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一幅別緻的牆上風光

一幅別緻的牆上風光

E-mail 列印
1990年證嚴上人在一場演講中鼓勵大家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二十多年來,慈濟推動環保無一日停歇,志工們不只資源回收分類,讓垃圾減量、延續物命,還在生活中落實使用環 保餐具、少用塑膠袋、棄絕一次性產品,推動省水省電、節能減碳、愛護地球等積極作為。

最近慈濟志工在大量的回收資源中發現有不少的垃圾參雜其中,造成環境污染,也增加環保志工的工作量,影響身體健康。為此,證嚴上人呼籲大眾「清淨在源頭」,回收物品在送到 環保站之前,在源頭就先清洗乾淨,並且要按項目分類,如此,不僅落實環保回收、呵護地球,而且大家在健康衛生的環境中提升生活品質。

◎志工觀摩 環保模範大樓

高雄市左營區大順路上的采揚天大樓,從2004年建造完成就實施資源分類回收,而且力行「清淨在源頭」,堪稱為環保典範。11月10日晚上六點多,左營區慈濟志工一行約三 十人特地來到采揚天觀摩學習,要把這環保模範大樓的經驗帶回自己的社區或大樓推廣。

慈濟志工翁楹城是大樓的主任委員,他帶領大家進到地下一樓停車場,這裡最吸睛的不是高級豪華轎車,而是一排近十公尺長的資源回收區,擺放了十四個資源回收塑膠桶或紙箱,明 顯標示清楚,有鋁類、鐵類、塑膠類、塑膠袋、保特瓶、紙類、紙箱、報紙、利樂包、玻璃、電線、廢電池、電器類、日光燈管、舊衣類、腳踏車……等等。左邊的鐵網上還用塑膠繩 綁上幾個大牛奶瓶,節省回收桶空間;右側是一座水龍頭洗手檯,方便回收物的清洗及現場環境的清潔。

再利用每個回收桶的上蓋貼上環保文宣,例如保特瓶回收桶寫上「保特瓶回收再生可製成睡袋、雪衣、玩具內填充物……。節省50%的能源,減少60%的空氣汙染,減少90%的 廢棄物,減少20%的水汙染。」等教育文宣。此外,牆上貼的「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資源回收愛地球」等標語,時時提醒住戶記住環保回收的重要。

◎以實物引導 一目了然學分類

翁楹城帶大家邊看邊解說,這個回收區雖然只有四坪多,但是環保站所有分類回收的東西在這裡都有,甚至塑膠袋也回收。最引人注目的,每個回收桶的上方牆上還貼上回收物實物, 如玻璃瓶、塑膠瓶、保特瓶、鐵罐、鋁罐等等,各種材質、各式各樣、各種顏色的瓶瓶罐罐,形成一幅別緻的牆上風光。翁楹城說道:「他們看了這些實物像看圖說故事,一目了然, 就知道哪些東西要放哪一桶,不會放錯。那邊還貼一張回收流程表,讓住戶更有回收概念。」

翁楹城拿起掛在一旁的美工刀,「像這紙箱,割一割,拆開,放進回收桶裡,不占空間。」「連電線、日光燈管、舊衣服都有專用回收桶,電器類、腳踏車也有回收區喔。」他看大家 極有興致地聽他講解,繼續說:「這裡有個特點,每天都有一位大樓志工自動來整理分類,有小孩投錯、有人沒注意放錯的,或有髒汙的,志工都會清洗整理一下,作最後的把關。」 他隨手拿起一支玻璃瓶湊近鼻子,「沒有味道,都是乾淨的。這利樂包也是很乾淨呢!」

◎美工文宣 善用資源

在大家熱烈鼓掌道感恩後,翁楹城介紹一旁的慈濟志工柯明仁,「大樓剛成立時我是主委,柯師兄是環保委員,我們協調好,一定要把這環保點做起來。」因為翁、柯兩人平常載回收 物時常發現有垃圾參雜其中,兩人決定,要宣導住戶做到「清淨在源頭」。

柯明仁說:「一開始有很多垃圾,而且沒有分類,我們加強宣導,貼公告欄或開會宣導,要求他們自行分類、清洗乾淨再送來。但有的住戶你怎麼講他也聽不懂,乾脆把這些東西(回 收實物)貼上去,他們就知道這些東西就是丟進這個桶子。就是盡量用文宣、圖片等具體的東西來宣導。」

