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教師共研習 營造快樂學堂

教師共研習 營造快樂學堂

E-mail 列印
「你打開我的眼睛,讓我眺望更遠的風景,希望有一天我能變成星星……」8月16日縈繞在文殊中學禮堂的曲子,伴隨著由二十多名大愛媽媽及教聯會老師呈現的手語〈你打開我眼 睛〉,在上午八點半左右爲「快樂學堂」教師研習營掀開序幕。

悠悠歌聲中,交織的是九十三位來自新加坡中小學老師們,心中對莘莘學子的期許與牽絆。爲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品格教育,老師們在週休參與研習討論,向來自臺灣慈濟教聯會的 三位資深教師取經。

◎ 溝通是愛的第一步

首先,林韵潔老師透過遊戲讓全場氣氛熱絡起來。她殷切地叮嚀老師們,在帶動學生時要將心比心,尊重他人,讓自己成爲學生的典範,並將愛傳出去。

林韵潔舉例,她習慣在聽到救護車鳴時,就會靜下來默默祝福救護人員能把傷患安全地送到醫院,也祝福傷患能平安,不料這個小小舉動被學生察覺了,並且也跟著學習,無形中在學 生的心裏種下善因。她分享自己喜歡以家庭模式爲學生分組,要他們在「小家庭」中學習互愛互助、相互成長,也自我約束。她也在班上推動「善的存款」,借助靜思語或小故事,讓 學生瞭解行善是人人的本份事。

接下來的主講者是語言治療師蘇嫻老師。她引用靜思語「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道出師生良性溝通的重要性。

「話說得太多或太少,或是用錯方法,都會讓人很難理解。」蘇嫻以一名國三學生爲例,當時班上規定只能以英語溝通,這名學生在上課中突然放聲大哭,讓人不解。後來在建立了同 理心態後,才發現原來他不知如何用英文表達自己生病了,覺得委屈而落淚。蘇嫻强調「瞭解來自於聆聽」,只有耐心地讓孩子把話說完,才能瞭解他們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及行爲背後 的原因。作爲老師,也應該爲孩子們創造安心的環境,才能搭起溝通的橋梁。

蘇嫻也提醒在場的老師們,在被孩子氣壞時要保持冷靜,先學會放鬆,「以暴制暴」會妨礙溝通,讓孩子不願再靠近。而老師們要學習多去看看學生的優點,才會創造善的循環。

「現今的社會過於注重學業成績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鄢依萍老師鼓勵老師們學習和內化了靜思語後,才能將優質理念傳給孩子們。此外,老師可配合母親節、兒童節等節 慶,透過話劇、歌曲傳達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鄢老師請幾名老師排成直綫,彼此之間互贈由她帶來的紀念品,並互道:「祝福你、感恩你」,希望老師回去後,能把愛傳遍校園。她聲聲勉勵大家珍惜自己對學生的影響力,自度也 度人。

接著,林韵潔老師分享了《挖掘心泉》故事,希望老師們像故事裏的小孩一樣,當人人都放棄時,仍以毅力、恆心推開阻礙,尋找心中的水源與希望。她並邀請與會者分享親身經歷, 於是傅亞春老師與周思敏老師談起了自己「掘井」的經歷,由此奠定執教的决心。

◎ 自我超越做掘井人

執教多年的傅亞春老師說,她在五年前突然中風,失去語言能力,日日以淚洗臉。後來經過孩子、醫師的鼓勵,燃起他的信心,不想再做個「被繩子綁著的大象」,因此天天以繪畫、 手語和他人溝通,並勤於閱讀、寫字,經過四年的努力才開始能發音,中風後的第五年才開始恢復說話能力。

傅亞春感恩當時不願放棄、勇於堅持的自己,以及想回去教書的那股動力,才讓她今天能恢復身體機能,再次執教。經過病痛的洗禮,現在的她更體會生命的價值。「如今才懂得用愛 去教學,名利已不在心上。以前會對學生發脾氣,後來自己重新學寫字、發音,才瞭解當學生的不易,會去瞭解他們是否面對學習上的障礙,對學生變得更有耐心。」

