可惜;也是浪費大家發心的資源……」9月27日新北市慈濟蘆洲聯絡處,證嚴上人慈祥親切的聲音從開示影片 中傳出,為「2014年慈濟北區展場創意與科技研習」第二次課程揭開序幕,一百位學員及工作人員恭敬聆聽。

◎ 靜思之美 無聲說法

課程內容精彩,慈濟志工高詮德從2006年開始,設計花蓮靜思精舍主堂,特別前來分享「靜思之美」,以建築呈現無聲説法。

高銓德説:「精舍是上人二十幾歲時設計的,因一念清淨才有了仿唐、歇山式的建築。這是心靈的構造、也是直覺,無法從書本上學習。」他的設計被上人一再修正,從降低建築高度 發現上人的內謙,由不阻斷陽光、空氣,感受上人的智慧;學員施玉惠分享:「真的很感動!這堂課看到了高居士與上人的師徒情。」

除此之外,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的林家和,受邀解説雲端傳法的奧妙,建議透過QR Code、APP軟體説慈濟;還有臺北特展「水逐跡」、高雄科工館重現莫拉克風災場 景,以及慈濟四十八周年慶高雄布展參訪分享。

兩次課程都來參與的高金標,是這次研習中年齡最長的,雖然八十二歲仍然想學習。他覺得課程很有意義,尤其是有自己從沒接觸過的動畫科技領域。在阿根廷二十年,因為慈濟人 少,甚麼都要做,但是都不專精。他回來臺灣兩年,本來承擔醫院志工,因為加入人文真善美而能學習到這樣的課程,覺得很幸福。

◎ 集思廣益 合和互協

「內湖展覽館如何運用科技來傳揚佛法,又怎麼跟慈濟的人文精神結合,請大家來集思廣益。」研習策劃人之一的郭怡雯,在分站課程時,提醒學員──內湖園區將闢空間為實作場 地,引起熱烈討論。

「你們要承擔的空間十六坪?教育館互愛教室十九坪。空間有限,如何有效運用?」

「大湖公園假日遊客多,不要那麼慈濟化,一進門就要塞慈濟的東西給人家。」

學員李采蓉說要在教室外,以一頭乳牛模型,呈現全球暖化產生的溫氣體;教室入口,布置一個衰竭的地球,再以說故事的方式呈現四大不調;自願協助構思劇本的陳彥伯告訴她說: 「透過時光倒流的方式,了解未來受苦的情形,希望大家能省水、省電、省資源。」整個研習在大家此起彼落的構築聲浪中,展現合和互協。

上人常告訴弟子們「要轉生命為慧命」,要大家發心讓每一處土地都能說法,每一道牆壁都能教育,有空間跟人與人之間,就要把握這個時間,趕快積極來做。人人若能依上人願,成 為傳法人,就能傳遞善的環境,達到「人人,無處不在;人人,無不教育」的願景。

圖左 : 講師周家葳分享「水逐跡」──水與環境教育特展的參訪心得。[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研習策劃人之一的郭怡雯提醒,內湖園區將闢空間為實作,引起學員熱烈討論。[攝影者:白崑廷]

圖左 : 志工高金標雖然八十二歲了,仍然想學習,因為課程有自己從沒接觸過的動畫科技領域。[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志工李采蓉(右三)要以說故事方式呈現「四大不調」,陳彥伯(右一)自願協助構思劇本。[攝影者:白崑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