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翻開《經典》雜誌 閱讀臺灣

翻開《經典》雜誌 閱讀臺灣

E-mail 列印
自古有段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意思是閱讀有益書籍可帶來無窮寶藏。11月16日,由北區教聯會老師們,透過新北市慈 濟蘆洲聯絡處舉辦的2014年【地球校園】經典專題研習活動,帶領一百三十三位學員藉由《經典》雜誌,瞭解臺灣豐富的自然與深刻的人文。

◎保護生態 愛鄉愛土

「外國人移民到臺灣,成為臺灣新住民。鳥兒也會移民嗎?」廖進德老師在「我們姓臺灣」話外來鳥,牠們隨季節變化遷移到臺灣,造成食物不足與空間棲地不足的競爭;以外來藍鵲 為例,如繁殖擴張,將導致臺灣藍鵲失去傲人的特殊性。

受到飼主喜愛的白腰鵲鴝,因掠食及入侵農林漁牧,造成經濟損失;或在巢位選擇上與棕面鶯、頭烏線等鳥種競爭,造成「鴞巢鵲佔」的威脅。這堂課教導我們「對外來種飼養不放 養、正確的生態觀,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

林宜貞老師在「咱ㄟ社區」,介紹全臺三百六十八個鄉鎮市區中,三個具有特色的社區營造。

整修後的北投溫泉博物館,是訪客讚賞的古蹟;它源自北投國小校外教學活動,師生們主動向政府部門提出「保存古蹟」的陳情;還有讓當區孩子們都能安心學習而成立的「植穗 營」。

偏遠的臺南土溝社區,純樸農村蛻變成一座美術館,這是當地村民學習水牛吃苦耐勞的精神;用「最後的一頭牛」為號召,找回農村失落的自信心和人情味,也找回生活的價值。

遊客為欣賞高山神木,到海拔一千六百公尺的司馬庫斯部落。這曾經被喻為黑暗部落,只有一百五十位的族人,用雙手打造自己的部落。以「合作共生」理念,分擔部落所有工作,共 享部落的土地、農作物和觀光等收入。走訪各社區,發現「每個人都是社區改變的力量!」

◎重視環保 付諸行動

「追求文明進步當中,我們失去的更多!」柯澍馨教授在「文明密碼」中,提出有關人體健康的警訊,經由影片看到臺灣的天空不再一片湛藍。

臺灣空氣汙染嚴重,主要來自汽機車排放與工廠廢氣製造出的臭氧、及燃燒石化燃料、拜拜燒金紙等產生PM2.5 (懸浮微粒);停留在空中的時間既長,汙染範圍可達一百五十 公里,隨著呼吸進入人體,經由血液流遍全身各處,引發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即使戴上防毒面具也無法完全阻隔。

無所不在的PM2.5變成看不見的危機,它的出現警示著空氣品質的重要。《經典》帶大家認識之後,該省思「在生活中,可以落實那些事項來降低危害?」

「吃完早餐,塑膠袋、寶特瓶會到那裡去?最後會變成怎樣?」林宗嵩老師在「環保人回收物」中,提出令人省思的問題。據統計,在臺灣國人每年消耗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每人每 天平均用掉二個多,但回收率卻只有百分之七。

使用塑膠袋裝熱食,產生鄰苯二甲酸酯、對人體內分泌、生長荷爾蒙有負面影響;掩埋塑膠袋要五百年才能化解,燃燒會產生氯化氫、甲醛、多氯聯苯及戴奧辛有毒氣體。塑膠製品對 環境會造成千年之害,在買東西時,最好自備環保容器或不使用塑膠袋。

《經典》深入解說回收物的物理知識,並書寫多位環保志工,投入環保行列的心路歷程,察覺資源回收的辛苦;期許大家以環保志工為師,落實環保於日常生活中,才能留給子孫一個 乾淨的地球。

◎友善栽培 謹慎擇食

「火金姑來食茶~茶燒燒、來食香蕉~香蕉冷冷、來食龍眼……」這首童謠是臺灣一年四季盛產水果的寫照。在「臺灣好果子」中,陳俊典老師分享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十六種水果,說 明果農與自然環境奮鬥的甘苦。

