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環保23載 疼惜大地照顧心地

環保23載 疼惜大地照顧心地

E-mail 列印
每天早上,呂林秀英看完《靜思晨語》,喝下先生準備的牛奶,隨即開始一天的環保回收。

◎疼惜大地 照顧心地

天色微亮涼風徐徐,呂林秀英騎著150CC機車,後面加掛自製回收鐵籠於熟悉的街巷穿繞,她很快地就到永康工業區。近七點半,工業區車水馬龍,趕上班上課的人潮中,秀英瘦 小的身軀與她機車上的四方鐵籠置滿資源回收物的畫面,形成強烈對比。

「阿桑,擱來載回收喔!」秀英邊提著回收物邊回答著:「是啊!明仔日才去你那裡載〈台語〉。」她順手地將掛在機車上的椅子拿下來,站上椅子將回收物拋向鐵籠裡。

因為回收物品太多,秀英為了節省來回載運的時間,她特別自製一個高五尺、寬三尺的鐵籠子,加掛在機車上面。她的態度真誠,很多廠家堅持要將回收物留給她,有廠家還將廠房旁 邊的長條空地讓秀英堆放回收物。

這分情,讓秀英極為珍惜,她特地從家裡帶水來清洗餐盒與飲料杯,把分類好的回收物井然有序地堆放著,等待周一、四的環保車載回環保場。其餘的時間,她載回家裡分類,逢周 二、六環保車也會到秀英家,將回收物資載回和緯環保教育站。

◎惜物惜福 勤儉修德

呂林秀英出生於純樸的臺東縣知本鄉,她遺傳到母親先天性心臟病,從小體弱多病,貧血、無力、伴隨著心絞痛,是十足的「藥罐子」。小學畢業,她因病無法繼續升學、也無法幫忙 家裡從事農耕,時常到寺廟參拜,曾萌生出家,卻因母親的反對才打消念頭,十七歲那一年她發願茹素。

因病,呂林秀英來到臺南求醫,經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先生。1965年由台東遠嫁來臺南,夫家沒有嫌棄她體弱多病,還對她呵護有加,她盡心力打點家務致全家上下和樂。一對兒女 相繼出世,她帶著兒女並從事刺繡手工貼補家計,勤儉持家下終能購買房屋。

一直到孩子讀高中,刺繡沒落了,呂林秀英到工業區當清潔工,她看到工廠每天有很多紙箱被廢棄,覺得很可惜!她開始收集紙箱,變賣後所得沒有佔為己有,而是拿去接濟貧困的 人。

呂林秀英參與寺廟拜梁皇寶懺,因而結識慈濟志工,她開始繳交功德款,慈濟有活動也會歡喜出席,她聽到上人說:「用鼓掌雙手做環保。」從此,她開始投入做環保,除了在工廠收 集回收,也跟著志工做大型回收分類。

◎救助身心 救護大地

1997年6月6日清晨,醫院一通電話似一道沉痛的印記,彷如刀般劃破呂林秀英平靜的生活。秀英抵達醫院時,發生車禍的兒子身體冰冷,兒子沒有留下一言半句往生。她悲慟心 碎的心跟著兒子走了!而兒子的身影卻如影片重複又重複於腦中播放。

瀕臨崩潰的秀英,有兩個月足不出門,在佛堂,她的淚水伴隨誦經聲哀傷地為兒子祈福。直到同事拿來《渡》及上人講述《地藏經》的錄音帶,她悠悠地述起:「《地藏經》有一段 〈目蓮救母〉,目腱蓮想到母親往生後會到哪?自己就想到那我兒子又會在哪?」

呂林秀英聽到上人開示:「緣深緣淺,緣分沒了就要放手,斷了線的風箏就讓他去他該去的地方,生者心安,往者靈安。」秀英告訴自己要祝福兒子,希望兒子可以投胎到更好的人 家。秀英的心情慢慢釋懷,志工們時時電話問候,也輪流到家裡陪伴,及不斷地邀約她到大型回收定點做環保。

總是默默地做也不多話的呂林秀英,感受到志工們邊做邊聊的溫馨氛圍。這時,她微笑地說:「看到很多師兄師姊用心投入,做的很歡喜。有的年紀比我大,讓我感動也慚愧,因此發 願只要身體能動,就全心全意做環保。」

