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與照顧戶談心 親子培養同理心

與照顧戶談心 親子培養同理心

E-mail 列印
配合親子成長班當月活動主題——同理心,慈濟芙蓉聯絡處親子成長班於2014年8月10日的第六堂課,在訪視員及家長的陪同下,分成八組別到八戶照顧戶家進行家訪,啟發親 子們的同理心。

◎ 真實體驗 迥然不同

居住於芙蓉新那旺社區的照顧戶庫布薩米(K Kuppusamy A/L S Kannan)因收入微薄,接受慈濟的生活費補助。庫布薩米的父親因遭遇意外而導致雙腳無法 伸直,只能夠維持坐的狀態;庫布薩米要到印度廟上班,照顧父親的責任就落在妹妹身上。

親子班的班媽媽吳曉蓉未踏入案家前,腦海裡浮現的是環境骯髒、邋遢的;當踏入庫布薩米的住家時,景象迥然不同,不但打掃得乾淨也很整齊,讓她感到意外。向來的印象是弱勢家 庭都會有依賴性,可是庫布薩米一家人不但沒有,反而還懂得回饋,這次吳曉蓉親臨現場,那種真實體會是無法形容的。

今年十三歲的提納斯(Tinesh A/L K Kuppusamy)是一位乖巧懂事的孩子,是慈濟獎助學金的申請者之一;他雖然家境貧困,卻是慈濟月捐會員,定時繳交善 款,奉行小錢行大愛,前來家訪的親子們讚歎他潔身自愛。而他的故事讓就讀一年級的藍洁宣表示要向他看齊,努力讀書。「爺爺(庫布薩米的父親)的腳受傷了。」她表示要更加珍 惜自己擁有的健康身體。

◎ 親如一家 祝福意濃

十分鐘車程抵達萬茂社區,一行人來到在店屋樓上的照顧戶蕭先生住家。住家前半部有兩間房間和小客廳。一間房供蕭太太做裁縫之用;另一間則是睡房。房裡沒有衣櫥,有些衣物掛 在繩索上,有些則堆積在紙箱內。客廳也沒有任何大型家具,一台舊款的電視機放在角落。

蕭先生是洗腎病患,視力已半盲,基本上觀賞電視節目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店屋的後半部有兩間房間是屋主留著自用的,但是卻有一個小角落讓蕭先生及太太能夠煮食。

蕭太太靠縫製男裝長褲維生,收入微薄。在膳食方面,夫妻倆只求三餐溫飽,生活簡單又節儉。今天蕭先生臉上露出笑容,似乎很高興有這麼多人到來。「蕭伯伯,親子班的小菩薩來 探望你,今天就讓您當一天阿公,讓這些孫子來陪陪您。」訪視員陳玉梅說道。親子們圍繞著照顧戶,大家盤腿而坐有如一家人,無拘無束地給予問候。

蕭先生述說過往自己的飲食習慣,導致健康出狀況,幸有慈濟每個月補助洗腎費,度過難關。志工長期的陪伴與關懷,夫妻倆現在已是慈濟會員。而孩子們替蕭先生按摩,雖說力道不 是很到位,但已經逗得他聲聲道謝。大家一起唱改編版的馬來民謠〈RASA SAYANG〉,祝福夫妻倆平安吉祥。

◎ 過程真實 當下震撼

十一歲的和健暉是個靦腆的男生,今天與媽媽出席親子班家訪活動;抵達蕭先生住家時,看見他家中沒有一件大型家具,只能盤腿坐在地上,這一幕讓他親身體會到家徒四壁的困窘。 聽了蕭先生分享患病的前因後果,和健暉深深體會到病痛的折磨。「原來洗腎患者,手臂上都有凸起來的肉瘤,很嚇人。還有要裝一個微型瘻管在手臂內,讓血液不停的流動。在洗腎 時要扎針管並坐著等待四小時,真的是不好受呀!」

張克吏是親子班的班爸爸。今天的家訪讓他感到很震撼,因為整個過程很真實,沒有一個場景是特地預先安排的。他表示能夠親身去感受照顧戶的處境,要很慶幸自己活得很健康。對 於慈濟一直堅持幫助有困苦的人,張克吏覺得值得加以表揚。

此堂課的靜思語是「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分虔誠的心」,今天透過實地的家訪,讓張克吏留下深刻印象,他感受到若只是有善心卻沒有行動,並沒有真正的意義。

圖左 : 親子班成員拜訪照顧戶庫布薩米一家,大家也從其孫子提納斯(後排右四)身上學習良多。[攝影者:黎文笙]
圖右 : 藍潔宣與爸爸在志工帶動下,分享其家訪心得。[攝影者:李奕輝]

圖左 : 班爸爸張克吏參與家訪後深感震撼,更感受自己的幸福,事後他虔誠祈禱祝福照顧戶平平安安。[攝影者:李奕輝]
圖右 : 弱勢家庭向來給人的印象是依賴,可是庫布薩米一家不但沒有,反而還懂得回饋。班媽媽吳曉蓉(後左一)此次親臨現場,體會深刻。[攝影者:黎文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