以夏天大家最喜歡吃的西瓜為例。怪手與重機械進駐整平河川地,破壞原本的河道,當颱風挾帶大雨時會造成潰堤;種植時使用長達數公尺黑色塑膠布,收成後直接留在河床上,豪雨 一來把塑膠布沖往大海,造成海洋環境災害讓珊瑚礁死亡。

古諺「吃水果要拜樹頭」,如同《經典》告訴我們「支持友善農業、對土地有機耕作、對生態不灑農藥、對環境不與河爭地。」才能安心享受水果饗宴。

「什麼是基改黃豆?一包五十五元、一包六十九元,你會買哪一個?」在「臺灣綠食堂」由梁富珍老師帶領,探討「黃豆」不願面對真相的食安問題。

黃豆是豆中之王。臺灣每人每年平均吃十一公斤黃豆,是國人一日不可或缺的食物;每年從美國大量進口黃豆;但美國種黃豆是為榨油和飼料,他們只吃養生的黃豆,而臺灣吃的卻是 基因改造當飼料用的黃豆。

農人為大量生產黃豆,將抗除草劑基因植入黃豆,在噴灑除草劑時,田裡的雜草枯死,惟黃豆獨活,這含有農藥的「基改黃豆」,吃進嘴裡會影響身體健康。

「五十年代,臺灣人用嘴巴吃飯。八十年代,變成用眼睛吃飯。到了二十ㄧ世紀,我們要用腦筋吃飯。」這段話出自ㄧ位睿智老農之口;意謂著「多花一點錢,選擇新鮮、營養、好吃 的非基改黃豆製品,才是愛自己的聰明選擇!」

◎理念相似 引為借鏡

學員家長廖政余趁下課時間,到經典攤位請購《臺灣好果子》、《臺灣綠食堂》兩本書回家閱讀,他說:「老農提醒我們要懂得用腦筋吃東西,這最重要了!因為我們做志工,一定要 有健康的身體。」

在五股區開工廠的廖政余,猶記得六年前附近有條溪流,裡面的魚種很多;他目睹人們把魚群捕捉走,留下一堆垃圾。愛護環境的政余表示,常利用空檔去清垃圾,一撿就有十幾袋的 垃圾,他說:「人們過度消費環境,讓魚種都滅絕掉了;河流是大地的母親,這樣對待我們的母親,真的很誇張 !」

學員徐瑞英是鷺江國小退休老師,現在臺灣蝴蝶保育協會當解說員,她覺得「話外來鳥」跟蝴蝶保育的理念非常相似,瑞英舉例:「以前堤防邊種植一片稻田,有很多的紋白蝶飛舞; 到後來完全消失不見了,就知道這裡沒有紋白蝶出現,是生態的一種危機。」

熱心公益的徐瑞英表示,先生是湖口客家人,正準備規劃「戴氏祖堂」,讓戴氏上千位子弟會講客家話,真正融入客家族群。她開心地說:「今天林宜貞老師講的課有好多可以借鏡, 來聽課順便充電能讓自己的理念更清楚。」

【地球校園】經典專題研習活動,在〈認識你真好〉的下課音樂聲中,圓滿一整天的課程。三民高中老師莊豐萁帶著滿載收穫離開會場,在這之前她並不認識《經典雜誌》,今天知道 這座寶庫之後,在未來的教學中,豐萁決定要去《經典雜誌》裡面挖寶,讓豐富的素材化為互動學習的歷程。

圖左 : 11月16日,由北區教聯會老師們,透過新北市慈濟蘆洲聯絡處舉辦的2014年【地球校園】經典專題研習活動,帶領一百三十三位學員藉由《經典》雜誌,瞭解臺灣豐富的自然與深刻的人文。[攝影者:陳姝月]
圖右 : 熱心公益的徐瑞英(著藍色上衣)表示,很喜歡今天的課程,有好多可以借鏡,來聽課順便充電能讓自己的理念更清楚。[攝影者:陳姝月]

圖左 : 課程中,講師除了透過經典圖片、影片的分享;更以舉手或拍手的方式請學員回答問題,讓大家集中精神認真學習。[攝影者:陳姝月]
圖右 : 關心食安問題的廖政余(右二)趁下課時間,在經典攤位選購書籍,他表示今天來上課是撿到寶,所以想買書回家閱讀。。[攝影者:陳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