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服務學習好有趣 「川流台灣」展視野

服務學習好有趣 「川流台灣」展視野

E-mail 列印
「同學,現在是服務學習時間,不要低頭玩耍!」鄭安呈老師回想去年帶領班上同學服務學習的狀況,和今天(11/22)同學們的投入神情真是大相逕庭。早上八點已有八十多位 南山中學七年級學生來到雙和聯絡處,協助資源回收的分類,以及「川流台灣展」的學習之旅,在動、靜態活動中,感受到服務學習是那麼有趣。

資源回收區放眼望去一群年輕生力軍,使得整個氛圍充滿活力,同學們有的將紙類或塑膠袋做分類、或是拆解錄音帶、也有同學拿著螺絲起子將電話機分解,個個動作敏捷且專業感十 足;除此之外,還有環保志工們的講解,也看到鄭安呈老師和殷慧茹老師不時穿梭其中,叮嚀著同學們要注意安全和提醒勿玩弄工具。

真想像不到為何塑膠袋會這麼多?溫子弘同學一邊做分類,一邊難以置信,竟然連包覆芭樂的保利龍也能回收,他對於眼前景象有了體悟,「真的好辛苦,每天有上萬個芭樂袋要做分 類。」溫子弘不僅感受到環保志工平日的辛勞,也希望自己往後不要浪費食物,減少廚餘的產生。其實剛開始做分類時,子弘並不了解為何要將塑膠袋做分類,逕自依照自己的方式投 入分類袋中,經過志工詹雪月分享這些芭樂袋的來源,志工們每日排班至早市撿拾,同時若未做正確分類,則將會被整批被退回,這時同學頓時感受到分類的重要性,也收起不在乎的 心,好好地做好分類。

在紙類回收區,一群同學們做的很起勁,並且還能分工合作完成分類,展現出團隊精神;視線轉到拆解區,是那麼地寂靜感,一群男同學正專注地拆解電話機,其中張紹洋同學剛開始 螺絲轉不開,到後來能夠熟練地拆解,讓他感到很有成就感,平常沒有機會拆卸物品,首次的經驗讓紹洋覺得原來組裝、拆卸是那麼有趣,令人玩味。

經過了一個小時的資源回收體驗活動,同學們帶隊來到「川流台灣」展示區,河川是大地的重要命脈,然而地球暖化的當今,到底我們對於自己所處的地域有多少瞭解?展覽結合 3D科技,呈現環保、水汙染與省水的教育展,志工講解著瓦窯溝是台北地區重要水源「新店溪」的一條支流,以前的瓦窯溝是用來作為農田灌溉和雨水排水之用,而今經濟發展,大 樓林立,現在瓦窯溝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各住戶排水用的「下水道」,愈是繁華的高樓,愈是熱鬧的人集,只有更凸顯瓦窯溝的老舊與不協調。

鄭安呈老師對於這些展示覺得意義非凡,他感嘆瓦窯溝就在學校附近,卻幾乎沒有同學知道,對於同學們能夠透過活動的安排,有機會認識這些川流,並且能夠和書本知識做連結,同 時還是反應在日常生活上的實踐,安呈老師讚許這個活動,不僅能帶給同學們有意義的內容,同時也很有趣。

透過川流台灣的水足跡,張紹洋同學驚覺原來自己早上吃的鷄蛋要消耗掉那麼多噸的自來水,換算成一年的用水量實在可怕,更警覺自己要節省用水,才能保護地球,張紹洋說:「今 天做環保很開心,而且看到這些展覽也覺得很好,很受用。」而溫子弘同學也對淡水河的展覽印象深刻,志工透過貼近同學們的切身實例,讓他們更能理解水資源和愛護地球的重要 性!

一趟學習之旅,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將知識化為行動,由志工們的身體力行感受到對大地的呵護,由老師對學子的關心感受到溫馨情,從而傳遞給學子們流轉不息的信念,增長 他們的善念善緣,也拓展了學子們的視野。

圖左 : 八十多位南山中學七年級學生來到雙和聯絡處,協助資源回收的分類,以及「川流台灣展」的學習之旅,在動、靜態活動中,體會服務與學習的樂趣。[攝影者:傅家銘]
圖右 : 「真的好辛苦,每天有上萬個芭樂袋要做分類。」溫子弘同學(右)一邊做分類,一邊難以置信,竟然連包覆芭樂的保利龍也能回收。[攝影者:傅家銘]

圖左 : 鄭安呈老師(左)表示,透過環保體驗,以及「川流台灣展」的學習之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攝影者:傅家銘]
圖右 : 「水足跡」互動區,可以從感應器中測出食物所花費的水資源,讓同學們更能理解水資源和愛護地球的重要性![攝影者:傅家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