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人文之旅 豐富長者心靈

人文之旅 豐富長者心靈

E-mail 列印
「……那魯彎、那魯彎的伊喔因海泱——伊喔因海泱……」12月4日下午,一群花蓮原住民阿公阿嬤,在參觀慈濟技術學院的原住民族博物館時,看到親切又熟悉的原民文物,忍不 住手牽手圍一個圓,在敲擊木樂器伴奏下,大家忘情地又唱又跳,讓原住民文化在原民館最做最真實的呈現!

這是慈濟基金會結合社區慈濟志工舉辦的「部落社區健康營造計劃」。4日這天,吉安鄉南昌社區銀髮福氣站的六十位長者們,在志工們的陪伴下,第一次參加慈濟人文之旅。

◎歡喜精舍尋根

4日是入冬以來第一波的低溫報到,在早上的冷洌空氣裏,南昌活動中心正洋溢著一股暖暖的招呼聲。長者中,有拄著拐杖的,也有坐輪椅的,大家又興奮又期盼地搭乘遊覽車,在開 懷笑談間先前往靜思精舍尋根。

此次參訪的長者大部份是原住民,且是信奉天主或基督教。一起同行的南昌村長陳振興先生說:「銀髮福氣站是個多元化社團,在慈濟的加入後,更開展了老人的視野。以前部落較封 閉,現在心念開了,比較能接受新的觀念,這次就讓老人家來認識不同的宗教之美。」

遊覽車抵達精舍後,德安師父向大家導覽及細說慈濟的緣起——從竹筒歲月的日存五毛錢,積小善行大愛,到現在志工遍及全球八十餘國;從證嚴上人不忍產婦的一灘血,興起要在花 蓮蓋一所救人的醫院,到創立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大學、慈濟中小學的教育完全化等等。

大家跟隨著導覽師父的腳步,一路從菜園走到製做蠟燭的地方,再到手拉坯工作房,一步步走進了慈濟的歷史脈絡中。

八十六歲、坐著輪椅的原住民阿嬤林阿娘表示,平時都在福氣站活動,很高興可以搭車出遊。她說來到精舍的感覺是,「環境很清幽,人的心會很平靜,也會很平安。」

而八十七歲的劉鼎林阿公很高興笑著說:「以前常來精舍,現在看到大殿後面的主堂蓋起來了,菜園也變大了,常住師父們還是一樣自己種菜自食其力。」多年後舊地重遊回到精舍, 劉阿公說這是快樂的一日行。

◎原民館的感動

下午參觀靜思堂博覽館和慈濟技術學院的原住民族博物館。在靜思堂博覽館裡,導覽志工向大家介紹解說,慈濟在臺灣、在全世界,只要有苦難的地方,慈濟的救助就到哪裡。

八十二歲的彭秀英阿嬤,以前女兒曾陪她參觀過博覽館,但沒有像這次有深刻的感受,她說:「人要自愛珍習所有,用心、用行動做善事,而不是嘴巴說說而已。」

幾年前,曾來慈濟為教友大體捐贈儀式,唱詩歌祈禱的七十五歲陳玉蘭阿嬤,很感動慈濟不分宗教的愛心善行,而決定要加入慈濟會員捐款助人。

最後,一行人來到慈濟技術學院的原住民族博物館。吳雨蓉老師向大家介紹學校七百多位原住民學生裡,就包含了十三個原民族群。吳老師還說:「爺爺奶奶,您們回去可以告訴孫 子,來這裡讀原住民專班不用錢,住宿、用餐、制服都免費,但是一定要用功讀書喔﹗」

在原民博物館,原住民長者看到祖先或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物品,就像回到家一樣的親切;有人走向穿原民傳統服飾的女蠟像前「評頭論足」,一會兒拉拉裙擺,一會兒又調整上衣和腰 帶,「這上衣太長了,裡面的白色衣服要露出來多一點。」「這沒有項鍊,要戴紅、白、藍色的項鍊……」

老人指正蠟像模特兒要如何穿著後,一位阿嬤拿起麥克風唱歌,一位阿公敲著傳統木樂器,大家圍成一個圓就地歡唱舞蹈起來,一首接一首地唱出原住民最美的歌聲。

這一幕,讓吳雨蓉老師感動流淚了,她說:「第一次有這麼多原住民爺爺奶奶來唱歌跳舞,讓學校的原民館展現了最真實的原民生活和文化。」

圖左 : 吉安鄉南昌社區銀髮福氣站的六十位長者們,在慈濟志工們的陪伴下,第一次參加靜思精舍尋根之旅。[攝影者:邱繼清 ]
圖右 : 精舍德安師父帶大家在精舍巡禮,並細說慈濟的緣起故事。[攝影者:邱繼清 ]

圖左 : 慈濟技術學院吳雨蓉老師向阿公阿嬤說:「爺爺奶奶,您們回去可以告訴孫子,來這裡讀原住民專班不用錢,住宿、用餐、制服都免費,但是一定要用功讀書喔﹗」[攝影者: 劉鴻榮 ]
圖右 : 原住民長者在穿著原民傳統服飾的女蠟像前「評頭論足」,指出正確的傳統服飾要如何穿著。[攝影者:劉鴻榮 ]