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獻出餘生 同行菩薩道

獻出餘生 同行菩薩道

E-mail 列印
來自四川成都的呂金剛偕同太太向瓊、兩位公司管理幹部和向瓊的五位朋友,一起來參加靜思生活營。

今年三月份,向瓊參加靜思生活營後,發現自己生命發生了改變。看到證嚴上人所創造慈悲、愛的世界,她才感覺真正有菩薩,在關愛全球所有的眾生;五百個慈濟人,就是一尊千手 千眼觀音。向瓊有了巨大的震撼,她覺得:「我也可以呀!」帶著滿滿的感動,帶著生命改變的態度,發願要把先生帶進慈濟來。

看到慈濟志工身穿藍天白雲,向瓊非常羨慕、非常嚮往,發願要穿上這套制服;回到成都後,馬上參加社區志工的培訓。忙碌的她,在培訓課程、家業、事業的取捨上,始終把志工培 訓放在第一位。「因為,對我太重要了,當下的感動每個人都會有,要把感動化為行動才有意義。」所以,她積極參加慈濟活動,也透過做就對了的力量,傳達給親朋好友。

◎婦唱夫隨

呂金剛感覺向瓊流露出幸福的純度,比以前高出很多。「她做慈濟做得很歡喜,深深鼓舞著我。」過去對幸福源泉定義是生活好、吃得好,就是幸福。現在,他們有不一樣的幸福感: 「付出無所求的精神,提升了歡喜心。」

今年四月間,應太太之邀,到四川洛水慈濟聯絡處、什邡市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觀,深受感動。呂金剛經營堅果食品生意,參訪慈濟志業後,他針對垃圾的產生、分類,在公司進行宣 導;如何減少使用或回收再利用。他謙虛地說:「雖然做得不是很好,總是一個開始,從家裡、公司員工的習慣開始改變,接著會做分類,相信慢慢會更好。」

之前,經由太太,對慈濟有一些瞭解;參訪內湖環保站、臺北慈濟醫院之後,他說:「很受啟發,覺得慈濟是實實在在、真真實實地在做關愛地球的事;處理回收物品、資源再利用, 慈濟都做得非常好,這是很多地方欠缺的。」他認為慈濟志工和大愛產品,都有利於社會。

◎歡喜緣 滿行囊

呂金剛發現,臺北慈濟醫院跟很多醫院不一樣,是從一個人內心的關懷開始,而不是只有醫治病而已,這也是病人最需要的,從內心去戰勝病痛,會大大的增強病人的信心。他建議: 「這樣的醫院,可以多蓋一些。」

「大陸人口那麼多,但不是每個人都瞭解慈濟,有機會到臺灣,走進慈濟,這是一個緣分,也是很有福報的事。」他要把生活營的學習;這裡的歡喜、緣、慈濟人的關懷,帶回家鄉跟 親朋好友分享,希望能影響或點燃他們的熱情。這次帶了兩位管理幹部一起來,他認為光靠自己一個人說、做,是不夠的,希望更多人一起說、一起做。

大陸已進入老年社會,老年人退休後若沒有找到人生的歸宿,閒下來,身體健康容易出狀況,可能會產生新的社會問題。在內湖環保站,他觀察年長卻快樂的環保志工,得到結論。他 說:「他們的動力來自於精神;精神來自於付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很有價值。老年人覺得還有價值能付出, 對社會的穩定性有非常大的影響,也可以減少社會成本。」慈濟在人文 關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做了更有意義的事,志工間相互關懷,讓他們找到像家人一樣的溫情;所以,他決定先帶父母做環保,再幫父母規劃志工服務。

◎中和謙德 愛心無限

呂金剛出生在四川宜賓市千年古廟太興寺的廂房裡,從小生長在佛教家庭,很喜歡幫助人。二十二年前離開家鄉到成都打工,從基層做起,開車、業務,再創業。曾經在送貨途中,看 到一個老年人拉板車上山坡,他馬上停下車,來幫老人家把車推上山。

十年前他以一句標語「中和謙德 愛心無限」做為企業精神的標竿,同時鼓勵員工:「以『中』國文化道德,『和』諧處事,『謙』卑、謙虛的胸懷,做好道『德』的基準,啟發『愛 心無限』關愛他人,奉獻社會 。」志工讚歎他的精神標竿,和上人說的「以戒為制度、用愛管理」有異曲同工之處,呂金剛謙稱:「自身的修練不夠,帶動不夠徹底,要更努力去達 成目標。應該要以愛和關懷為前提,啟發出的愛心,才會是無限的。」

自發性的,和安排或指派去做事,得到的結果截然不同。「志」工是有心之士,只要想達到結果,一定會想方設法去完成。他舉例:「慈濟在中正紀念堂的浴佛典禮,這麼大型的活 動,若沒有自發性的人來參與是行不通、做不到的。」

◎調整觀念 提升智慧

緊湊豐富的課程,讓呂金剛深受感動,尤其是慈濟志工劉濟雨師兄分享的「方便與真實」,他說:「這堂課對我啟發最多,無論是從事什麼行業,不僅是努力還要有智慧,才能做正確 的決策。他認為智慧來自意念,也就是思想的轉變,不少企業做一做,方向就不清楚了,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做。

「辛辛苦苦拚了十多年,還沒找到幸福。剛創業時,就想如果賺到一千萬就不錯了,後來想做到一個億就滿意了,但達到一個億也不滿意,現在已經有十個億了,還是不滿意,不明白 為什麼會這樣? 」對於人生的追求,他表示今天以後,看法會有不同:「應該要調整觀念,懂得去付出、去愛,來提升自己的智慧。」

劉濟雨的分享觸動了他,他表示:「幸福快樂不是在索取中得到,而是在於放下後。」慈濟在菲律賓以工代賑幫助災民的方法,以及汶川大地震的幫助和關懷,他明白了:「原來慈善 也要有方法,得智慧也要有方法,這兩天慈濟給了我們方法,也已經鋪好一條通道,來帶領我們。」

◎菩薩道侶 獻出餘生

圓緣分享時,向瓊淚流不止:「面對著我敬愛的上人,心情很激動,是您開啟了我智慧的生命,我發願交出餘生,用我的餘生跟隨您做慈濟事,生生世世永不退轉。」

站在一旁的呂金剛,也紅了眼眶:「感恩太太把我帶來,讓我看到慈濟的愛、善,讓我找到未來人生的方向,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他發願將餘生追隨上人,成為上人的弟 子,還要成為慈濟的榮董;回到成都要影響、招募身邊的朋友,都成為慈濟的榮董。

回成都後,他將組織一些幹部參加慈濟活動,也要在公司帶動環保;影響一個員工,就能影響一個家庭。四川是個福地,經濟愈來愈好,然而偏遠山區還有很多貧困的人,需要更多人 一起來推動。他有個構想:「如果可以在四川,辦類似靜思生活營的營隊,影響的人肯定會增加很多。」他也考慮成立榮董聯誼會,呼籲企業家朋友一起出力。「上人說過:『大陸人 心若淨化,世界就和平。』集合多數人的慈悲心、關懷心,才能把善行擴大。」

圖左 : 「應該要調整觀念,懂得去付出、去愛,來提升自己的智慧。」對於人生的追求,呂金剛(右三)表示今天以後看法會有不同。[攝影者:宋明章]
圖右 : 慈濟志工劉濟雨的分享,觸動了呂金剛。[攝影者:黃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