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愛 讓你我相約「辛巴克」

愛 讓你我相約「辛巴克」

E-mail 列印
石頭、土堆、落葉覆蓋著那條彎曲的路,左右兩側是約三公尺高的大樹。微風吹拂,樹葉飄搖,彷彿是迎接慈濟人的到來。十分鐘過後,車子終於走出了那一片樹林,就在不遠處一位 阿伯,穿著一件褪色的上衣、咖啡色的褲子,坐在摩托車上等著慈濟人,他是這一次慈濟發放大米地點的鄰長傑米(Jemmy),與慈濟人會合後,大家直奔目的地——印尼辛巴克 村(Simpak)。

經過三次轉彎,一行人終於看到辛巴克村的景象,大家忙著尋找指示路牌,但眼前只有一片片因長期旱季,無水灌溉的乾旱田地。車子開進村莊,那是一間間使用竹子編織蓋成的小 屋,以水泥蓋的房子屈指可數,這是印尼西爪哇茂物鎮辛巴克村的情景。辛巴克村位於茂物與當格朗中間,距離雅加達約五十七公里,村民大多是華人,且大部份是佛教徒。

◎認養竹筒 印證「貧中之富」

10月3日上午,當格朗慈濟志工一行三十五人前往辛巴克村,進行訪視普查,根據普查結果再進行分發愛心大米領物券給村民。這一次的大米發放,由鄰長傑米全程帶路陪伴,慈濟 志工分成兩組,一組為八人。

「這個鄉村共有九十戶人家,他們大部份都是農民。但在最近三個月一直沒有下雨,所以大家就歉收。幸好有慈濟發放的大米,讓村民可以有足夠的糧食,直到雨季到來。」傑米說明 村民的現況。

根據村民提供的訊息,當地民眾除了以耕種維生,偶爾也會到森林打獵,因此慈濟人藉由此次大米發放的因緣,將「竹筒歲月」精神以及素食帶入村莊,讓村民以小錢行善,並且改善 打獵習性,以吃素來愛護地球。

在進行分發大米領物券後,慈濟人在一間寺廟(Vihara Dharma Mulia)宣導「竹筒歲月」,一百位村民踴躍參與。其中一位村民蒂安娜(Diana)說:「對 於推廣竹筒的活動,我感到很開心,因為只要小小的一個竹筒撲滿,我們就可以幫助人了。」雖然當地村民生活清寒,但大家共同發起善心認養竹筒,在當天共發出兩百個竹筒撲滿。

◎村民期待 承諾三個月再來

「素食好吃嗎?」、「好吃!」村民不約而同地回答。分發竹筒之後,慈濟人準備素食款待大家,沒想到村民吃得津津有味,慈濟當格朗聯絡處負責人呂連珠看到村民的熱情捧場,喜 出望外地說:「他們(村民)沒有一個人是吃素的,但我們煮素食給他們吃,他們都說好吃,所以我們計劃三個月舉辦一次吃素的活動,與他們一起向前修行。」

因為辛巴克村地區偏僻,當地的學生必須長途跋涉才能到達學校,所以村民要求慈濟人定時到辛巴克村推廣靜思語教學。「在辛巴克村的因緣真不一樣,這邊比較多佛教徒,我們不只 是希望他們能認識竹筒歲月,也可以給大家上人的靜思語。我們希望從這個因緣培養大家的友誼,並一起學習。」呂連珠答應村民的要求,計劃三個月後再次與村民相約。

由於長時間沒有雨水的滋潤,當地乾淨的水可說是一滴難求,當天晚上大家在享用素食晚餐後,廟裡的水用完了,村長傑米便邀約村民一起取水,讓今晚住宿在寺廟中的慈濟人方便使 用。「我很感謝鄰長傑米,村民為我們到遠方取水,每一滴水都讓我們感到滿滿的感恩與幸福。」呂連珠代表志工向村民們致謝。

次日(10/4)中午,村民在寺廟完成共修後,慈濟人發放大米的行動就此展開,總共發放了一百六十袋,每袋重量二十公斤的大米,減輕村民的生活重擔。其中村民特莉‧烏達麗 (Tri Utari)帶著前一天領到的大米領物券而來,她說:「旱季來臨時,當地的大米就會漲價。在旱季,一公斤的大米會從六千五百盾(新臺幣十七元),漲到百千盾(新 臺幣二十元)。慈濟給了二十公斤大米,就足夠我們節約半個月的生活費。」

特莉‧烏達麗領取大米後,就直接回家為家人做晚餐,「我煮了大概一杯的米量,就變成一小鍋,等到了晚上就可以吃了……」她由衷地感恩慈濟。慈濟人在辛巴克村留下愛的足跡, 彼此也相約三個月後再相見。



圖左 : 當格朗慈濟志工一行三十五人前往辛巴克村,進行訪視普查,根據普查結果再進行分發愛心大米領物券給村民。[攝影者:Teddy Lianto]
圖右 : 辛巴克村(Simpak)村民的熱情,與志工打成一片。[攝影者:Teddy Lianto]
圖 : 慈濟人發放大米的行動就此展開,總共發放了一百六十袋,每袋重量二十公斤的大米,減輕村民的生活重擔。[攝影者:Teddy Lia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