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七十五分比七十二分好?

七十五分比七十二分好?

E-mail 列印
時序巳進入秋天,略帶涼意的清晨,一個個身穿灰衣白褲的慈濟志工,魚貫地走入鳳山聯絡處。「早!歡迎您!」「早!感恩您!」在鳳山聯絡處大愛廣場的帳篷區,工作人員和報到 的學員,互相打招呼的聲音此起彼落,整個活動會場頓時熱鬧了起來。

今天﹙9/28﹚是鳳山區第六次的慈誠委員見習培訓課程,上午六點五十分,二百二十五位的工作人員早巳在鳳山聯絡處忙裡忙外,每個人各司其職,準備迎接一百一十七位見習培 訓學員的到來。此次上課主題「教育志業」,將介紹教育志業的緣起、特色,慈濟辦教育的理念,乃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的優質教育。

◎教育 老師心菩薩情不退轉

在《教育志業的緣起及完全化》這堂課,教聯會的呂佳芬和翁千惠二位老師,跟學員分享慈濟技術學院畢業生林聖翰的故事。

來自單親家庭經濟不富裕的林聖翰,是慈濟技術學院原住民專班護理系的應屆畢業生,他靠著公費補助,減輕家裡負擔;畢業後在進入醫院實習時,也找到對護理的熱愛,發現自己擁 有喜歡為人付出的特質,身為基督徒的他,也希望將慈濟大愛的精神灑播出去。

呂佳芬老師說:「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來,面對現代父母對孩子的過於竉愛,以及一些政策的無奈,原本對教育產生無力感,但自從認識慈濟,明白證嚴上人辦教育的理念,乃以『品德 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的優質教育。有禮,人生得以美化;有禮,社會才能祥和。」因此佳芬老師才對教育又再度燃起動力。

「差三分,差在哪裡?七十五分一定比七十二分好嗎?學生的品格呢?平日待人處事與服務的表現呢?假若只是以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好壞,慈濟辦教育與外界又有什麼不同呢?」翁千 惠老師分享了證嚴上人說的一段話,讓她省思,身為老師該用怎麼樣的心來教育孩子。她語重心長的說:「孩子的心似大地,種什麼長什麼,教育是捨,而且是不求回報的大捨。」

翁千惠老師接著又說:「想要有好人才、好的希望,那就必須從教育開始;因為生活即是教育,在學校透過靜思教學,讓每位孩子心中都擁有一顆善種子,更重要的是要啟發人的『良 能』,成就身心健全的完整人格。」

坐在臺下的新甲和氣學員劉蓉兒,是一位特殊兒童早期療育師,在課堂上聽到二位老師分享,感動到頻頻拭淚;原來劉蓉兒想起年幼時的啟蒙老師,也是以引導善念、啟發感恩心的方 式來教導學生,提升孩子的品格道德觀。她表示能接觸慈濟,覺得自己是有福報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教育出自愛、愛人,心存感恩能尊重生命而且有生活品格的學生。

◎清淨 忍痛教育應起於源頭

品格要教育,環保也要教育,「從行腳回來,儘管在病中,腦海中還是浮現著我們的環保菩薩,不捨啊!期待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再提升環保的觀念,要為我們的社會道德培養,人人 懂得敬天愛地聚福緣的觀念!」課程一開始的《人間菩提》影片中上人殷殷叮嚀志工們要「忍痛教育」社會大眾「清淨在源頭」,不要讓骯髒污穢的垃圾混同回收物資,丟給環保志工 處理。家家戶戶再提升環保的觀念,培養人人要有道德心,人與人之間彼此關懷,以恭敬心面對,與大自然共生息。

「做環保可以愛護地球,也從許多環保志工身上,看到向大地問訊的身形和無私的付出,深深體會到『能付出就是福』的道理,現在我也越做越歡喜。」見習學員謝青松一臉笑瞇瞇地 說,他是三年前在太太的鼓勵下,透過慈濟志工李素鳳的接引,開始做環保;一路走來,謝青松很感恩證嚴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他有這麼好的道場來修行,也感恩有智慧的太太接引 認識慈濟,「現在上人殷殷叮嚀著希望環保的觀念能夠再提升,讓社會大眾對環保志工起恭敬心,『環保清淨在源頭』做就對了!」謝青松開心的說。

