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星國研習營 祈願招募好心人

星國研習營 祈願招募好心人

E-mail 列印
「下午好,用午餐了嗎?」學員還未踏入靜思堂大門,接待組志工就已奉上鞋袋,以溫暖親切的笑容相迎,希望讓大家感受到第一份來自靜思堂「家」的溫暖。

2014年7月26日至28日,適逢開齋節和周末的三天長假,一百八十八名學員善用假期,回到靜思堂參加「培訓暨見習委員慈誠精進研習營」。慈濟基金會(新加坡)成立二十 一年以來,礙於場地空間不足等等原因,多年來只舉辦半天或一天的培訓課。

爲了更好地培養慈濟家風和凝聚團隊道氣,這次三百多名工作人員邊做邊學,從幕後到臺前地帶動,克服了種種挑戰,圓滿了三天兩夜的課程。學員在清晨四點半晨起盥洗,然後連線 花蓮靜思精舍一起薰法香和參加志工早會,這才開始一天的精進培訓。營隊中,隊輔也關注著學員在食衣住行方面的威儀養成,希望在團隊進退中潛移默化地帶動。

研習營中提供了瀅潔露作爲盥洗用品,而茶點均以凈斯食品入饌,比如以五穀粉製作穀香珍珠薯,以香積飯製作飯糰等等,既營養美味,又能推廣凈斯產品。在文化廳一角,則是「麻 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醫療站,中醫團隊輪班來爲學員及工作人員服務,連一些中醫藥劑、藥粉都備妥待用呢!

◎ 第一課 團體美來自個人氣質

學員們滿心歡喜與期待,由二十四名委員與慈誠隊輔領隊,整齊有序地步入佛堂。在開營儀式「相見歡」的歡樂氣氛中,學員們彼此熱絡起來。學員長陳昭雲與學員分享研習營宗旨及 默契,並祝福大家在三天裏收穫豐富,法喜滿滿。

「我之前都不曉得『學員袋』是什麼?」第一次參與研習營的鄭安妤這才知道學員袋就是營隊中使用的肩背包。鄭安妤因八年前兒子接受骨髓捐贈,期間得到慈濟志工的關懷而認識慈 濟,去年(2013年)開始積極參與慈濟活動。信奉基督教的她,對佛教儀軌不但不排斥,反而覺得可以落實於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學佛行儀是修於內、行於外的儀軌,亦是慈濟人進退之間的默契。通過講師郭洙鳴的講解和示範,鄭安妤更瞭解行、住、坐、臥四威儀和每個動作的涵義,形象照顧得好,心態也就會 端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午齋和藥石時段,多數學員初次體驗念佛入齋堂的「過堂」儀式,也要體現「龍口含珠、鳳頭飲水」的食儀。

皮膚略微黝黑的年輕志工潘曉彤即將在今年底受證委員,這次特地獨自一人從柬埔寨遠來新加坡接受培訓。雖然基本行儀都已學過,但她深覺自己的不足,想要加強落實。「這次營對 可是我學習的機會,吸收經驗後,回到僑居地可以和其他志工分享。」

潘曉彤雖然家境不寬裕,但仍獻出微薄力量幫助慈濟照顧戶。從影片中看到證嚴上人創建醫院的艱辛和委屈,她不僅眼眶泛紅,當下發心要爲上人承擔更多,廣灑愛的種子在柬埔寨。

◎ 第二課 舊法新知回歸初發心

在27日的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在新加坡志工連線彙報研習營心得後,給予勉勵:「感恩在這樣遙遠的新加坡,有見習(志工)有委員一起精進,但願(大家)舊法新知,新進來的 志工要瞭解過去慈濟是如何成立,要瞭解正法如何推動,也要學習如何讓法脈永恒常駐世間。」

克己、克勤、克儉、克難是慈濟家風,講師蕭明蘭與學員分享上人和靜思精舍常住師父秉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理念,儘管生活刻苦,依舊堅持自給自足,不接受供養,也不挪用 慈濟基金會分毫。

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示現無量方便法門,而志工以凡夫之身學菩薩行,在人事中經歷種種修行考驗,找到人生意義,回歸清淨本性。研習營在四大志業的課程之 外,還安排了動態攻站式課程,主題包括慈善、醫療、法音宣流和環保,分享一些基本精神理念,也介紹了大愛電視臺和慈濟電子書。

「唯有以行來供養上人,每天薰法香。」學員林秀清説道。她和先生魏錫華都是早期的慈濟志工,兩年多前因《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而開始歸隊。證嚴上人以身示教,讓她感動,因此 把握當下因緣,每天清晨携同一對兒女一起騎脚車去薰法香,以行動來供養上人。她表示:「身爲凡夫不免容易起心動念,有退轉心,因此要向上人學習,守志不動,用心聞法和勇敢 承擔。」

◎ 第三課 募心典範見證信願行

這次研習營除了邀請慈濟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主講「佛心師志信願行」以外,也請來四名馬來西亞志工分享他們募心募款的經驗與妙法,見證當地「百萬好菩薩」的願行。

「菜市場就如同我的另一個道場。」吳秀梅抱著使命必達的决心,把淨化人心的工作當成本分事,至今招募了九百多名會員。她在先生劉炳麟與兒子劉迪爾的陪同下,向學員們分享自 己儘管常碰釘子,被嫌、被駡,甚至被誤爲詐騙份子,但不氣餒,用心和小販「博感情」。

