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親子班多元課程 家長感動分享

親子班多元課程 家長感動分享

E-mail 列印
許多家長很高興,慈濟又能在虎尾開親子班,不再羨慕同事能參加了。因為時間與距離的關係,家長們得知親子班在虎尾開班訊息後,立即相約報名。

2010年九月起,因虎尾親子班場地租借問題,暫而將活動移至雲林聯絡處舉辦,並於2011年九月與斗南兒班合併成雲林親子班。

為了落實社區,接引更多虎尾區就近的民眾,2014年九月虎尾親子班從雲林聯絡處再搬回虎尾社區,活動時間在每個月第二週的星期日上午,上課地點改在大成社區的虎尾鎮多功 能活動中心,親子班課程內容有靜思語教學、人文團康、音樂律動、親子溝通、生命教育、環保等多元課程,以善與愛為出發點,吸引民眾參與,凝聚社區力量,傳遞愛的連結。

虎尾親子班早期成立於2006年,活動地點位於虎尾鎮的虎尾國小;成立之初,由吳金松師兄與虎尾社區的志工、大愛媽媽一起共同參與,透過親子班活動,接引許多會眾、家長因 參與而了解慈濟志業,進而參加見習、培訓,多年來持續用心耕耘,力量凝聚。

◎竹筒歲月 啟發人心

十一月份虎尾親子班,進入第三次課程,特別為家長舉辦靜思茶會,11月9日煦煦的秋晨陽光,斜照入活動中心的二樓,在志工溫馨布置下,原本空曠單調的會場成為素雅的溫馨茶 會,牆上的書法卷軸、秀麗門的擺設、茶器的放置、茶花的映襯,到每桌的桌花,整體的氛圍顯得溫馨典雅,讓人心靈隨之沉靜。

「書裡每一句話,開出一朵蓮花,困惑時替我解答 …」靜思茶會以一首〈讀靜思語〉開啟茶會之序曲。茶會開始,志工引導家長上樓,牆上的靜思語,桌上的靜思書籤,深植家長心 中。

志工吳玲珍與大家分享慈濟竹筒歲月的緣起,慈濟的竹筒歲月是從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從買菜錢中省下來,例如買菜要花十元,就改花九元五毛錢,剩下的五毛錢省下來救人,一個 月後大家共存四百五十元,幫助貧窮的人,粒米成籮、滴水成河,集眾人的力量一起助人。

現今國際災難頻傳,大地不調,氣候暖化,地球被破壞,證嚴法師本著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初衷,救助不分國家、種族、宗教信仰,只要是苦難的人,都要去幫助,人人樂當一位竹 筒歲月的延續者。

玲珍並分享海燕風災,親自前往菲律賓獨魯萬災區,協助歲末祝福的發放,颱風過後,滿目瘡痍,當地政府原本放棄此區,慈濟動員前往災區,以工代賑的方式,讓當地災民一起投 入,重建家園的工作,災區很快恢復生機與商機,慈濟志工陪伴當地災民,日日祈禱發願與祝福,並將竹筒歲月的故事帶入災區,災民感受到志工的用心,紛紛響應,愛與善的漣漪, 在災區蔓延開來。

◎參與親子班 孩子開始轉變

茶會在莊嚴中帶著溫馨,於茶敘時間,廣邀家長分享,參與茶會的二十二位家長中,有十四位家長因親子溝通課題,觸動內心,產生共鳴, 紛紛踴躍分享。

第一次實際接觸慈濟的周惠君,是在心算班與李玉如老師的因緣際會下,得知親子班的訊息。「其實一開始是有點防禦的心態,因為不了解,幸好我有踏出這一步!」周惠君覺得孩子 接觸親子班課程學習後,開始有了轉變。

「以前,我講的話,孩子左耳進右耳出。參加三次課程,孩子自己看與體驗,潛移默化。」惠君談到此,嘴角突然綻放開來,微笑地分享一對兒女,在家裡爭吵,突然靈光一閃,好像 想到甚麼,她們馬上靜下心來,最特別的改變是,作業自己主動完成,書桌也收拾得非常乾淨,以前都是爸媽幫他們收,現在竟然可以主動;惠君很開心,能走出這一步。

家長張若男分享,育有二女,老大小一,老二讀小班,今年也是第一次參加,上個月活動結束後,兩姊妹回家很認真地分配刷馬桶、刷地板的工作,當下若男很感動,雖然只有維持兩 三天,但有慢慢在進步,希望女兒和自己,來上課能學到一點智慧。

「曾聽有位師姊分享,我們大人的言行、身教會影響孩子,當我們對孩子不好的態度,對他們都是『毒害』,『毒害』這兩個字深入我的心。」若男以此段話再分享給大家。每天叫孩 子起床或上學、吃飯、洗澡、作功課都會說「快一點」,節奏很快,有時個人的情緒一起,到最後會毒害到自己的孩子,她以自己作為借鏡,希望其他家長也能在這邊學到智慧,親子 間的關係能有所改善。

◎靜思語 受用無窮

虎尾親子班回歸社區,家長陳政華也帶著孩子跟著回到社區,孩子六年前就參加親子班,回憶起孩子讀小學三年級時,第一次參加也是活動之後的分享,他說:「第一次聽到靜思語 是,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 一是行善,二是行孝,很震撼。還有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印象很深刻。」所以常將靜思語銘記在心,孩子這些年來學會感恩, 懂得知足,知道需要與想要,是哪一個重要。

現在因物質不匱乏,許多孩子追求物質的享受,令父母頭痛;政華曾詢問自己的孩子會想去購買三、四千元的球鞋嗎?孩子回答:「不會」,讓他覺得很窩心。

在土庫商工學校任教的家長鐘美芳也感動分享:「從第一次參加親子班,抱著學習的心態來,每次來都好感動與感恩,看到很多師兄、師姊為我們準備,雖然不認識你們,但都把我們 當家人一樣。」!

