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親子體驗 清淨在源頭從我開始

親子體驗 清淨在源頭從我開始

E-mail 列印
2014年11月16日,來自大安區親子班的家長、小朋友們與工作人員共一百五十一位,前往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一天的環保體驗課程,課程總規劃志工徐素敏說:「以往 在臺北分會教導環保,或是至臥龍環保站讓學生簡易地體會,但這次希望透過內湖環保站完整而細緻的分類導覽典範教學,讓家長與學生親身體驗,更具體知道如何清淨在源頭與回收 分類。」

◎ 做好環保護健康

環保志工林正雄與大家分享寶特瓶的回收再利用,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巧思以及環保志工的努力下,發揮巧思針對救災的需求,將木炭與寶特瓶的絲線融合,製成兼具環保又實用性高的 灰色救災毛毯。

他也請就讀小三的郭虹萱,在課堂中擔任他的小助理,用簡易問答的方式,讓大家充份了解到回收的寶特瓶轉製成毛毯,要經過轉成顆粒、作成絲、而不經由化學方式合成,以減少浪 費水資源製成灰色毛毯的過程。也同時摸擬幫助受災戶時,要恭敬將物品送上,應向受幫助的人說感恩。有能力時要幫助別人,沒能力也要做好自己。

「各位小朋友!大家都知道,飲料裡頭的色素有化學和天然製成的,但是天然的色素又是怎麼來的呀?」志工林志雄發問後接著說:「平時寶特瓶中的飲料添加色素,各種天然色素的 來源,針對不同顏色,取得的方法也不相同,如紅色染劑是來自墨西哥某蟲子經擠壓後的血液製成,綠色則是用蠶寶寶的便便加工製成。」聽完後學員們直覺駭人聽聞,了解了各式鮮 艷色素外表下,所暗藏的另一種對自然的殘害殘酷。

郭志訢平日就會閱讀書籍或收看電視各類有關自然學科或環保的知識,郭媽媽對於飲料與人身體健康的關係,今日透過講解得知色素形成的過程很不可思議,也懂得不再被飲料光鮮外 表迷惑,儘量喝白開水以避免傷害動物及維護身體健康。

◎ 趣味中體驗環保

課程的安排,透過分站闖關活動親身體驗,更能了解及省思生活環保的樂趣及意義,運用自身的智慧在生活中,隨處做環保。

在闖關活動中學習,實作關卡裡,學員們透過分解塑膠錄音帶,才發現原來小小的卡帶,竟然還可以再做分類,何其叡看了回收磁帶的分解,覺得很是神奇,知道它可以分解出鐵、 銅、塑膠、紙類,很想回家後自己把以前剩餘的卡帶將它拆解。

「再用力一點、再快一點,加油!……燈泡亮了吔!」在腳踏車及土石流的關卡裡,學員們奮力踩踏腳踏車,體悟到原來家裡平常用的電,是透過發電廠不停的轉動發電,才讓大家有 能源可以使用,也體會到得來之不易,更了解節約能源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透過模擬小土石流的實際狀況下,知道原來在濫墾濫伐下,造成的是生態破壞,水質的汙染及土石的鬆 動,嚴重影響著地球的自然環境與安全。

「當變身的寶特瓶遇上和風,會產生什麼樣的有趣物理現象呢?」講師宣講環保風車的製作,學員帶著自己使用過的寶特瓶,在環保志工的教導下,發揮巧思及創意,親自將自己原本 要丟棄的寶特瓶,剪剪貼貼及裝修,即能成為一個漂亮又好玩有特色寶特瓶風車,學員們看到自己的作品,更是滿心歡喜,原來生活中發揮巧思,寶特瓶也能換上新娤新功用。

◎ 愛護環境自身開始

阮姿嫚媽媽在各站參訪中,專注聆聽,不時提出問題,講師一一解答,她覺得人人從生活中做環保,減少碳排放、不用一次性使用的產品是為根本,在後端的回收再利用是為補救措 施。

志工林步鴻分享感受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將毛毯救災中的巧思,及環保志工用心的投入,她也期許可以發揮自己的良能,實踐清淨在源頭理念用於生活中。

志工林淑君說,給予孩子的環境教育很重要,假日常帶著小朋友一起到環保站做環保,她說:「小朋友總是說到,寶特瓶怎麼回收都還是這麼多,所以他們自己平時更懂得不喝飲料, 除了可以顧健康外,也可以讓地球環境變得更好,透過親身體驗,更懂得愛護環境從自身開始。」

何其叡的媽媽平日一有機會就會帶何其叡去八德環保站學習環保,在學校也鼓勵何其叡擔任「環保尖兵」教同學如何分類,她覺得不單是學校的老師才能教人,任何像環保站或對人類 有貢獻的人與事都是值得大家請益的,因此她除了帶全家一同來參加之外,有機會還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參加此類活動。

一天的課程中,環保志工用心分享環保中的大學問,將自己平時在環保站中學習的心得及意義,與參與的學員們分享,期許大家將理念帶回家,並且用心地去做,環保就由你我開始做 起。

圖左 : 環保志工林正雄(右二)與大家分享寶特瓶的回收再利用,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巧思將木炭與寶特瓶的絲線融合,製成救災毛毯。[攝影者:張秋燕]
圖右 : 學員們奮力踩踏腳踏車發電,體悟到原來家裡平常用的電,來之不易,更了解節約能源的重要性。[攝影者:羅居火]

圖左 : 在環保志工的教導下,發揮巧思做成一個漂亮又好玩的特色寶特瓶風車,小朋友樂得開懷。[攝影者:張秋燕]
圖右 : 何其叡(右一)透過分解塑錄音帶,才發現原來小小的卡帶,竟然可以分解出鐵、銅、塑膠、紙類。[攝影者:呂秋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