◎心念轉 世界就轉

兒子往生隔年,呂林秀英想著兒子已不在了,留著空床只有徒增傷心,她打算將床送去回收,那當下,突然間她起了一個念頭,「何不讓家裡也成為環保點!」座落於巷弄相連兩層透 天厝的家,前院約二十坪地,現在,有一半是秀英做回收分類的地方。

從工業區載回來的回收物,呂林秀英總是一點一滴地慢慢做,藉著做回收走出失親之痛。秀英緩緩地說:「做回收尚單純,攏抹黑白想〈臺語〉。看到一袋一袋的回收物,整齊地堆放 在地上等載回環保站,是我內心最感滿足的。」儘管佈滿皺紋的手背、陳年黝黑的指縫是秀英做環保的記號,她仍甘之如飴。

呂林秀英無後顧之憂做想做的事,她很感謝另一半默默地支持,以著感激的口吻說:「只要我想做的事,先生都會支持。他唯一挑剔的是,要我注意身體的健康。」

◎獻身命 盡良能

呂林秀英參加2011年志工見習課程,她開始落實環保「清淨在源頭」的理念。她在家分類時,用回收的雨水清洗餐盒與飲料杯,常邊做分類邊聽大愛臺。上人開示時段,她把回收 物搬到客廳,常常做到忘記時間,甚至曾做到凌晨兩、三點,她也不覺得累。

除了用餐與睡覺外,呂林秀英把時間都投注在做環保,它不再只是為療傷,而已成一種習慣,更像愚公鏟平垃圾山。

2013年呂林秀英騎車到市區購物,突遭來車撞擊,導致她的腳受傷,她心懸掛著廠家留下的資源回收要載,醫治半年多的情況下,她請廠家將回收物暫時給其他有需要的人。她了 解到,只要物盡其用,能延續物命不當垃圾丟了就好。

當腳傷好些,秀英又回工業區收回收,她的機車後座已沒有加掛自製鐵籠子,卻綁著各種顏色的繩索方便綁回收物資。秀英微笑地說:「車禍後遺症讓我無力氣再站上椅子,將回收物 拋進籠子裡。不過按呢卡安全,不要讓師父擔心〈臺語〉!」

◎日日勤行善 心開福就來

呂林秀英一心只想著做環保,卻從沒有參與培訓的意願。但聽到一起見習的志工說:「秀英一定要培訓,才能更了解慈濟。」這些話讓她決定參加2014年委員培訓。

培訓過程中「很認真」足以代表秀英,不管是課程或活動她都盡心盡力,好學的精神足以影響到其他學員,志工葉淑玲說:「看到秀英七十幾歲還這麼認真學習,跟她在一起稍有懈 怠,都會感到不好意思!」訪視志工曾貴雀說:「秀英從不拒絕邀約訪視個案而且不怕寫個案記錄,但秀英會客氣說:試試看!不會寫再問」到案家也是靜靜在一旁觀看著學習,出了 案家不懂就會發問,看得出她很用心。」

整個培訓過程中秀英真正了解訪視的意義,她說:「以前曾參與寺廟訪貧,但都只是金錢上的資助,但慈濟訪視不只要給予物資幫忙,最重要學習如何用上人的法去接引眾生,還要學 習膚慰。」

活到老學到老,活著就要動,除了做環保、香積、生活、福田外,還要在訪視上用心,秀英一臉幸福地說:「能付出、能做都是福。」

圖左 : 呂林秀英將一袋一袋的回收物,整齊地堆放在地上等載回環保站。[攝影者:李雅貞]
圖右 : 秀英腳傷好後,再回工業區收回收,機車後座沒有再加掛自製鐵籠子了,卻綁著各種顏色的繩索,以方便綁回收物。[攝影者:李雅貞]

圖左 : 秀英參加2014年委員培訓,回花蓮尋根。[攝影者:黃威然]
圖右 : 七十多歲的呂林秀英,在培訓過程中不管是課程或活動都盡心盡力,其好學的精神足以當其他學員的榜樣。[攝影者:李雅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