柯明仁回想,有次到花蓮靜思精舍看到一些環保文宣,那時擔任大愛爸爸的他也講授環保課程,就把它拍攝下來,結果在自己的大樓裡派上用場。過程中,柯明仁還發現住戶會把一些 臭酸的、便當、不好的東西丟到回收桶裡,為了教育社區住戶,他就把它餐盒撿起來,用一個透明塑膠袋包起來,寫上「這是垃圾,請不要拿來回收,會發臭喔!』透過一次次的宣 導,漸漸看到成效,柯明仁笑笑地說:「但是有新搬進來的,不了解情形,所以宣導教育要持續更要有耐心啦!」

◎分工互助 住戶用心把關

在志工觀摩的同時,陸續有住戶把家裡的回收物送過來,住戶林碧珠是慈濟金山環保站的環保志工,她讚嘆采揚天的資源回收分類得好又乾淨,真正做到「清淨在源頭」。鍾桂珍是采 揚天的清潔員,極認同大樓的資源回收分類,所以每周二、四、六下班後,她都會留下來把住戶送來的東西整理打包,並把回收區清掃乾淨。

住戶賴慧英是大樓的環保志工,她說:「每次大概花三十分鐘把這裡的回收資源做個整理,報紙因為要一張一張摺整齊,花較多時間,大概一小時左右。一般都很乾淨,但我們會再檢 查一下,很髒的話會沖洗一下再打包,分類完之後還會把環境打掃乾淨。」

賴慧英笑著說:「我只用一點點時間就可以為大家服務,把這裡整理得很乾淨,還蠻有意義的。而且可以垃圾減量,讓資源再利用,發揮更大的功效。」她轉身看身後的文宣標語說: 「最重要的,就是『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

采揚天住有八位慈濟志工,王和源也是其中一位,他對「清淨在源頭」極有概念,常指導學校學生實地做資源回收分類。他說:「環保很重要,也很有學問,首先要垃圾減量,第二要 做分類,第三要資源回收,第四是資源再利用。」王和源在他家廚房示範把便當、塑膠袋、瓶瓶罐罐等清洗乾淨,掛在陽台晾乾以後,放進陽台的大紙箱裡,大約一周再一起送到大樓 地下室分類回收。王和源特別強調塑膠袋只要是乾淨的都可以回收,不要忽略了。裝成衣或大賣場的塑膠袋要先把小標籤紙剪下再回收。

◎觀摩後要帶回社區宣導

慈濟志工王美樺觀摩後直呼:「很訝異!他們規劃得真好,住戶也做得很好,回收物都洗得很乾淨,而且一來就知道什麼東西要放在那裡。這裡都沒什麼味道,整棟大樓都是乾乾淨淨 的,真是社區的好榜樣。」

王美樺的家是傳統的透天厝,幾年前她在住家前面的學校圍牆邊設一個環保點,放置幾個回收袋供附近居民放置回收物。她說:「回去後要多放幾個回收袋,讓附近居民分類得更好, 而且要加強宣導回收物要洗乾淨再送來,這樣我們的居住環境會更健康,送到環保站也不用再次分類,環保志工也不用再辛苦清洗了。」

晚上八點,慈濟的資源回收車來了,五位環保志工迅速地進入地下室,再進到資源回收室,將整理妥當的一包包回收物放入大袋中,合力扛上停放一樓的回收車上。觀摩的志工列隊向 勞苦功高的環保志工道感恩,不忘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清洗分類好的,不用再整裡,可以直接送回收場了。」

圖左 : 慈濟志工翁楹城(右)與柯明仁擔任大樓主委及環保委員,兩人用心規畫宣導,讓采揚天大樓切實資源回收分類,並且清淨在源頭。[攝影者:黃浚欽]
圖右 : 慈濟志工特地來到采揚天觀摩學習,王美樺(前排右一)表示,要加強宣導環保點的資源分類及清洗,我們的居住環境會更健康,送到環保站也不用再次分類。[攝影者:黃浚欽]

圖左 : 住戶賴慧英(左)及大樓清潔員鍾桂珍把資源回收區的東西整理打包送到資源回收室暫存,慈濟環保車一星期會來一趟載走。[攝影者:王錫南]
圖右 : 慈濟志工王和源也是大樓住戶,對「清淨在源頭」極有概念,常指導學校學生實地做資源分類回收。他示範把便當、塑膠袋、瓶瓶罐罐等清洗乾淨,掛在陽台晾乾。[攝影者:王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