「你愛你的孩子嗎?」充滿熱情活力的慈濟志工李蕙妙,一出場就以這樣的問題和學員互動,學員紛紛回應「很愛啊!」。李蕙妙再問:「你有多愛他?」學員:「非常愛!」

李蕙妙語氣一轉說道:「但是人類為了發展經濟、便利生活,現代人只要一出門,不論是機車、汽車、火車、飛機,一啟動就排放溫室氣體,所到之處皆留下『碳足跡』;鑽原油、挖 山礦、開馬路……不斷地砍伐森林、破壞水土。這就是我們留給我們最愛孩子的家園。」

「救孩子的未來該怎麼做呢?」李蕙妙接著說:「大氣候的不調,源自於現今世界性的汙染太嚴重;而污染又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有關,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環保。」李蕙妙期 許所有學員,不忍孩子受苦難,不忍地球受毀傷,我們就要從餐桌上做起!少吃肉,從生活中克制自己,用行動落實環保,我們就能保持健康的生活,留一個乾淨的地球給孩子

◎奉茶 讓學員體會禮儀之美

「愛像一首歌 唱盡世間的感動 心就像天空 可以無限的寬闊……」一首《因為你因為我》的樂音響起,行堂人員由兩邊,隨著音樂的節奏,整齊地慢慢走到各桌學員旁,單膝跪地 為學員送上餐點及茶水,每個工作人員表情認真,舉手投足間都呈現慈濟人文之美。

為了讓培訓學員,能深刻體會慈濟「禮儀之美」,課務團隊將課程持別設計,把「身心寬暢」結合慈濟人文的「行堂」,由五甲和氣活動組和培訓組的三十二位工作人員承擔。他們多 數都是第一次呈現行堂儀軌,課程前個個用心排練多次,只為了力求整齊有道氣,能展現團隊合和之美。

慈濟志工陳發在是見習培訓的隊輔長也承擔課務,他說:「希望學員藉由這次課程的設計,能多認識慈濟人文,並培養學員的感恩心,進而啟發善念,更能激發學員付諸行動,一起為 社會人群付出。」

蔡津津是培訓組志工,她表示:「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責任,而守本分就是有禮、懂禮、行禮的表現,也可美化我們的人生。如果心中對人人都有『恭敬心』,就會時時 自我管理,從服裝儀容和行為舉止,自重而重人。」

總是很期待來上課的學員徐嘉鎂說:「慈濟真的是做出來,而不是說出來的;期許自己把握因緣,珍惜與慈濟有緣這福份,身體力行,走入人群及時付出。」

活動結束,司儀叮嚀學員,人世間是最好的修行道場,修行不能與世隔絕,要與眾生廣結善緣,希望人人都是彼此的善知識,在慈濟菩薩道上互相關懷。

圖左 : 時序巳進入秋天,略帶涼意的清晨,一個個身穿灰衣白褲的慈濟志工,魚貫地走入鳳山聯絡處。「早!歡迎您!」「早!感恩您!」在鳳山聯絡處大愛廣場的帳篷區,工作人員和報到的學員,互相打招呼的聲音此起彼落,整個活動會場頓時熱鬧了起來。[攝影者:陳世文]
圖右 : 教聯會的呂佳芬(右)和翁千惠(左)二位老師在《教育志業的緣起及完全化》這堂課,跟學員分享了慈濟技術學院畢業生林聖翰的故事。[攝影者:陳世文]
圖 : 劉蓉兒(右)是一位特殊兒童早期療育師,在課堂上聽到二位老師分享,感動到頻頻拭淚;原來劉蓉兒想起年幼時的啟蒙老師,也是以引導善念、啟發感恩心的方式來教導學生,提升孩子的品格道德觀。她表示能接觸慈濟,覺得自己是有福報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教育出自愛、愛人,心存感恩能尊重生命而且有生活品格的學生。[攝影者:陳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