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暗夜到晨曦 步走在師公路

暗夜到晨曦 步走在師公路

E-mail 列印
「所有的學員我們一起來,伸出雙手,用指尖輕輕按摩頭皮,再來拉拉耳朵做耳穴按摩……」10月4日清晨四點,在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前,大陸見習志工,在醫護組志工戴素蘭的 帶動下,大家一起做暖身操,為行進到心靈故鄉做熱身準備。

寒露時節,秋高氣爽的天氣裡,志工在德旻師父、德杭師父、德守師父、德本師父、德俊師父、德牟師父等六位精舍師父的帶領下,自靜思堂徒步走回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從暗夜走 到晨曦昇起,十一公里長達二個小時的路程裡,隊伍在沿路蟬聲、蟲鳴鳥叫聲的陪伴下緩緩前進,大家彼此相互扶持、滿心期待回到精舍。

◎尋根之行 願更堅

走在師公路上,秋風徐徐吹來,來自山東青島的趙艷紅,這次和同修劉攀一同回到心靈的故鄉,內心充滿著激動的心情,她分享著:「記得師姊分享過,師公路是上人走過的路。現在 我來到花蓮,腳走在上人走過的路上,內心感覺更貼近上人的心,每向前邁進一步,就離上人愈來愈近,內心的那份歡喜真是無以言喻,雖然走了近二個小時的路,但不覺得累,因為 我很期待。」

艷紅一年前在獅子會朋友的介紹下認識慈濟,去年底(2013年)受邀參與山東省七千多戶的冬令發放活動,看到志工那份謙卑的態度深受感動。更從書籍、大愛臺節目,以及從直 接參與中漸漸體會慈濟的精神理念,也在不知覺中改變了自己的脾氣。

工作忙碌她,隨時把握因緣將慈濟的理念與他人分享,如今已與二百多位會員結緣,種下了善的種子,不只期待這些種子將慈濟大愛精神無限延伸,她更發願自己做上人貼心、窩心的 弟子,以淨化人心為己任。

◎菩薩道上 留歷史

同樣滿心期待的還有來自天津的魏瑩,第一次要跟著大家一起走回心靈的故鄉,一路走來雖然路途遙遠,腳有些痠、身體有些累,但心靈上的喜悅早已超越身體的疲累。她比喻這段路 程就好比修行路上,目標清楚明確,過程或許會有些顛簸,但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行,終究會到達目標,到達目標時,相信內心的歡喜亦是無法言喻的。

雖然加入慈濟沒有多久的時間,魏瑩利用假日回到臺灣取經,背著有點重量的相機、她笑盈盈地說:「這趟收穫真多」。魏瑩四十歲時發了一個願,希望在人生後半生,要改變生活的 方法。因此有因緣進入慈濟,她覺得自己很有福報,恰巧遇到人文真善美志工培訓,於是投入記錄慈濟大藏經的領域。

這次來到臺灣看到那麼多的志工,如此的發心做環保,她從沒想到這個工作要做這麼多的事,深覺得這個善要宣揚,要讓大家知道有這麼的一些人,在為大地默默付出。她表示:「我 要努力學習,在天津目前人員沒那麼多,有時要承擔圖像,有時又要寫文稿,雖然忙碌但卻做得喜悅。」

想到透過自己相機的鏡頭,或是一筆紙就可以把菩薩歡喜付出的點滴記錄下來,魏瑩不由地高興起來,每每照完相片,回頭再去重新整理日誌,再看一次,就會有更深的感動。她肯定 地說:「我會好好的學習,並為留下慈濟人的感動事蹟好好地學習。」

◎回首當年 守志堅

談起慈濟歷史,一切篳路藍縷地走過來,德慈師父講述過去種種仍像昨日一樣鮮明、一樣深刻。德慈師父從三十歲就跟隨著上人,現在也已經八十一歲了,當時借住在普明寺,在四坪 不到的小木屋裡,過著勤儉、克苦、克難的生活。