另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老師周思敏也分享了突破瓶頸的故事。她在十八歲時因意外而接受兩次手術,在高考期間必須學習重新拿筆、寫字,在她的堅持不懈下,順利考上大學。但 老天對她的考驗還沒有結束,在大三時,她發現自己罹癌,必須一邊接受化療、電療,一邊完成大學課程。

如今周思敏爲了家庭與事業,必須每天往返新馬兩地,十分忙碌。面對班上不愛學習華文的學生,常常煩惱不已,但她仍覺得老師是一份偉大的工作。偶爾有學生說喜歡上她的華文 課,或是眼見學生有所成長,都是她最大的推動力。她表示,這次的研習營讓她更瞭解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借助慈濟的歌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 傳遞美善的啓蒙

「孩子喜歡什麽就會去做,那是本能,自動自發,因爲那是個人的欲望。可是,品德教育一定要教,不教不懂事理,會害他人,毀自己。」新加坡的林美蘭老師也分享自己如何實踐靜 思語教學。她表示現今社會充斥著各種不良風氣,《靜思語》、《弟子規》等有利於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更正確的選擇。她在課堂上讓學生看各種簡報,引導他們發問並相互討 論關於孝道、知恩報恩等價值觀,希望他們珍惜新加坡社會環境的安定與富足。

幾名老師的經驗分享讓大家聽出了興趣。看到適合的講義投影,他們也用手機拍下,或勤做筆記,以作爲日後的參考。

與會者當中有不少年輕的面孔,曾秀雯與黃美婷就是其中兩位。初執教鞭才兩年多的她們和許多年輕老師一樣,有面對班級管理的問題。

黃美婷表示如何讓孩子對課程産生興趣,一直是她心中的煩惱。這次研習營使她瞭解到讓學生感受到愛的重要性,即使責備了學生也要讓他們瞭解老師不能接受的是他們的行爲,但心 裏還是愛著他們的,才會讓學生覺得心安。她分享自己班上有一個同學,可能因家裏缺乏關愛而常常在課堂上與她唱反調,有一回學生當著她的面說:「我不喜歡你!」但她只回答一 句:「可是我喜歡你!」後來學生的言行收斂不少,印證了研習營中一再强調體現愛與說好話的重要性。

曾是慈青的曾秀雯已是第二年參與教師研習營,也已嘗試將靜思語帶入課堂內。這次研習營讓她對在班上帶動「日行一善」躍躍欲試。「我有注意到班上有些同學不肯撿起掉在地上的 筆,只因爲那不是自己的。覺得我有必要讓他們瞭解行善的重要性,即使是爲同學撿起一支筆或任何小小的舉動也可以是一種善舉。」

慈少呈現的手語表演〈跪羊圖〉與溫馨的雙向交流後,教師研習營於下午一點半左右畫上句號。值得一提的是,在〈跪羊圖〉演繹時,音樂中途停頓了,但十二名慈少仍淡定地清唱, 同時比劃手語,贏得了與會者熱烈的掌聲。

圖左 : 來自臺灣慈濟教聯會的三位資深教師在研習營中,把握因緣傳授豐富的靜思語教學經驗給近百位的本地中小學教師,也示範如何透過有趣的遊戲營造快樂學堂。[攝影者:伍振洲]
圖右 : 五年前中風的傅亞春老師(左),現身說法她如何從沮喪到克服萬難,經過漫長四年的努力與毅力,才漸漸恢復說話能力。她的分享感動了在座的蘇嫻老師,向前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攝影者:吳明君]

圖左 : 來自馬來西亞的老師周思敏,縱使她曾經歷幾次的人生大考驗,然而勇於做推開大石尋找泉水的那個人,因此還是奠定她執教的決心。[攝影者:吳明君]
圖右 : 年輕老師曾秀雯(右)與黃美婷(左)常面對班級管理的問題,她們在這次的研習營中獲益良多,讓學生感受到「愛」與瞭解「行善」對教學的重要性。[攝影者:吳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