一周五天都在菜市場的吳秀梅,人緣不錯,有時還會主動幫忙小販賣菜。有一名原本排斥慈善團體的猪肉攤販,不堪被吳秀梅纏身,直接從口袋掏錢出來,想要打發她。吳秀梅婉拒 了,還解釋道:「我不是要你的錢,我是要募你來做慈濟。」單純的她在三個月裏拜訪了二十多次,最後感動了猪肉攤販,願意成爲慈濟會員,還承諾將慢慢放棄殺業的職業。深信 「心中有法,行中有法」的吳秀梅叮嚀新加坡志工要勤聞法,才能深入瞭解靜思法脈,隨時隨地與人分享。

另一名身為大學講師的徐慧儀,説明善用零碎時間和慈濟資源如刊物、活動PPT簡報等,也可以從身邊的同事和親友開始募愛心,「既然要發願,就要去行動」。徐慧儀也鼓勵和帶 動已經見習或培訓的會員,一起投入勸募行列,發揮團隊力量。

學員陳桂香發現,往往是自己拉不下面子,不敢開口,才難以踏出一步,對親友之外的陌生人募愛心。「上了秀梅師姊這堂課,我知道應該在公司晚會分享什麽內容了。」她受到啓 發,發心要把握公司晚宴的機會,分享慈濟事與法喜,借此散播愛的種子,募心募款。

學員林金錕參與慈濟不到一年,從事保險業務的他見客戶時,談不成保險就說慈濟,若談慈濟不被認同,就轉而說環保,只希望把好事宣揚出去。馬來西亞志工的分享中加深了他的信 心,他發願要積極募心募款,在今年內募到一百名會員,一起付出愛心。

◎ 第四課 為自己承擔慧命成長

三天課程從靜思法脈到慈濟宗門,向學員展現以「立體琉璃同心圓」來運作的四門四法四合一架構。人人以戒爲制度,以愛爲管理,實行小組關懷,多組活動。主講人邱志豪、北區和 中區和氣團隊在課程中,以實例讓學員深入瞭解此架構的運作模式與精神理念。

兩區幹部談及,自2014年社區架構擴編後,他們都面臨團隊重組、人力短缺的挑戰,但默契很快就培養起來,大家都會互相補位,並尋找新方法做愛灑。北區嘗試走入菜市場設立 靜思人文的攤位,同時宣導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邀約民衆前來參與。中二互愛組長溫振祥則感恩有薰法香的因緣,讓彼此之間更容易達成共識,「時時喝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 解、包容),那麼在慈濟路上才會走得更順。」

初爲人母的莊美慧剛剛産後復工,先生和三個月大的孩子碰巧都生病了,儘管很想參加研習營,但內心相當掙扎。幸好互愛組長陳碧慧瞭解她的難處,找來委員盤雪盈充當保姆,幫她 照顧孩子;住在靜思堂附近的委員蕭明蘭也挺身支援,讓她將母乳暫存在家裏的冰箱保鮮,先生也鼓勵和成就她。法親們的這份誠與情,讓莊美慧很是感動,更把握這次精進的機會。

莊美慧說:「平衡家業事業當中很辛苦,我一直都告訴自己,上人說『三不求』嘛,我不求减輕負擔,但求增加力量。這幾天奔波地照顧先生和寶寶,也撑過了來,我相信是願力帶給 我的力量。」

◎ 堅固道心 同心同志

在研習營第三天,四區和氣的學員們分組,和幹部展開和氣座談,針對各區運作提出改善建議和未來展望。其中,中區和氣組長洪德、陳惜枝帶領幹部和組員們發願落實菩薩招生,從 自己做起,希望中區在三個月內招募二千五百名「好心人」!

分會副執行長邱建義在「慈濟道上問與答」座談環節,向全體學員報告中區志工發願時說,上人期望大家發大願,馬來西亞推動「百萬好菩薩」是因爲因緣成熟了,因此上人就會加一 把助力,就像新加坡推動「晨鐘起‧薰法香」是在水懺演繹後順勢發起的,「今天自己也感受到了這股(合心的)力量……所以先從中區做起,再擴展到其它區。」

對於「不薰法香就是不精進嗎?」的提問,執行長劉瑞士回應:「上人聲聲呼喚弟子聞法,身爲弟子的我們應當克服萬難,爲了自己的慧命增長而精進。」他並舉例,自己曾因爲事業 志業兩頭忙,公司員工數百人,如果不做事業,員工要何去何從呢?上人只給他一句叮嚀:「自己的慧命自己顧。」讓他瞬間轉念,提起精進心,後來更決定將事業交給公司幹部,自 己則全心投入志業。

劉瑞士在圓緣環節時,祝福大家心中要有法,勿因一點磨練而起退轉心,期待大家都能深入瞭解慈濟精神理念,堅固道心,同心同志來推動志業。

圖左 : 法繹組帶領學員一起共修,期待透過宗門共修讓學員們體會《無量義經》中「靜寂清澄」的清淨心靈境界及精神。[攝影者:王素真]
圖右 : 柬埔寨志工潘曉彤獨自前來新接受培訓,她深感自己學過的基本行儀還是有些不足,想從培訓中汲取更多經驗,加強落實在自己的僑居地。[攝影者:王素真]

圖左 : 營隊期間,靜思堂後方的停車場搭建帳篷充當臨時齋堂,讓學員們先派班列隊,以過堂的方式依序念佛入齋堂。[攝影者:王玲鳳]
圖右 : 由於靜思堂的室內空間有限,因此晚上的溫馨座談就延至到室外。在微薄的燈光下,學員與資深的慈誠委員志工交流時,很容易抒發內心情感,氣氛也顯得特別溫馨。[攝影者:王玲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