出家就是有緣,上人曾經說過 : 「既已出家,就該盡形壽奉獻給宗教,為大眾做事情,磨練自己要忍他人所不能忍的苦,吃他人所不能吃的苦,將來遇事才能接受、才能突破」。

靠自己有能力吃三餐,沒能力吃一餐,第一代就是要徹底犧牲,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但沒有錢要怎麼辨,常常借油借米等也不是辨法,所以想到耕作,但實在困難重重。

當時借牛借犁,即使不會,也要自力更生,不會也要硬著頭皮做,之前窮得一毛錢也沒有,一小塊五毛錢的鹼豆腐吃半個月,現在想到那時,德慈師父仍感觸很多。上人身體有病,有 時心絞痛,也不給弟子請醫生,一方面為生活,一方面也要教弟子們讀四書五經以及佛典,常常都是用精神支撐著身體。但那一份堅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師父們都很甘願,從過去到現 在,精舍的師父們已做過三十種工作。

回首慈濟醫院建院過程百般波折,但從慈善訪視中上人觀察了六年,探究貧窮的原因,找出來貧病相依的道理,為了眾生上人和弟子們縱使不斷辛苦奔波,仍不覺得苦,因為對的事, 做就對了,一切都很「甘願」,也相信無私愛的付出,也能帶動人人心中的愛心善念,讓這份愛綿延流長。

德慈師父期待人人能將慈濟的法帶到各地,深入社會做救苦救難的菩薩,踏踏實實做「為眾生」的事。

◎孝親之愛 做慈濟

「上人的心裡想的沒有自己,他想的都只有別人,一切都是為了眾生啊!」聽到德慈師父所講述歷史,雖然是很熟悉的,但從上人的大弟子身上,聽到的、感受到的就是一份濃濃的 情,一分悲憫眾生的情,這讓來自天津的杜粵燕感受非常的深刻。

佛心師志,為眾生付出的悲憫心,那就是為什麼德慈師父說:「跟著師父苦,但是就是甘願啊!」三年前粵燕因為慈濟的人文印象深刻而認識慈濟,從2011年歲末祝福,所看到的 慈濟大藏經影片感受到震撼啊!

也因震撼而堅定了道心,因為她沒想到做慈善能做成這樣:「慈濟給予我的震撼,就是這種包容心,因為它跟跨越了膚色、語言、種族、宗教,就是因為這個,我想逐步的一點一滴的 去了解,幾年下來參與了訪視、冬令發放......種種,從中終於了解到,什麼是『做中學、學中覺』,才了解為何慈濟一開始是慈善,就是那一念悲憫的心,更能去體悟感覺師 父為什麼要這樣去做。」

粵燕是家裡第一個接觸慈濟,孝順的她將慈濟介紹給父母、公婆一同來了解,大家也都很認同。2012年婆婆回到精舍尋根,現在也已培訓成為委員,婆婆做得很歡喜,非常的精 進,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這也是她和先生孝順的方式,這次粵燕和妹妹一同回來尋根,要再將這份感動帶回家裡。

◎發心如初 菩薩行

上人鼓勵大家:「佛不要我們獨善其身,要我們兼善他人,自覺,還要覺他。佛用小乘法來教育鈍根的人,而利根的人一聽就能力行,人生苦,若相信因緣果報,就要廣結善緣,入人 群,但不被眾生污染。」

上人期許人人珍惜每一秒鐘,它是這輩子唯一的一秒,時間過去不會再回來,人因每秒的消逝而老去,不要吃喝玩樂,浪費物資,每個心念可以決定一輩子,人人立志恆心,發願不是 口頭發願,要保持永恆的一念心,歲歲年年都鞏固。

更期待大家從此精進,年年回來,見習,培訓,授證,共同傳承靜思法脈,開宗門接引人間菩薩,讓人人行菩薩道。

圖左 : 德慈師父分享回首當初,慈濟歷史的篳路藍縷。[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 來自天津的魏瑩,手持著相機留下參訪的點滴,為這次尋根之旅記錄歷史影像。[攝影者:白昆廷]

圖左 : 來自山東青島的趙艷紅(德佩師父右邊第一位),雖工作忙碌,但她把握因緣說慈濟,也發願自己要做上人窩心的弟子。[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 在六位精舍師父的帶領下,學員自靜思堂徒步走回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攝影者:游錫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