美芳看見志工指揮交通;走進來聽到〈歡迎歌〉以及行前隊輔媽媽愛的叮嚀與提醒,感到孩子進到慈濟很放心;有五十八位志工用心照顧我們的孩子,所以無論如何家長一定要做很好 的示範,且要抱著學習的心!

課堂上有句靜思語呼應了美芳的想法「常抱感恩心,勇於付出,知足的心,就是幸福。」美芳感恩地說:「真的謝謝慈濟的團隊,還有茶道,看到你們的用心。在這裡受到了照顧與滋 養,希望我們自己回到工作岡位,也能繼續抱持著這樣感恩的心,謝謝您們。」

◎善的種子看似冷凍 實已向下紮根

住在土庫鎮的陳有慶,媽媽是慈濟的委員,弟弟陳宏宜今年培訓,去年投入人文真善美志工,此次承擔虎尾親子班攝影的任務。陳有慶在媽媽與弟弟的盛情邀約下,參加親子班活動, 他說:「來這邊第三次了,可能是我的孩子較鈍,所以感覺不出有甚麼變化,但剛聽玲珍師姊講的竹筒歲月,我們感受很深,因為每天都在投,只要時間到,就主動投,所以有感受, 因為媽媽是慈濟環保志工,因此兩個孩子對資源回收,就很有概念。」

有慶的太太特別補充:「孩子在上個月,上完課回家後,讀中班的小兒子,主動將所有的衣服都摺完,雖然摺得不是很整齊,也只是曇花一現,後來就沒有了;但老實講,真的蠻感 動。」

志工玲珍親切提醒,一顆種子是種在孩子的心田裡,會慢慢發芽,絕非曇花一現,孩子日後也會長成一棵大樹,玲珍特別強調:「請不要擔心,今天給他的是否能接收得到,短時間看 不出來,但孩子是不鈍的,善的種子會種在心田中。」

陳香如分享孩子上完課第一天、第二天是有進步的,因生長在幸福環境,未感受苦難比較沒有辦法讓善的種子持續發芽,好像先冷凍起來,等到下一次上課時又長大一點點。陳香如很 認同親子班,所以今年小一的孩子也送過來。

與其假日在家看電視、玩電腦,不如帶孩子過來,一段時間後就會漸漸發芽,回到虎尾親子班課程,發現安排家長互動,許多家長經驗分享,讓陳香如很感動,會參加虎尾親子班,是 因為覺得自己經驗不足,不知道怎麼教小孩,有時候會帶一些情緒及壓力給孩子,不希望去毒害孩子,所以自己必須成長。

◎愛的天秤 團體之美

任教於崇德國中的吳科翰老師,也受邀到二樓與家長參加茶會,他和家長分享這個月的主題「無私」,靜思語是「要自己快樂,先讓別人快樂,要自己成功,先看別人成功」,科翰老 師提到,現在孩子生得少,家長會盡量去滿足孩子的需求,如果適當的愛沒有去做調配的時候,孩子會被我們過於溺愛,甚而覺得這個世界是繞著他轉,眼中沒有別人。

靜思語教學,教孩子除了自己的腳步踏穩外,還要配合別人的步伐,當我們能和團體配合,個人才算是成功。這次給孩子的體驗是「愛的天秤」分成兩組,運用一張紙運送彈珠,如果 一方太快不能配合別人時,彈珠就會掉下來,兩組要將彈珠放到天秤的兩端,同時放入才能保持天秤的平衡,一組搶快,先放入天秤,天秤就歪掉了。

這個活動教導小朋友,你可能很有能力、很有辦法、可是如果你不能配合別人的時候,好事也會變成壞事,所以此時孩子,學會放下自己,看看別人,看看團體,要求團體的美,個人 的美才能得到實現。

科翰老師也鼓勵家長,在家能夠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當孩子閱讀的書籍愈多時,學習愈快,上課時也會變得更專注,期望親子透過閱讀培養感情,營造家庭的書香氣氛,帶動整個社 會,台灣會更美好。

一樓的孩子,也收獲滿滿,在志工吳金松敘說竹筒歲月的意義後,孩子們動手製作兩個紙筒,發揮創意,繪出專屬自己的個性撲滿,一個給自己, 一個送給爸媽,藉由故事啟動每位 孩子心中的善念,真正落實到生活中,播下善與愛的種子。

活動最後,家長看到孩子送的象徵「竹筒歲月」的紙筒撲滿時,都露出歡喜的笑容,家長經過靜思茶會的心靈洗滌,皆有所成長與改變,未來親子間的互動將更加融洽。

圖左 : 靜思茶會以一首「讀靜思語」開啟茶會之序曲,牆上的靜思語,桌上的靜思書籤,深植家長心中。[攝影者:陳宏宜]
圖右 : 茶會在莊嚴中帶著溫馨,志工吳玲珍與家長分享,慈濟竹筒歲月的緣起及走入慈濟志業之歷程,感動許多家長。[攝影者:李玉如]

圖左 : 周惠君分享:「其實一開始是有一點防禦的心態,因為不了解,幸好我有踏出這一步」孩子接觸親子班學習後,開始有了轉變。[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 孩子聽完竹筒歲月的故事後,製作紙筒,發揮創意,繪出專屬自己的個性撲滿。[攝影者:陳宏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